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文開歸金陵十韻

作者:李昱 朝代:元代

送楊文開歸金陵十韻原文

金陵自古帝王居,佳麗相傳畫莫如。

王氣不銷龍虎地,清光長射鬥牛墟。

青氈作客愁無那,白髮還鄉樂有餘。

聯轡總來金騕裊,揮毫頻對玉蟾蜍。

難兄學問趨天祿,令弟才名動石渠。

共掃松楸經雨露,同依桑梓送居諸。

沙頭酒盡雙瓶後,江上帆開一棹初。

李白詩成誰倡和,楊雄賦在自吹噓。

秋風此日看鴻雁,春水明年憶鯉魚。

石井峰前讀書處,也應飛夢到茅廬。

詩詞問答

問:送楊文開歸金陵十韻的作者是誰?答:李昱
問:送楊文開歸金陵十韻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送楊文開歸金陵十韻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魚韻

參考注釋

金陵

(1).古邑名。今 南京市 的別稱。 戰國 楚威王 七年(公元前333年)滅 越 後在今 南京市 清涼山 ( 石城山 )設 金陵邑 。 南朝 齊 謝朓 《鼓吹曲·入朝曲》:“ 江 南佳麗地, 金陵 帝王州。”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別范宣》:“ 金陵 昔時何壯哉!,席捲英豪天下來。”

(2).中晚 唐 人常以指 潤州 (今 江蘇省 鎮江市 )。 唐 李紳 《宿瓜州》詩:“煙昏水郭津亭晚,迴望 金陵 若動搖。” 唐 杜牧 《杜秋娘》詩序:“ 杜秋 , 金陵 女也。” 馮集梧 註:“…… 唐 人謂 京口 亦曰 金陵 。” 宋 王楙 《野客叢書·北固甘羅》:“ 趙璘 《因話録》言 李勉 至 金陵 ,屢讚 招隱寺 標緻。蓋時人稱 京口 亦曰 金陵 。”

(3). 北魏 拓跋珪 陵墓。在今 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 ,故 盛樂城 西北。《魏書·太祖紀》:“ 永興 二年九月甲寅,上諡 宣武皇帝 ,葬於 盛樂 金陵 。”

(4).指 四川 銅陵山 。 唐 王勃 《為人與蜀城父老書》:“山分玉字,水向 金陵 。” 蔣清翊 注引《後漢書·公孫述傳》註:“ 蜀 有 銅陵山 。”

自古

(1).從古以來。《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帝王

帝國的君主或最高統治者,實行終身制和世襲制

昔人願世世無生帝王家。——清· 黃宗羲《原君》

佳麗

(1) 美麗

(2) 美貌的女子

(3) 美好

相傳

(1) 長期以來流傳下來的

相傳這事發生在北方

(2) 遞相傳授

莫如

不如;這樣選擇較好

與其你去,莫如他來

王氣

舊指象徵帝王運數的祥瑞之氣。《東觀漢記·光武帝紀》:“望氣者言, 舂陵城 中有喜氣,曰:‘美哉王氣,鬱鬱蔥蔥。’” 唐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詩:“ 王濬 樓船下 益州 , 金陵 王氣黯然收。”《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這術士喚做 廖生 ……忽一日夜坐,望牛斗之墟,隱隱有龍文五采,知是王氣。”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五章:“ 崇禎 眼看我們 李闖王 要得天下,所以趕快挖了 李 家祖墳,泄了 李 家祖墳上的王氣。”

不銷

同“ 不消 ”。 宋 范仲淹 《與中舍書》:“固窮而前,不銷預圖,須過得惟省儉是妙。”

龍虎

(1) 形容皇帝的氣派

(2) 比喻英雄豪傑

皆為龍虎。——《史記·項羽本紀》

清光

(1).清美的風彩。多喻帝王的容顏。《漢書·晁錯傳》:“今執事之臣皆天下之選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猶五帝之佐也。”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見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李白 《贈郭季鷹》詩:“盛德無我位,清光獨映君。” 宋 范仲淹 《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二狀》:“竊念臣等,自臨邊鄙,久阻闕廷,入對清光,人臣所願。” 明 陳與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驚傳詔,奉清光,疑錯報,幸 平陽 。”

(2).清亮的光輝。多指月光、燈光之類。 南朝 齊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詩:“歡飫終日,清光欲暮。” 唐 崔備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陸郎中》詩:“剪燭清光發,添香煖氣來。” 明 劉基 《雪中》詩之二:“移床漫向明牎下,圖得清光好照書。”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著他們的臉。”

鬥牛

挑逗牛與牛或牛與人相鬥

青氈

亦作“ 青氈 ”。 1.青色毛毯。 三國 魏 曹操 《與太尉楊彪書》:“今贈足下錦裘二領……青氊牀褥三具。” 唐 白居易 《偶眠》詩:“妻教卸烏帽,婢與展青氊。” 唐 於鵠 《過凌霄洞天謁張先生祠》詩:“醉臥枕敧樹,寒坐展青氈。” 艾蕪 《回家》:“緑色的藤葉就像一大張青氈似的鋪在地上。”

(2).指青氈製品。如帳篷、帽冠等物。 宋 陸游 《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詞:“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 清 查慎行 《雪中戴青氈大帽上顧見大笑口占紀之》:“大於暖耳覆雙肩,冰雪騎驢二十年。今日重蒙天一笑,白頭還戀舊青氊。”

(3).見“ 青氈故物 ”。

(4).指清寒貧困者。亦指清寒貧困的生活。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豈期陛下軫念青氊,重升黃閣。” 明 徐復祚 《投梭記·閨敘》:“卑人緑螘一生,青氈半世。志存丘壑,夢斷巖廊。” 清 曹寅 《西軒賦送南村還京兼懷安侯姊文沖谷四兄》詩之一:“朱紱聊通隱,青氊盡絜家。” 李光 《集詩述感》詩:“門巷蕭條酬應懶,英雄末路一青氈。”

客愁

行旅懷鄉的愁思。 唐 戴叔倫 《暮春感懷詩》:“杜宇聲聲喚客愁,故國何處此登樓。” 宋 戴復古 《秋夜旅中》詩:“旅食思鄉味,砧聲起客愁。” 金 元好問 《即事呈邦瑞》詩:“ 鄭莊 父子重相留,似為良辰散客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傷往事,寫新詞,客愁鄉夢亂如絲。” 朱自清 《<古詩十九首>釋》:“這種作品,文人化的程度雖然已經很高,顆材可還是民間的,如人生不常,及時行樂,離別,相思,客愁,等等。”

無那

(1).無奈,無可奈何。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詩:“ 汶上 相逢年頗多,飛騰無那故人何!”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我這裡粉頸低垂,蛾眉頻蹙,芳心無那,俺可甚‘相見話偏多’?” 清 吳兆騫 《感懷詩呈家大人》:“獨憐積毀能銷骨,無那銜寃易斷腸。”

(2).猶無限;非常。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詞:“繡牀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對郎羞懶無那,靠人先要偎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霍女》:“﹝ 黃生 ﹞固卻之;女不去,應對間,嬈婉無那。”

白髮

白頭髮

白髮誰家翁媼。——辛棄疾《清平樂》

還鄉

返回鄉里。《南史·劉之遴傳》:“ 武帝 謂曰:‘卿母年德並高,故令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老弟,你這年紀正好給朝廷出力,為什麼倒要告退還鄉。” 聞一多 《紅燭·太陽吟》詩:“太陽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陽!又逼走了遊子底一出還鄉夢。”

反轉方向。鄉,通“ 向 ”、“ 嚮 ”。《莊子·漁父》:“顧見 孔子 ,還鄉而立。”

聯轡

猶聯騎。 唐 劉禹錫 《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一:“國樂呼聯轡,行廚載滿車。”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王知古》:“遂聯轡而去。” 宋 陳傅良 《哭呂伯恭郎中舟行寄諸友》詩:“倚廬魚皷夜,聯轡雞人曉。” 明 薛正言 《登嵩山記》:“時日已昳,聯轡往 少林寺 。”

騕裊

同“ 騕褭 ”。 北齊 劉晝 《新論·惜時》:“天迴日轉,其謝如矢,騕裊迅足,神馬弗能追也。” 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疾奔凌騕裊,高唱軋 吳 歈。” 宋 梅堯臣 《同諸韓及孫曼叔晚游西潮》詩之三:“翠色蜻蜓立蔆蕊,青絲騕裊秣城根。”

揮毫

寫毛筆字或作畫

此君動輒揮毫於人前

揮毫題字

玉蟾蜍

亦省稱“ 玉蟾 ”。1.玉雕的蟾蜍。盛水容器。多作更漏與文具之用。《西京雜記》卷六:“﹝ 晉靈公 冢﹞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潤如新,王取以盛書滴。” 唐 李賀 《李夫人》詩:“玉蟾滴水鷄人唱,露華蘭葉參差光。” 宋 梅堯臣 《問答·送九舅席上作》詩:“玉蟾蜍,廁君筆硯誠有諸。” 清 金農 《寒夜過荊山人山居》詩:“想見苦吟風燭下,靈龜屏息玉蟾枯。”

(2).月亮的別名。 唐 褚載 《月詩》逸句:“星斗離披煙靄收,玉蟾蜍耀海東頭。” 明 無名氏 《飛丸記·月下傷懷》:“抬頭問玉蟾,一樣團圞,幾般堪翫。”

(3).指傳說中月宮裡的蟾蜍。 宋 楊萬里 《木犀花賦》:“蓋向者之所聞,乃於茲其良是。摩挲玉蟾蜍而問焉,亦不知名,而字之曰‘桂’。” 明 無名氏 《青蓮記·明皇游月宮》:“萬古悠悠,玉蟾蜍長廝守。”

難兄

猶賢兄。 唐 無可 《送喻鳧及第歸陽羨》詩:“宗中初及第,江上覲難兄。” 宋 張元乾 《滿庭芳·壽》詞:“比 渭 濱甲子, 尚父 難兄。”參見“ 難兄難弟 ”。

學問

(1)

(2) 系統知識

(3) 泛指知識

天祿

(1).天賜的福祿。《書·大禹謨》:“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後常指帝位。《後漢書·桓帝紀贊》:“ 桓 自宗支,越躋天祿。”《周書·宣帝紀》:“帝王之量,未肅而成;天祿之期,不謀已至。” 唐 張說 《鄴都引》:“君不見 魏武 草創爭天祿,羣雄睚眥相馳逐。”

(2).俸祿。《孟子·萬章下》:“弗與共天位也,弗與治天職也,弗與食天祿也。”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定婚店》:“此人命當食天祿,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 元 湯式 《醉高歌帶繡鞋紅·送大本之任》曲:“老母親賸飡天祿,新夫人穩坐香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朝田畝制度》:“功勳等臣世食天祿,其後來歸從者,每軍每家設一人為伍卒。”

(3).傳說中獸名。 漢 代多以石雕其形以為飾。《後漢書·靈帝紀》:“復修 玉堂殿 ,鑄銅人四,黃鐘四,及天祿、蝦蟆。” 李賢 註:“天祿,獸也……今 鄧州 南陽縣 北有 宗資 碑,旁有兩石獸,鐫其膊一曰天祿,一曰辟邪。據此,即天祿、辟邪並獸名也。 漢 有 天祿閣 ,亦因獸以立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 至和 中, 交趾 獻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鱗,首有一角。考之記傳,與麟不類,當時有謂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鱗……今以予觀之,殆天祿也。”

(4). 漢 代閣名。後亦通稱皇家藏書之所。 唐 楊炯 《渾天賦》:“ 馮唐 入於郎署也,兩君而未識; 揚雄 在於 天祿 也,三代而不遷。” 明 徐渭 《芸閣校書篇》詩:“他年在 天祿 ,羞與俗人同。”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採訪遺方》:“不拘抄本刻本,隨時進呈,以廣 石渠天祿 之儲。”參見“ 天祿閣 ”。

(5).酒的代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之美祿。” 宋 蘇軾 《桂酒頌》序:“ 東坡先生 曰:酒,天祿也。其成壞美惡,世以兆主人之吉凶,吾得此,豈非天哉!”

令弟

尊稱對方的弟弟

才名

(1).才華與名望。《三國志·魏志·賈詡傳》:“是時, 文帝 為五官將,而 臨菑侯 植 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 宋 陸游 《讀李杜詩》:“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風塵。” 清 黃景仁 《夜坐述懷呈思復》詩:“似水才名難療渴,投閒芳序易消魂。”

(2).指兼有才華與名望。《北齊書·文襄紀》:“至於才名之士,鹹被薦擢。”

石渠

(1).石築的水渠。 漢 劉楨 《公宴》詩:“清川過石渠,流波為魚防。” 唐 孟浩然 《病癒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二公》詩:“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2).見“ 石渠閣 ”。

掃松

掃墓。 宋 李之彥 《東谷所見·先壟》:“吾鄉多於至節、歲節、清明詣墳所……乘祭之後,大率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遊覽,盡觀而歸。至節、歲節非掃松也,祇賞梅耳;清明非省墓也,祇踏青耳。”《古謠諺·<寒食占雨諺>序》:“《四時占候》:寒食係清明前一日,人家墓祭,謂之‘掃松’。”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澤

桑梓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詩·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鄉桑梓。——《儒林外史》

居諸

(1).《詩·邶風·柏舟》:“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孔穎達 疏:“居、諸者,語助也。”後用以借指日月、光陰。《北魏元凝妃陸順華墓志銘》:“居諸迭生,陵谷相賀。”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詩:“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 宋 葉適 《馮公嶺》詩:“我獨何為者,拊身念居諸。” 梁啓超 《壯別》詩之十九:“勸君好愛惜,難得是居諸。”

(2).指來往。 唐 白居易 《和微之除夜作》:“恩光未報答,日月空居諸。” 明 李東陽 《哭舍弟東川》詩之五:“肝腸中斷絶,日月幾居諸。”

沙頭

(1).沙灘邊;沙洲邊。 北周 庾信 《春賦》:“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 南唐 馮延巳 《臨江仙》詞:“隔江何處吹橫笛?沙頭驚起雙禽。” 宋 梅堯臣 《蟬》詩:“柳上一聲蟬,沙頭千里船。” 清 黃景仁 《富陽》詩:“沙頭愁煞捕魚人,捕得魚多賣錢少。”

(2).方言。指沙田的總佃者。沙頭向田主租入大量沙田,轉手分租給他人,以收取地租為其主要生活來源。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地語·沙田》:“沙頭者何?總佃也。蓋從田主攬出沙田,而分賃於諸佃者也。其以沙田為奇貨,五分攬出,則取十分於諸佃,不俟力耕,而已收其利數倍矣。”

(3).古 沙頭市 的略稱。即今 湖北省 沙市 。 唐 杜甫 《送王十六判官》詩:“買薪猶 白帝 ,鳴櫓已 沙頭 。” 宋 蘇軾 《荊州》詩之五:“ 沙頭 煙漠漠,來往厭喧卑。”

江上

(1).江岸上。《呂氏春秋·異寶》:“﹝ 伍員 ﹞因如 吳 。過於 荊 ,至 江 上,欲涉。”《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 人憐之,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鮑照 《發後渚》詩:“ 江 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參 《餞王崟判官赴襄陽道》詩:“津頭 習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歸梁》詞:“江上花開趁蝶尋,拚買醉千金。”

(2).江面上。《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胥 遂與 勝 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 江 , 江 上有一漁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蘇軾 《江神子·江景》:“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蘇轍 《初發嘉山》詩:“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

一棹

一槳。借指一舟。 唐 杜牧 《送薛種游湖南》詩:“憐君片雲意,一棹去 瀟 湘 。” 宋 辛棄疾 《洞仙歌·開南溪初成賦》詞:“十里漲春波,一棹歸來,只做箇、 五湖 范蠡 。”

李白

(701—762) 中國唐朝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人(今四川江油)。才華橫溢。詩歌今存900首。

倡和

(1).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應答。語出《詩·鄭風·蘀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禮記·樂記》:“倡和清濁。” 孔穎達 疏:“先發聲者為倡,後應聲者為和。”

(2).指以詩詞相酬答。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五:“﹝ 陳後主 ﹞與倖臣各製歌詞,極於輕盪,男女倡和,其音甚哀。”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三折:“全憑著花月為媒,共佳人倡和傳杯。”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趙 以寒士,而留余仍住 王公 舊屋,供饔飱,彼此倡和。”

(3).一人提出主張,他人附和,以相呼應。《左傳·昭公十二年》:“外內倡和為忠,率事以信為共,供養三德為善,非此三者弗當。” 杜預 註:“不相違也。”《新唐書·宦者傳下·田令孜》:“宰相 盧攜 素事 令孜 ,每建白,必阿邑倡和。” 清 薛福成 《選舉論中》:“其後上無明君,朝無是非,諸名士乃爭相倡和,樹朋黨,然上下知畏清議, 漢 之賴以維持者數十年。”

(4).猶倡隨。特指夫唱婦和。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治家》:“ 河 北人事,多由內政……倡和之禮,或‘爾’‘汝’之。”

吹噓

(1)

(2) 誇張地宣揚或編造優點、長處等

他的運氣沒有什麼可以吹噓的

(3) 口出氣;噓氣

(4) 過分誇獎

這輛轎車並不像銷售商所吹噓的那樣好

(5) 對人或事過分吹捧

新聞發布人員必須注意不誇大,不吹噓

秋風

秋天的風

鴻雁

一種鳥( Anser cygnoides ),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間有蹼。吃植物的種子,也吃魚和蟲。群居在水邊,飛時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種冬候鳥。也叫“大雁”

春水

(1).春天的河水。《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 黃武 元年,遷左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及春水生, 潘璋 等作水城於上流。” 唐 杜甫 《遣意》詩之一:“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元 楊維楨 《雨後雲林圖》詩:“浮雲載山山欲行,橋頭雨餘春水生。”

(2).喻女子明亮的眼睛。 唐 崔珏 《有贈》詩:“兩臉夭桃從鏡發,一眸春水照人寒。”

(3).指帝王春季遊獵。《金史·輿服志下》:“其從春水之服則多鶻捕鵝,雜花卉之飾。”《續資治通鑑·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歲春水所過州縣,其小官多幹事,蓋朕嘗有賞擢,故皆勉力。”

明年

今年的下一年

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明年復攻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明年陵降。——《漢書·李廣蘇建傳》

鯉魚

(1).魚名。身體側扁,背部蒼黑色,腹部黃白色,嘴邊有長短須各一對。肉味鮮美。生活在淡水中。 漢 焦贛 《易林·革之頤》:“ 尼父 孔丘 ,善釣鯉魚。” 宋 陸游 《鯉魚行》:“鯉魚財三尺,淺水不覆脊。” 宋傳恩 《綠水悠悠·罩魚》:“這是一條鯉魚,一條十多斤重的鯉魚。”

(2).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因以“鯉魚”代稱書信。 唐 元稹 《貽蜀·張校書元夫》詩:“勸君便是酬君愛,莫比尋常贈鯉魚。” 清 譚嗣同 《寄人五絕》:“鯉魚三十六,江上報秋書。”

(3).借指傳遞書信者。 唐 孟浩然 《送王大校書》詩:“尺書能不恡,時望鯉魚傳。” 唐 元稹 《蒼溪縣寄揚州兄弟》詩:“憑仗鯉魚將遠信,鴈回時節到 揚州 。” 元 薩都剌 《送王伯循御史》詩:“ 曲江 水發願相憶,莫遣鯉魚音信稀。”參見“ 魚書 ”。

石井

穿石而成的井。《神異經·東南荒經》:“東南有石井,其方百丈,上有二石闕。”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汾水》:“ 湘 東 陰山縣 有 侯曇山 ,上有靈壇,壇前有石井,深數尺。”《廣西風物誌·柳侯祠》:“二進為中廳,有石井兩口,古色斑駁,年代久遠。”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飛夢

指夢中飛越。 宋 龔鼎臣 《東原錄》:“ 夏侯 曰:‘夜來飛夢到 瑤池 ,借得 周王 八駿騎。’” 清 丘逢甲 《元夕無月》詩:“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茅廬

茅舍;草屋

詩詞推薦

送楊文開歸金陵十韻原文_送楊文開歸金陵十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