留別示兩兒原文
吾家代力耕,繄予忝祿仕。
五世有遺澤,浚發將在此。
五十而無聞,祖德慚濟美。
飾躬良已難,何能逮小子。
孩抱重相違,況茲八千里。
我行難久留,汝還敦素履。
塵案有縑緗,北堂有甘旨。
稼好課田疇,蘭宜植庭戺。
飲酒儼立監,披書窮杪理。
少壯能幾何,流光去若駛。
令德抗前旌,周道平如砥。
庭訓苟不渝,天涯膝下爾。
詩詞問答
問:留別示兩兒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留別示兩兒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孫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孫宸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參考注釋
吾家
(1).我家。《史記·外戚世家》:“主與左右議 長安 中列侯可為夫者,皆言大將軍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騎從我出入耳,奈何用為夫乎?’” 唐 杜甫 《宗武生日》詩:“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
(2).猶我。 唐 寒山 《詩》之四:“吾家好隱淪,居處絶囂塵。踐草成三徑,瞻雲作四鄰。”
(3).我的同宗。 魯迅 《華蓋集·咬文嚼字一》:“假使他談到Gorky,大概是稱他‘吾家rky’的了。”註:“‘吾家rky’即吾家爾基。舊時常稱同宗的人為‘吾家某某’,有些人為了攀附名人,抬高自己,連同姓也都稱‘吾家某某’。”
力耕
努力耕作。《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 晉 陶潛 《移居》詩之二:“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宋 曾鞏 《謝章學士書》:“不能用身於世俗之外,力耕於大山長谷之中。” 嚴復 《和荊公》詩:“國破猶能戰,家亡尚力耕。”
祿仕
(1).為食俸祿而居官。《詩·王風·君子陽陽序》:“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 鄭玄 箋:“祿仕者,苟得祿而已,不求道行。” 孔穎達 疏:“今言祿仕,止為求祿。”《後漢書·李固傳》:“中常侍在日月之側,聲埶振天下,子弟祿仕,曾無限極。” 唐 韓愈 《爭臣論》:“古之人有雲,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謂祿仕者也。”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四:“祿仕之士,不能撙節。稍豐則飫及狗彘,稍歉則困彼妻孥。” 清 劉大櫆 《方府君墓志銘》:“近代以來,貴祿仕而賤幽貞。”
(2).泛指居官食祿。 漢 蔡邕 《陳政要七事》:“今虛偽小人,本非骨肉,既無幸私之恩,又無祿仕之實。” 唐 韓愈 《祭鄭夫人文》:“苟容躁進,不顧其躬。祿仕而還,以為家榮。” 宋 徐鉉 《稽神錄·趙瑜》:“君命生至薄,名與祿仕皆無分。” 明 李贄 《與河南吳中丞書》:“僕自祿仕以來,未嘗一日獲罪於法禁。”
五世
家族世系相傳的五代。父子相繼為一世。《禮記·大傳》:“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論語·季氏》:“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明 文徵明 《戊午元旦》詩:“百歲幾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見曾玄。”
遺澤
(1).留下的德澤。《宋書·孝武帝紀》:“猥以眇躬,屬承景業,闡揚遺澤,無廢厥心。” 宋 洪邁 《夷堅支志甲·王仲共》:“還南城,未幾,疽發背而死。 萬石 竟不霑遺澤。”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按 西林氏 自從龍入 關 ,重侯累相,武達文通,在 豐沛 故家中遺澤最遠。”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西湖長生祠》:“政並 白 蘇 遺澤遠,文成《雅》《頌》繼聲難。”
(2).遺墨;遺物。 宋 洪邁 《夷堅三志·葉熙績》:“又方料理故父致仕遺澤,為姻戚道此夢,以資笑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成》:“嫗喜,極贊盛德,曰:‘釵值幾何?先夫之遺澤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八五:“他是一個 托爾斯泰 派,此來也是特為趁車進謁 托氏 遺澤的。”
浚發
(1).迅速開發。 漢 桓寬 《鹽鐵論·取下》:“君篤愛,臣盡力,上下交讓,天下平。‘浚發爾私’,上讓下也;‘遂及我私’,先公職也。”按,《詩·周頌·噫嘻》作“駿發”。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是知牖民之道,在因其天性之和合,而浚發其資能之所固有。”
(2).謂很快顯現出來。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爰始濯纓,清猷浚發。”浚,一本作“ 濬 ”。
濬發:從深處發出。 唐 柳宗元 《祭楊憑詹事文》:“實期濬發,再光文陛。誰謂昊天,遽茲降厲。” 清 劉大櫆 《程府君墓志銘》:“其深愛之情,藹然濬發於一室獨知之地,而其家人鹹被其風而化焉。” 揆鄭 《哀政聞社員》:“天才濬發,則有 吳汝綸 。”
無聞
(1) 沒有名聲;沒有成名
默默無聞
(2) 指耳聾
耳無聞,目無見
祖德
(1).祖宗的功德。《管子·四稱》:“循其祖德,辯其順逆,推育賢人,讒慝不作。” 唐 丘丹 《奉使過石門瀑布》詩序:“小子 大曆 中奉使,竊有繼作,雖不足克紹祖德,追蹤昔賢,蓋造奇懷感之志也。” 宋 范仲淹 《贈樊秀才》詩:“始知祖德長,光輝傳佩刀。”《紅樓夢》第一一八回:“我勸你從此把心收一收,好好的用用功,但能博得一第,便是從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 蔡東藩 《清史通俗演義》第九七回:“惟我皇 漢 遺裔,奕葉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
(2).祖師的功德。《法音》1981年第2期:“ 中 日 兩國佛教徒之間的法情友誼,源遠流長。緬懷祖德,策勵來茲。我們今天更應該為鞏固我們先人架起的友誼之橋而努力工作。”
濟美
在前人的基礎上發揚光大
世濟其美,不隕其名。——《左傳·文公十八年》
良已
痊癒。《史記·孝武本紀》:“﹝ 武帝 ﹞遂幸 甘泉 ,病良已。”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良已,善已,謂愈也。” 宋 陸游 《夏秋之交久旱得雨喜作》詩:“臥聽病良已,行吟愁欲無。”
小子
(1) 年幼的男孩子
他有兩個小子
(2) 兒子,小兒子
(3) 傢伙——含有輕蔑意
(4) 長輩稱晚輩
小子無所畏。——《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孩抱
(1).幼年;幼小。《列子·楊朱》:“得百年者,千無一焉。設有一者,孩抱以逮昬老,幾居其半矣。”《後漢書·周章傳》:“ 和帝 崩, 鄧太后 ……貪 殤帝 孩抱,養為己子,故立之。”《晉書·庾峻傳》:“君二父孩抱經亂,獨至今日。”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 璘 甚陋, 裴公 戲之曰:‘ 趙公 本不醜。孩抱時,乳母憐惜,往往撫弄云:“作醜子,作醜子。”因此一定。’ 趙公 大咍。”
(2).猶懷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 王戎 喪兒 萬子 , 山簡 往省之, 王 悲不自勝。 簡 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
相違
(1).互相避開。《左傳·成公十六年》:“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
(2).彼此違背。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宋 蘇軾 《戲題巫山縣用杜子美韻》:“直知難共語,不是故相違。”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二)》:“然泛覽古人日記,實與此道相違。”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我行
猶言我這裡。《水滸傳》第十四回:“ 雷橫 又駡道:‘賊頭賊臉賊骨頭,必然要連累 晁蓋 !你這等賊心賊肝,我行須使不得。’”
久留
長久逗留;長期淹留
素履
(1).《易·履》:“初九:素履往,無咎。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王弼 註:“履道惡華,故素乃無咎。” 高亨 註:“素,白色無文彩。履,鞋也。‘素履往’比喻人以樸素坦白之態度行事,此自無咎。”後用以比喻質樸無華、清白自守的處世態度。《三國志·魏志·管寧傳》:“雖有素履幽人之貞,而失 考父 茲恭之義,使朕虛心引領歷年,其何謂邪?” 宋 葉適 《台州高君墓志銘》:“父 融 ,有素履,起家 衡州 司戶參軍。”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齋中有贈》詩:“我雖長賤貧,未敢愆素履。”
(2).居喪時所穿的鞋子。借用為對居喪者的問候語。如:敬候素履。
縑緗
(1).供書寫用的淺黃色細絹。 唐 顏真卿 《送辛子序》:“惜乎困於縑緗,不獲繕寫。”《舊唐書·后妃傳下·代宗後獨孤氏》:“法度有節,不待珩璜;篇訓之制,自盈縑緗。” 高燮 《柬曼殊大師並乞畫偕隱圖》詩:“聊寄縑緗盈尺幅,願言偕隱是吾徒。”
(2).指書冊。 唐 孫過庭 《書譜》:“若乃 師宜官 之高名,徒彰史牒; 邯鄲淳 之令范,宜著縑緗。” 唐 駱賓王 《上兗州刺史啟》:“頗游簡素,少閲縑緗。” 宋 曾鞏 《讀書》詩:“未免廢坐臥,其能眎縑緗。新知固雲少,舊學亦已忘。” 明 無名氏 《贈書記·甘逐攜書》:“我將伊骨肉相看,因此付縑緗沒吝顏。”
北堂
古指士大夫家主婦居室,後以代稱母親
婦洗在北堂。——《儀禮·士昏禮》
甘旨
美味的食品
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韓詩外傳》
課田
徵收田賦。《晉書·食貨志》:“男子一人占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其外丁男課田五十畝,丁女二十畝,次丁男半之,女則不課。”
飲酒
(1).喝酒。《國語·晉語一》:“﹝ 史蘇 ﹞飲酒出。”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天下吏人,誥至後,出臨三日皆釋服,無禁婚嫁、祠祀、飲酒、食肉。” 魯迅 《而已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其時 司馬氏 已想篡位,而 阮籍 名聲很大,所以他講話就極難,只好多飲酒,少講話。”
(2).古代宴會時供食畢漱口的酒。《周禮·天官·酒人》:“共賓客之禮酒、飲酒而奉之。” 鄭玄 註:“飲酒,食之酒。” 賈公彥 疏:“謂食時有酒者,《曲禮》云:‘酒漿處右。’則此非獻酬酒,是酳口之酒也。” 孫詒讓 正義:“蓋食禮無獻酬,唯有酳口,故別謂之飲酒。”
披書
(1).開卷,讀書。 南朝 陳 徐陵 《廣州刺史歐陽頠德政碑》:“得性於 橘州 之間,披書於 杏壇 之上。” 唐 王績 《策杖尋隱寺》詩:“置酒燒枯葉,披書坐落花。”
(2).翻閱文書。 清 曹寅 《聞恢復長沙誌喜》詩之一:“將軍敬拜表,天子喜披書。”
少壯
年輕力壯;年富力強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幾何
(1) 多少(用於反問)
年幾何矣。——《戰國策·趙策》
羅敷年幾何。——《樂府詩集·陌上桑》
所殺幾何。——唐· 李朝威《柳毅傳》
相去能幾何。——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價值幾何。
(2) 幾何學簡稱
流光
時光
總把流光誤。——《儒林外史》
流光易逝
令德
(1).美德。《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子產 寓書於 子西 ,以告 宣子 曰:‘子為 晉國 ,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 僑 也惑之。’”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定謚》:“昔 周公 , 文王 之子,諡曰 文公 。苟有令德,不嫌同諡。” 清 劉大櫆 《程府君墓志銘》:“奕奕 程 宗,世繼其美,傳序及君,令德愷悌。”
(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太子官屬,宜搜選令德,豈有但取丘墓凶醜之人?”
前旌
(1).帝王官吏儀仗中前行的旗幟。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行漏抱刻,前旌載鳶。” 唐 孟浩然 《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詩:“衣冠列祖道,耆舊擁前旌。” 清 吳敏樹 《己未上曾侍郎書》:“ 敏樹 於湖上瞻望前旌有日矣。”
(2).借指前軍,前線。 唐 劉長卿 《行營酬呂侍御時尚書問罪襄陽軍次漢東境上侍御以州鄰寇賊復有水火迫於徵稅詩以見喻》:“不敢 淮南 臥,來趨 漢 將營。受辭瞻左鉞,扶疾往前旌。”
周道
(1).大路。《詩·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遲。” 朱熹 集傳:“周道,大路也。” 唐 柳宗元 《故試大理評事裴君墓誌》:“棧車草草,我來周道。” 周泳 《雜詩》:“茂草掩周道,淒風吹我襟。”
(2). 周 代治國之道。《荀子·非相》:“欲觀千歲,則數今日;欲知億萬,則審一二;欲知上世,則審 周 道。”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故自 幽厲 之間, 周 道大壞,二霸之後,禮樂陵遲。” 唐 韓愈 《原道》:“ 周 道衰, 孔子 沒。” 章炳麟 《與簡竹齋書》:“曩令 周公 不制禮樂,無 周 道傳子之義,則始終偁王爾。”
(3).普遍的道理。《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舉而用之,不蔽於成積也。”
(4).遍於道路。《史記·孔子世家》:“﹝ 齊 ﹞陳女樂文馬於 魯 城南 高門 外, 季桓子 微服往觀再三,將受,乃語 魯 君為周道游,往觀終日,怠於政事。” 司馬貞 索隱:“謂請 魯 君為周偏道路遊行。” 宋 辛棄疾 《滿江紅·和盧國華》詞:“ 漢 節東南,看駟馬光華周道。”
庭訓
(1) 泛指親職教育
自幼就受到庭訓的薰陶
(2) 父親的教誨
不渝
不改變。《詩·鄭風·羔裘》:“彼其之子,捨命不渝。” 毛 傳:“渝,變也。”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風雨急而不輟其音,霜雪零而不渝其色。”《好逑傳》第十八回:“節義以不渝為奇,而不渝於曖昧之時為更奇。” * 《在高棉王國會議和國民議會聯席會議上的講話》:“維護世界和平,同世界各國友好合作,是 中國 堅守不渝的外交政策。”
天涯
在天的邊緣處。喻距離很遠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淪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膝下
(1) 子女幼時常依於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兒
親生之膝下。——《孝經》
膝下猶虛
(2) 在與父母通信時,用作敬辭,表示對父母的愛慕
違離膝下,三十五年。——守文護《報父母》
父親大人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