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馬秋官調廬州府判原文
家學相傳見鳳毛,早從科第擢西曹。
連城白璧何曾玷,厄閏黃楊信所遭。
去國有懷金闕遠,思親回首玉堂高。
籠紗相業應期待,莫遣閒情寄楚騷。
詩詞問答
問:送馬秋官調廬州府判的作者是誰?答:祁順
問:送馬秋官調廬州府判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馬秋官調廬州府判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豪韻
參考注釋
家學
書香世家中相延續的學問
劉君有家學,三世道益孤。—— 蘇軾《劉壯與長官是堂》
相傳
(1) 長期以來流傳下來的
相傳這事發生在北方
(2) 遞相傳授
鳳毛
(1).鳳凰的羽毛。亦比喻珍貴稀少之物。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桐圭作瑞,鳳毛曜 丹穴 之英。” 唐 杜牧 《春日言懷寄虢州李常侍》詩:“貂簪 荊 玉潤, 丹穴 鳳毛光。” 唐 劉禹錫 《袁州廣禪師碑》:“亦猶鳳毛成字,麟角生肉,必有以異,不知其然。” 唐 杜甫 《崔駙馬山亭宴集》詩:“ 蕭史 幽棲地,林間踏鳳毛。” 仇兆鰲 註:“鳳毛,謂林間遺跡。” 明 何景明 《聞陸舍人子引罷官》詩:“惜爾官難達,文章本鳳毛。”參見“ 鳳毛麟角 ”。
(2).比喻人子孫有才似其父輩者。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王敬倫 風姿似父,作侍中,加授 桓公 公服,從大門入。 桓公 望之,曰:‘ 大奴 固自有鳳毛。’” 余嘉錫 箋疏:“ 南朝 人通稱人子才似其父者為鳳毛。”《南齊書·謝超宗傳》:“王母 殷淑儀 卒, 超宗 作誄奏之,帝大嗟賞,曰:‘ 超宗 殊有鳳毛,恐 靈運 復出。’” 唐 杜甫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於今有鳳毛。” 清 張泰來 《江西詩社宗派圖錄·呂本中》:“ 曾元嗣 贈公詩:‘ 呂 家三相盛天朝,流澤於今有鳳毛。’”
(3).指人子。 宋 曾慥 《高齋漫錄》:“ 京 ( 蔡京 )泣曰:‘ 京 若負國,即教三子都沒前程。’好事者戲云:‘兩行珠淚下,三箇鳳毛災。’”
(4).指人的華美風度和傑出才華。 唐 李白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令弟字 延陵 ,鳳毛出天姿。” 元 薩都剌 《送劉照磨之桂林》詩:“一官未厭馬蹄遙,要使南荒識鳳毛。”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你壯志薄雲霄,悵棲遲,隱鳳毛。”
(5).指皮衣服邊緣露出的裝飾性的毛邊。《紅樓夢》第五一回:“ 鳳姐 笑道:‘我倒有一件大毛的,我嫌鳳毛出的不好了,正要改去--也罷,先給你穿去罷。’”
科第
指科舉考試,因科舉考試分科錄取,每科按成績排列等第
科第世家:世代應科舉中試的人家
西曹
(1).古官名。太尉的屬官,執掌府中署用吏屬之事。《漢書·丙吉傳》:“ 吉 馭吏耆酒,數逋盪,嘗從 吉 出,醉歐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吉 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
(2).兵部的別稱。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兵部》:“ 崔豹 《古今考》:‘兵部稱西曹。’案,西為金,主兵刑之義。故與刑部同稱。”
(3).刑部的別稱。 唐 元稹 《送復夢赴韋令幕》詩:“西曹舊事多持法,慎莫吐佗丞相茵。” 明 袁宏道 《送京兆諸君升刑部員外郎序》:“西曹舊稱清秩,居是官者,多文雅修飾之士。”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刑部》:“《客燕雜記》:‘ 嘉靖 中, 李攀龍 、 王世貞 俱官西曹,相聚論詩,建 白雲樓 榜諸君詩,人目刑部為外翰林,亦稱西臺。’”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九三:“西曹那解 陳 家事,自有君王特達知。”
連城
(1).指毗鄰的諸城。《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 * ,急則阻其彊而合從以逆京師。”《後漢書·朱祐景丹等傳論》:“亦有鬻繒屠狗輕猾之徒,或崇以連城之賞,或任以阿衡之地。” 宋 趙蕃 《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詩寄餞》之二:“俾公按連城,此責亦重矣。” 清 王士禛 《蘭溪丞徐君殉節詩》:“連城大帥豎降旛,獨有微官死報恩。”
(2). 戰國 時, 趙惠文王 得 和氏 璧, 秦昭王 寄書 趙王 ,願以十五城易璧。事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後以“連城”指 和氏 璧或珍貴之物。 唐 歐陽詹 《瑾瑜匿瑕賦》:“終酬九年之積,不損連城之美。” 宋 趙蕃 《次韻徐季純見貽》:“ 鄭 人之璞 周 死鼠,昧者自謂懷連城。” 明 袁宗道 《刻<文章辨體>序》:“今天下人握夜光,家抱連城,類憚於結撰,傳景輒鳴。” 明 陳子龍 《酬李司馬萍槎先生》詩:“久瞻樞府重 明光 ,投我連城雲錦章。”
白璧
平圓形而中有孔的白玉。《管子·輕重甲》:“ 禺氏 不朝,請以白璧為幣乎?”《史記·滑稽列傳》:“於是 齊威王 乃益齎黃金千溢,白璧十雙,車馬百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鮑丘水》:“ 北平 徐氏 有女, 雍伯 求之,要以白璧一雙。” 宋 劉過 《念奴橋·留別辛稼軒》詞:“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為主。”
何曾
反問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成為總統?
厄閏
舊說謂黃楊遇閏年不長,因以“厄閏”喻指境遇艱難。 宋 蘇軾 《監洞霄宮俞康直郎中所居退圃》詩:“園中草木春無數,只有黃楊厄閏年。”自註:“俗説黃楊長一寸,遇閏退三寸。” 明 南潛 《感懷》詩:“妄想延齡栽白朮,傷心厄閏撫黃楊。” 清 曹寅 《雪霽夢遊漁村和桐初留別》:“貧士孤雲元合調,祁寒厄閏費乘除。”
黃楊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子對生,披針形或卵形,花黃色而有臭味。木材淡黃色,木質緻密,可以做雕刻的材料。
國有
為國家政府所擁有
國有化
土地國有
鐵路國有
國有企業
金闕
(1).道家謂天上有黃金闕,為仙人或天帝所居。《神異經·西北荒經》:“西北荒中有兩金闕,高百丈。” 唐 楊炯 《盂蘭盆賦》:“晃兮瑤臺之帝室,赩兮金闕之仙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餘韻》:“金闕遠,紫宸高,蒼天夢夢。”
(2).指天子所居的宮闕。 北齊 顏之推 《觀我生賦》:“指金闕以長鎩,向王路而蹶張。” 明 沉鯨 《雙珠記·廷對及第》:“青雲隨步朝金闕,各要把此衷竭。” 清 趙翼 《己卯元日早朝》詩:“糺縵五雲金闕朗,太平中外一家春。”
思親
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親人。《淮南子·詮言訓》:“故祭祀思親,不求福。” 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玉堂
(1).玉飾的殿堂。亦為宮殿的美稱。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帷,經於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也。”《韓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漢 劉向 《九嘆·逢紛》:“芙蓉蓋而菱華車兮,紫貝闕而玉堂。”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朱閣玲瓏於林間,玉堂陰映於高隅。”
(2). 漢 宮殿名。《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作 建章 宮……其南有 玉堂 、 璧門 、 大鳥 之屬。” 司馬貞 索隱引《漢武故事》:“ 玉堂 基與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東觀漢記·孝沖皇帝紀》:“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宮殿。 唐 杜甫 《進雕賦表》:“令 賈馬 之徒,得排金門,上玉堂者甚眾矣。”
(4).官署名。 漢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後翰林院亦稱玉堂。《漢書·李尋傳》:“過隨眾賢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顏師古 註:“ 玉堂殿 在 未央宮 。” 王先謙 補註引 何焯 曰:“ 漢 時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時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後,翰林遂並蒙玉堂之號。”《宋史·蘇易簡傳》:“帝嘗以輕綃飛白大書‘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簡 牓於廳額。” 明 李東陽 《院中即事》詩:“遙羨玉堂諸院長,酒杯能緑火能紅。”《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業,我過了景了。” 王闓運 《郭新楷傳》:“君逸才也,玉堂群彥為愧多矣。”
(5).嬪妃的居所。借指寵妃。《漢書·谷永傳》:“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 顏師古 註:“玉堂,嬖倖之舍也。”《後漢書·翟酺傳》:“願陛下親自勞恤,研精緻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遠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處。《文選·左思<吳都賦>》:“玉堂對霤,石室相距。” 劉逵 註:“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東陽 《鏡川先生宅賞白牡丹》詩:“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貴的宅第。 南朝 宋 鮑照 《喜雨》詩:“驚雷鳴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張柬之 《東飛伯勞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參差繡戶懸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傳説小名兒,檀板能歌絶妙詞。”
(8).經穴名。《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頭面部》:“玉堂在口內上齶,一名上含,其竅即頑顙也。”
籠紗
即紗籠。用絹紗作外罩的燈籠。 宋 姜夔 《鷓鴣天·正月十一日觀燈》詞:“巷陌風光縱賞時,籠紗未出馬先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狐嫁女》:“少選,籠紗一簇,導新郎入。年可十七八,丰采韶秀。”
相業
宰相的功業。亦喻巨大的功績。《宋史·陳堯佐傳論》:“ 堯佐 相業雖不多見,世以寬厚長者稱之。” 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開讀有感》:“百年萬國奉王正,相業臺綱屬老成。” 清 黃景仁 《過賈秋壑集芳園故址》詩:“若論相業慙何地,便有仙居借自天。” 趙朴初 《周總理輓詩》:“相業史誰儔?丹心日許共。”
期待
期盼;等待
期待炮彈 *
遣閒
打發閒暇。 宋 曉瑩 《羅湖野錄》卷二:“﹝ 臨川 化度 淳藏主 《山居》詩﹞幾度遣閒何處好,水聲山色里遊行。” 朱光潛 《文藝心理學》第七章(一):“近代藝術只求替有閒階級製造遣閒工具,滿足驕奢淫逸者的快感欲。”
情寄
信任和倚托。《隋書·蘇威傳》:“公德行高人,情寄殊重,大孝之道,蓋同俯就,必須抑割,為國惜身。”
楚騷
(1).指 戰國 楚 屈原 所作的《離騷》。 南朝 梁 裴子野 《雕蟲論》:“若悱惻芳芬, 楚 騷為之祖;靡漫容與, 相如 扣其音。” 宋 蘇軾 《次韻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之三:“詞鋒雖作 楚 騷寒,德意還同 漢 詔寬。” 明 丘濬 《過採石吊李謫仙》詩:“岸芷汀蘭無限意,臨風三復 楚 騷文。”
(2).泛指《楚辭》。 清 沉德潛 《<古詩源>序》:“茲復溯 隋 陳 而上,極乎 黃軒 ,凡‘三百篇’、 楚 騷而外,自郊廟樂章訖童謡里諺,無不備采。” 清 汪熷 《<長生殿>序》:“《鄭》《衛》豈導淫之作, 楚 騷非變雅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