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凍原文
丁丁銀漏雪松穿,剪燭批麻午夜便。
未許輕寒凝鏤管,還期和煦滿華箋。
昭容何用承龍案,學士多應退玉磚。
髣髴丁年書室里,筆花飛處小春妍。
詩詞問答
問:呵凍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呵凍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呵凍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一
參考注釋
丁丁
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等聲音
伐木丁丁。——《詩·小雅·伐木》
銀漏
銀飾的漏壺。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虬箭司更,銀漏與三辰合運。” 宋 秦觀 《醉桃源》詞:“碧天如水月如眉,城頭銀漏遲。” 清 洪昇 《大酺》詞:“沉沉銀漏滴,蚤忘卻,新露塗階白。”
雪松
一種產於東印度的杉木( Cedrus deodara )
剪燭
語出 唐 李商隱 《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 巴山 夜雨時。”後以“剪燭”為促膝夜談之典。 清 吳偉業 《吳門遇劉雪舫》詩:“當時聽其語,剪燭忘深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瑣》:“與談詩文,慧黠可愛。剪燭西窗,如得良友。”
午夜
指夜裡十二點鐘前後;半夜
輕寒
微寒。 南朝 梁簡文帝 《與蕭臨川書》:“零雨送秋,輕寒迎節。江楓曉落,林葉初黃。” 明 劉基 《春曉》詩:“踈雨隨風過,輕寒薄暮歸。” 胡懷琛 《春日寄家兄閩中》詩:“薄酒成孤坐,輕寒悵遠離。”
鏤管
(1).雕花的筆管。 南朝 梁元帝 有《謝東宮賜白牙鏤管筆啟》。亦借指筆。 晉 王羲之 《筆經》:“有人以緑沉桼竹管及鏤管見遺,用之多年。” 唐 羅隱 《寄酬鄴王羅令公》詩之四:“只見篇章矜鏤管,不知勳業柱青冥。”
(2).樂器。刻花的竹管。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器則有 岑華 鏤管…… 岑華 ,山名也,在 西海 上,有象竹,截為管吹之,為羣鳳之鳴。”
和煦
溫暖的
和煦的陽光
華箋
亦作“ 華牋 ”。1.質好而色美的紙。常用來寫信、題詩等。 前蜀 韋莊 《立春》詩:“殷勤為作宜春曲,題向華牋帖綉楣。”《剪燈餘話·武平靈怪錄》:“華箋法帖長為侶,圓鏡方琴巧制形。”
(2).對他人來信的敬稱。 宋 王安石 《謝夏噩察推啟》:“敢圖高明,不自重貴,親存弊館,申貺華箋,切觀以思,懼恐且愧。” 宋 陸游 《畣勾簡州啟》:“忽奉華箋之貺,豈勝末路之榮。” 清 鈕琇 《<觚賸>自序》:“粲花賓至,快雄辯之當筵;話雨人歸,喜華牋之在篋。”
昭容
(1). 漢 代舞樂名。《漢書·禮樂志》:“ 高祖 六年,又作《昭容》樂,《禮容》樂。《昭容》者,猶古之《招夏》也,主出《武德舞》。”
(2).古女官名。 漢 始置。《宋書·后妃傳序》:“昭儀, 漢元帝 所制。昭容, 世祖 所制。”《新唐書·百官志二》:“昭儀、昭容……各一人,為九嬪,正二品。” 明 陸采 《明珠記·巡陵》:“貴嬪昭容並列,夫人世婦齊稱。”參見“ 九嬪 ”。
何用
(1).為什麼。《詩·小雅·節南山》:“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孔穎達 疏:“何以不監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傳·莊公六年》:“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絶之也。”
(2).憑什麼;用什麼。《穀梁傳·僖公元年》:“是 齊侯 與? 齊侯 也。何用見其是 齊侯 也?” 漢 王充 《論衡·骨相》:“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 唐 韓愈 《食曲河驛》詩:“殺身諒無補,何用答生成?”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用、不須。《後漢書·孔融傳》:“ 文舉 舍我死,吾何用生為?” 唐 王泠然 《題河邊枯柳》詩:“今日摧殘何用道!數里曾無一株好。”《續資治通鑑·帝顯德元年》:“今皆國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韻雲……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如果那時不去射殺它,留到現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飯菜?”
龍案
御案。《說唐》第六十回:“﹝黃門官﹞把本章遞上龍案, 高祖 看了大驚。” 老舍 《寶船》第三幕:“金殿內,皇上坐當中,二內侍兩旁侍立。龍案上擺著一大堆蔥花烙餅,一大盤子煮雞蛋。”
學士
(1) 學位的一種,通常是初級或最低級學位
文學士
(2) 古代在國學讀書的學生
多應
大概,多半是。 唐 李宣古 《聽蜀道士琴歌》:“人間豈合值仙蹤,此別多應不再逢。” 宋 曾慥 《類說》卷四九:“定知我死在汝後,多應汝死在我前。” 元 劉庭信 《粉蝶兒·美色》曲:“説甚么芳卿性純,秋娘丰韻。多應他懶住蟾宮,潛下仙階,謫降凡塵。”《水滸傳》第四二回:“多應這廝走入村中樹林裡去了。” 清 李漁 《憐香伴·聞試》:“探偵人已歸,探偵人已歸。看他兩頰笑容堆,多應有機會。”
玉磚
亦作“ 玉塼 ”。炊餅名。 宋 陳達叟 《本心齋蔬食譜》:“玉磚,炊餅。方切,椒鹽糝之。贊曰:截彼圓璧,琢成方磚,有馨斯椒,薄灑以鹽。”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食品·饅頭》:“玉塼,炊餅也。”
髣髴
(1).隱約,依稀。《楚辭·遠遊》:“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洪興祖 補註:“《説文》云:髣髴,見不諟也。”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唐 李紳 《華山慶雲見》詩:“依稀來鶴態,髣髴列仙羣。” 宋 梅堯臣 《和王舍人<憶省中小桃>》:“髣髴物華先上苑,依稀歌吹下 昭陽 。” 清 唐孫華 《石鼓歌》:“蘚斑齧蝕字揞揜,髣髴尚可形模求。”
(2).約略的形跡。《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於 邯鄲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 晉 潘岳 《悼亡詩》:“帷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 宋 蘇軾 《凌虛台記》:“然而數世之後,欲求其髣髴,而破瓦頽垣無復存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翻今之《易》與《書》,間能得其髣髴。”
(3).類似,好像。《文選·張衡<西京賦>》:“曾髣髴其若夢,未一隅之能睹。” 李善 註:“《説文》曰:彷彿,相似,見不諦也。”《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於是以 亮 為右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 曹操 智計殊絶於人,其用兵也,髣髴 孫 吳 。” 宋 蘇軾 《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詩:“近者戱作《凌雲賦》,筆勢髣髴《離騷經》。” 聞一多 《詩與批評·藝術底忠臣》:“無數的人臣,髣髴真珠攢在藝術之王的龍袞上。”
(4).引申為比似,比並。 宋 蘇籀 《欒城先生遺言》:“ 西漢 之文,後世莫能髣髴。” 明 方孝孺 《題褚遂良書<唐文皇帝哀冊>墨跡》:“觀 褚公 所書哀冊,豈後人所可髣髴哉!”
(5).仿照,模仿。 明 焦竑 《焦氏筆乘·龜山不輕解易》:“嘗謂説《易》須髣髴聖人之意,然後可以下筆。”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上:“致畫師數輩,為言姿態折曲,髣髴追寫,卒不肖。”
(6).大約,幾乎。《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脊上縫箇服子,髣髴亦高五尺。” 唐 白居易 《達哉樂天行》:“先賣南坊十畝園,次賣 東都 五頃田;然後兼賣所居宅,髣髴獲緡二三千。”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廢興髣髴無舊老,氣象寂寞餘山川。”
丁年
成丁的年齡
書室
書齋,書房。 宋 蘇軾 《留題仙遊潭中興寺》詩:“獨攀書室窺巖竇,還訪仙姝款石閨。”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蔣清容 ﹞晚年命工繪像,歲修春蘭秋菊之薦,命子孫世世祀於書室。”《詩刊》1978年第1期:“ 武漢 關的鐘聲,每半小時奏一次《東方紅》,午夜過後,市聲沉寂,鐘聲悠揚,入我書室。”
筆花
見“ 筆生花 ”。
春妍
(1).春光妍麗。 宋 王休 《清清堂賦》:“公門沉沉兮晝靜,里閈熙熙兮春妍。”
(2).指春天妍麗的景色。 宋 陸游 《天華寺前遇縣令》詩:“墮絮飛花掠釣船, 天華寺 下賞春妍。”
(3).春日般妍麗的姿容。 宋 陳師道 《妾薄命》詩:“忍著主衣裳,為人作春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