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偕樂堂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偕樂堂原文

東國旋舟蹕,津門駐墅齋。

往來慈履泰,憩息靜音諧。

書史原堪伴,笙歌底用排。

萬民親近意,即是樂同偕。

詩詞問答

問:題偕樂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偕樂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偕樂堂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佳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七

2. 天津行宮名柳墅

參考注釋

東國

(1).東方之國。上古指 齊 、 魯 、 徐夷 等國。《國語·吳語》:“昔 楚靈王 不君……踰諸 夏 而圖東國。” 韋昭 註:“東國, 徐夷 吳 越 。”《史記·孟嘗君列傳》:“其攻 秦 也,欲王之令 楚王 割東國以與 齊 ,而 秦 出 楚懷王 以為和。” 張守節 正義:“東國, 齊 、 徐夷 。”《文選·陸機〈演連珠〉》:“是以三卿世及,東國多衰弊之政;五侯並軌,西京有陵夷之運。” 李善 註:“東國,謂 魯 也。”近代多指 中國 以東的 日本 、 朝鮮 等國。 清 王韜 《<三島中洲文集>序》:“東國於二十年間維新建治,政令一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八·朝鮮採風錄》:“命一等侍衛 狼曋 ,頒 孝昭皇后 尊謚於 朝鮮 ,因令采東國詩歸奏。”

(2).東部地區。 春秋 時指 楚國 東部的 鍾離 、 巢 、 州來 等地。《左傳·昭公四年》:“ 然丹 城 州來 。東國水,不可以城, 彭生 罷 賴 之師。” 楊伯峻 註:“ 楚 以東部地區為東國, 鍾離 、 巢 、 州來 以及 賴 皆東國地邑。”

(3).指東都 洛陽 。國,都城。《書·康誥》:“ 周公 初基,作新大邑於東國 洛 。” 三國 魏 曹植 《怨歌行》:“待罪居東國,泫涕常流連。” 唐 盧照鄰 《秋霖賦》:“別有東國儒生,西都才客。” 明 何景明 《寡婦賦》:“從子遨遊,涉 江 湘 兮;改轍東國,逾 河 梁兮。”

(4).猶東方。指 亞洲 。一說,指 中國 。 毛 * 《念奴嬌·崑崙》詞:“一截遺 歐 ,一截贈 美 ,一截還東國。”

津門

(1).在渡口設定的關門。《三國志·魏志·曹爽傳》“皆伏誅,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晉 郭頒 《世語》:“初, 爽 出,司馬 魯芝 留在府,聞有事,將營騎斫津門出赴 爽 。” 北周 庾信 《明月山銘》:“船橫埭下,樹夾津門。” 唐 徐安貞 《奉和聖制早渡蒲津關》:“路得津門要,時稱古戍閒。”

(2). 東漢 首都 洛陽 有十二門,南面西頭門稱 津門 ,一名 津陽門 。 唐 駱賓王 《和李明府》:“馳道臨層掖, 津門 對 小平 。” 陳熙晉 箋註:“《後漢書·光武十王傳》註:‘ 津門 , 洛陽 南面西頭門也。一名 津陽門 。’”

(3). 津門亭 的省稱。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慟極 津門 ,感充 長樂 。”

(4). 天津市 的別稱。 明 永樂 二年(1404年)築 天津城 ,因地處畿輔門戶,故名“津門”。 清 王韜 《跋上海<字林西報>後》:“即如西人兩擾 津門 ,遂以 津門 為重地,以為保衛神京非此不可。”

往來

(1) 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憩息

休息

靜音

謂戒聲色之娛。《管子·內業》:“彼道之情,惡音與聲;修心靜音,道乃可得。”一說,音當作“意”。滌除一切塵俗之念。見 郭沫若 等《管子集校》引 豬飼彥博 語。

書史

(1).記事的史官。亦指掌文書等事的吏員。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 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書史十人,記其所行之地。”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上:“故 唐 人無不善書,遠至邊裔書史、里儒,莫不書字有法。” 宋 文天祥 《<集杜詩·蕭資>序》:“閤門路鈴 蕭資 ,本書史也。”

(2).典籍,指經史一類書籍。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顏延之<侍宴>》:“揆日粲書史,相都麗聞見。”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窗戶忽已涼。”《醒世恆言·劉小官雌雄兄弟》:“ 劉奇 對 對方 道:‘賢弟如此美質,何不習些書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昌齡藏書》:“﹝ 昌齡 ﹞性耽書史,築 謙益堂 ,丹鉛萬卷。”

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樂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樂歌舞熱鬧非凡)

萬民

眾百姓,人民

外朝以詢萬民。——清· 劉開《問說》

親近

信任接近

兄弟親近。——《漢書·李廣蘇建傳》

不是我十分親近的朋友

即是

(1).如此。《莊子·庚桑楚》:“若有不即是者,天鈞敗之。”

(2).就是。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僕即是鬼,何以雲無。”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詩詞推薦

題偕樂堂原文_題偕樂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