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沈天士

作者:方兆曾 朝代:清代

贈沈天士原文

近憶於湖沈五鹽,平生逸韻兩能兼。

才從白社揮詩管,便向黃壚認酒帘。

身入菰蘆人自遠,家無儋石意猶恬。

誰將世法讎高士,自古疏狂不受砭。

詩詞問答

問:贈沈天士的作者是誰?答:方兆曾
問:贈沈天士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贈沈天士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鹽韻

參考注釋

五鹽

五色鹽。 南朝 陳 徐陵 《長乾寺眾食碑》:“加以五鹽具足,七菜芳軟。” 吳兆宜 注引《海錄碎事》:“五色鹽出 安息國 。”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逸韻

(1).高逸的風韻。《藝文類聚》卷三六引 晉 庾亮 《翟徵君贊》:“稟逸韻於天陶,含沖氣於特秀。” 宋 陸游 《梅花絕句》:“高標逸韻君知否?正在層冰積雪時。” 郭沫若 《芍藥及其他·丁東草》:“在深山裡,崖壑幽靜的泉水邊,或許也更有一番逸韻沁人心脾。”

(2).美妙動聽的樂聲、歌聲。《宋書·樂志四》:“逸韻騰天路,頽響結城阿。” 唐 李百藥 《雜曲歌辭·火鳳辭》:“嬌嚬眉際斂,逸韻口中香。”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瑤台小詠中》:“勒馬英姿颯爽,轉喉逸韻蒼涼。”

(3).高超的詩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麗句與深采並流,偶意共逸韻俱發。” 唐 劉禹錫 《樂天寄憶舊遊因作報白君以答》詩:“酒酣襞牋飛逸韻,至今傳在人人口。” 明 高啟 《三賢堂》詩:“逸韻邁羣流,豈將文墨牽。” 清 曹寅 《遊仙詩》之二十:“羨爾居然聳詩骨,洞天逸韻不嫌多。”

白社

(1).地名。在 河南省 洛陽市 東。 晉 葛洪 《抱朴子·雜應》:“ 洛陽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陳子敍 共守事之,從學道。”亦見《晉書·隱逸傳》。 唐 吳筠 《高士詠·董威輦》:“ 董京 依 白社 ,散髮詠玄風。”

(2).地名。在 湖北省 荊門市 南。《清一統志·湖北·荊門州》:“ 白社 ,在 荊門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勝志》:古隱士之居,以白茅為屋,因名。 唐 都官 鄭谷 常居此。”

(3).借指隱士或隱士所居之處。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林鐘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學。” 唐 白居易 《長安送柳大東歸》詩:“白社羈遊伴, 青門 遠別離。” 宋 范仲淹 《唐異詩序》:“華車有寒苦之述,白社為驕奢之語。”

(4).特指某些社團。 清 吳偉業 《茂苑相公謝政遄歸招邀燕賞》詩之二:“蟲鶴變餘存白社,刼灰飛盡表青山。”此指復社。 沉礪 《感懷》詩之八:“忘機白社閒揮麈,息影 青門 學種瓜。” 汪文溥 《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仍世築壇盟白社,一朝避地驅黃犢。”以上指南社。 郁達夫 《胡邁來詩會有所感步韻以答》:“歡聯白社居千日,淚灑 新亭 酒一杯。”此指白燕社。

(5).白蓮社的省稱。 唐 賈島 《巴興作》詩:“寒暑氣均思白社,星辰正別憶皇都。” 明 何景明 《游賢隱寺》詩:“自能來白社,不用 遠公 ( 慧遠 )求。” 清 吳偉業 《靈岩觀設戒》詩:“不信 黃池 會,今看白社開。”參見“ 白蓮社 ”。

(6).特指 隋 末農民起義的一個團體。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四節:“ 李密 大破自 洛陽 出擊的 隋 軍,聲威大振…… 譙郡 黑社、白社、 濟北 張青特 、 上 洛 周比洮 、 胡驢賊 等都來歸附。”

黃壚

亦作“黃盧”。亦作“黃廬”。亦作“黃爐”。1.猶黃泉。《淮南子·覽冥訓》:“上際九天,下契黃壚。” 高誘 註:“上與九天交接,下契至黃壚,黃泉下壚土也。”《淮南子·兵略訓》:“放乎九天之上,蟠乎黃盧之下。” 晉 陸雲 《晉故散騎常侍陸府君誄》:“永棄高廈,黃廬是館。” 明 楊珽 《龍膏記·巧遘》:“幸今日相逢故人,便九地黃壚含笑。” 清 唐孫華 《張母陳太孺人貞節》詩:“旌命下九閶,恩綸賁黃壚。”

(2).墳墓。 宋 范成大 《伊尹墓》詩:“三尺黃壚直棘邊,此心終古享皇天。”原題註:“在 空桑 北一里,有磚堠刻雲‘ 湯 相 伊公 之墓’。相傳墓左右生棘,皆直如矢。” 清 唐孫華 《維揚舟中作》詩:“黃壚處處提簞食,緑柳村村掛紙錢。”

(3).大地;地球。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傳略》:“悠悠蒼天,蕩蕩黃壚,抱愚忱以埋幽壤,吾兄弟之志存焉。” 章炳麟 《西歸留別中東諸君子》詩:“黃壚此摶摶,神州眇一粟。”

(4).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載:“﹝ 王濬沖 ﹞乘軺車,經 黃公 酒壚下過,顧謂後車客:‘吾昔與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飲於此壚……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後世因用“黃壚”作悼念亡友之辭。 唐 陳子昂 《祭孫府君文》:“白馬故人,青烏送往,素車永訣,黃爐誰賞?” 明 夏完淳 《聞大鴻仲熊訃》詩:“叩閽應有路,兄弟竟齊游。盱眕同時盡, 褒 融 一日收。黃壚人已變,清淚夢中流。” 郭沫若 《東風集·謁延安烈士陵園》:“拜罷黃壚聞笑語,英雄人物看今朝。”

酒帘

酒望子

蘆人

刈蘆葦的人。 晉 郭璞 《江賦》:“蘆人漁子,擯落江山。” 唐 王起 《烹小鮮賦》:“若乃海曲蘆人,江潭舟子,厭頒首於蒲藻,得纖鱗於沼沚。”

家無儋石

見“ 家無擔石 ”。

世法

(1).代代效法。《國語·齊語六》:“昔吾先王 昭王 、 穆王 ,世法 文 、 武 遠績以成名。” 漢 徐幹 《中論·貴驗》:“皆書名前策,著形列圖,或為世法,或為世戒,可不慎之!”

(2).世人的典笵,社會沿用的習慣常規。 漢 桓寬 《鹽鐵論·相刺》:“居則為人師,用則為世法。” 宋 黃庭堅 《書贈俞清老》:“﹝ 米芾 ﹞冠帶衣襦,多不用世法。” 宋 俞文豹 《吹劍錄外集》:“講義理,別白是非,則須學術;酬酢事機,區分利害,必用世法。”

(3).指人事上的交際應酬。 宋 戴復古 《有感》詩:“老子生來世法疎,白頭思欲把犂鉏。”

(4).對出世法而言,佛教把世間一切生滅無常的事物都叫作世法。《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佛觀世法如光影。”《西湖佳話·南屏醉跡》:“況真不真,假不假,世法難看。”

高士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脫世俗的人,多指隱士

吾聞魯連先生, 齊國之高士也。——《戰國策·趙策》

自古

(1).從古以來。《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疏狂

亦作“疎狂”。亦作“踈狂”。豪放,不受拘束。 唐 白居易 《代書詩寄微之》:“疏狂屬年少,閒散為官卑。” 宋 朱敦儒 《鷓鴣天·西都作》詞:“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懶慢帶疏狂。”《明史·沉鍊傳》:“ 鍊 為人剛直,嫉惡如讐,然頗疎狂。每飲酒輒箕踞笑傲,旁若無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魯公女》:“ 招遠 張於旦 ,性疎狂不羈。” 清 納蘭性德 《東西溟》詩:“廿載踈狂世未容,重來依舊寺門鐘。”

詩詞推薦

贈沈天士原文_贈沈天士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