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未至姑蘇先九龍,南巡留詠憶重重。
孟端繪畫茲偶展,三月風光如再逢。
獨見蕭然幾屋冷,卻殊顒若萬民恭。
問他於是肥遁者,置扈蹕間可樂從。
詩詞問答
問:《四朝選藻冊十首(貞)·其四·王紱九龍山居》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冬韻 出處:御製詩餘集卷十一
2. 貞
參考注釋
姑蘇
亦作“ 姑胥 ”。1.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史記·河渠書》:“上 姑蘇 ,望五湖。”《淮南子·人間訓》:“﹝ 越王 ﹞甲卒三千人,以禽 夫差 於 姑胥 。”參閱 宋 范成大 《吳郡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六·吳縣》。
(2).指 姑蘇台 。《國語·越語下》:“ 吳王 帥其賢良與其重祿,以上 姑蘇 。” 韋昭 註:“ 姑蘇 ,宮之臺也,在 吳閶門 外,近湖。”《史記·吳太伯世家》:“ 越 因伐 吳 ,敗之 姑蘇 。” 司馬貞 索隱:“ 姑蘇 ,臺名,在 吳縣 西三十里。”《後漢書·濟南安王康傳》:“ 吳 興 姑蘇 而滅。” 李賢 註:“ 姑蘇臺 一名 姑胥臺 。”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謀吳》:“姑擊之於 檇李 ,復敗於 姑蘇 。”參見“ 姑蘇臺 ”。
(3). 蘇州 吳縣 的別稱。因其地有 姑蘇山 而得名。《荀子·宥坐》:“女以諫者為必用邪? 吳子胥 不磔 姑蘇 東門外乎!” 漢 王符 《潛夫論·邊議》:“ 孟明 補闕於 河西 , 范蠡 收責於 姑胥 。” 唐 張繼 《楓橋夜泊》詩:“ 姑蘇 城外 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明 馮夢龍 《山歌·月上》:“ 姑蘇 李秀才 ,貧而滑稽。” 清 李漁 《慎鸞交·譎諷》:“來此已是 姑蘇 ,料想地方官員,一定要來參謁。”
九龍
(1).稱以九龍為飾之物。古有“龍生九子”之說,因以為飾而示祥瑞。《文選·張衡<東京賦>》:“ 九龍 之內,寔曰嘉德。” 薛綜 註:“ 九龍 ,本 周 時殿名也。門上有三銅柱,柱有三龍相糺繞,故曰九龍。” 北齊 顏之推 《古意》詩之一:“ 吳 師破九龍, 秦 兵割千里。” 余冠英 註:“九龍,《淮南子·泰族訓》:‘ 闔閭 伐 楚 ……破九龍之鐘。’” 唐太宗 《詠燭》詩之二:“九龍蟠燄動,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此指九龍燭。如:九龍帳;九龍冠;九龍輿。
(2).傳說中神仙駕御的神獸。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 元君 者,大神仙之人也。能調和陰陽,役使鬼神風雨,驂駕九龍十二 * 。”《雲笈七籤》卷九八:“寶蓋連輿,命駕御九龍。”
(3).傳說中治水的九條龍。 元 馬致遠 《薦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龍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災。” 明 何景明 《九川行》:“帝遣九龍下,治此 江 漢 安。”
(4).對一門九子的美稱。《北齊書·王昕傳》:“ 昕 母 清河 崔氏 ,學識有風訓,生九子,並風流藴藉,世號 王氏 九龍。”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氏族類·九龍》:“ 後魏 崔子瑜 、 子樞 等九人號九龍。” 唐 楊炯 《宴人楊八宅序》:“一門九龍之紱冕,四代五公之緒秩。”
(5).稱 漢文帝 的九匹良馬。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馬》:“ 文帝 自 代 還,有良馬九匹……號為九良,一曰九逸,又曰九龍。”參見“ 九逸 ”。
(6).鞭炮的一種。 孫錦標 《通俗常言疏證·水火》:“《宛署記》又有名九龍入雲。即炮仗之九條龍也。”
南巡
天子巡行南方。《書·舜典》:“五月南巡守,至於 南嶽 。”《宋書·文帝紀》:“昔 漢章 南巡,加恩 元氏 。” 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 朱成公 扈駕南巡,給輿後,遂賜常乘。” 清 王士禛 《過汜光湖懷古》詩:“如何萬乘尊,南巡來 建康 。;”
重重
(1) 很多層
重重圍住
(2) 許多
矛盾重重
(3) 充滿
煩惱重重
繪畫
(1) 作畫。用筆等工具,墨、顏料等材料,在紙、紡織物、牆壁等表面上畫圖或作其他可視的形象
(2) 繪出的圖或畫
三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三個月
(2) 農曆(陰曆)每年的第三個月,第三個朔望月
(3) 三個月
風光
(1) 風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風光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毛 * 《沁園春·雪》
(2) 名勝風景
(3) 光耀,體面(含貶義)
獨見
(1).獨到的發現;獨特的見解。謂能見人所不能見者。《呂氏春秋·制樂》:“故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聖人所獨見,眾人焉知其極。” 漢 王充 《論衡·實知》:“儒者論聖人,以為前知千歲,後知萬世,有獨見之明,獨聽之聰。” 唐 柳宗元 《天爵論》:“盹盹於獨見,淵淵於默識,則明者又其一端耳。” 魯迅 《二心集·<藝術論>譯本序》:“然而他已懷獨見,以為智識階級獨斗政府,革命殊難於成功。”
(2).指一己之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三·魏晉宋詩》:“予撰五言詩,於 魏 獨取 阮籍 為一卷,而別於 鄴中 諸子。 晉 取 左思 、 郭璞 、 劉琨 為一卷……蓋予之獨見如此。”
(3).獨自看見。 唐 杜甫 《石硯》詩:“巨璞 禹 鑿餘,異狀君獨見。”
(4).單獨接見。 唐 白居易 《與承宗詔》:“開獨見之路,降非常之恩。”
蕭然
(1).猶騷然。擾亂騷動的樣子。《史記·酷吏列傳》:“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邊蕭然苦兵矣。”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不廢戒嚴,而猶物議喧囂,財力耗顇,數年之外,天下蕭然。”《明史·宦官傳二·陳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蕭然,生靈塗炭矣。”
(2).空寂;蕭條。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新唐書·宦者傳上·程元振》:“虜扣 便橋 ,帝倉黃出居 陝 ,京師陷。賊剽府庫,焚閭衖,蕭然為空。”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袁鷹 《故鄉夜話》:“此外四壁蕭然,再沒有任何東西。”
(3).稀疏;虛空。 宋 葉適 《題<林秀文集>》:“鬢髮蕭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楊柔勝 《玉環記·皋謁延賞》:“雙親棄世十八年,囊篋盡蕭然。”《明史·忠義傳四·徐世淳》:“州嘗被賊,居民蕭然。”
(4).簡陋。 宋 陸游 《自笑》詩:“惟餘數卷殘書在,破篋蕭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每行縣以物自隨,杯湯不肯受。去官貧甚,鬻所乘馬以行,行李蕭然,觀者嘆息。” 王闓運 《侯官陳君墓志銘》:“乘輿蕭然,襆被而已。”
(5).蕭灑;悠閒。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高蹈獨往,蕭然自得。” 唐 杜甫 《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詩:“秋水清無底,蕭然浄客心。” 宋 蘇軾 《游惠山》詩序:“愛其語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談起這事,好像天大禍事,就要臨頭一樣,比起前數月,蕭然而論 北京 事情的態度,真不同!”
萬民
眾百姓,人民
外朝以詢萬民。——清· 劉開《問說》
於是
緊接上事之後並由於上事而出現某種結果
肥遁
同“ 肥遯 ”。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知足者則能肥遁勿用,頣光山林。”《魏書·逸士傳序》:“而肥遁不及,代有人矣。” 唐 牟融 《登環翠樓》詩:“我亦人間肥遁客,也將蹤跡寄林丘。”《舊唐書·隱逸傳序》:“退無肥遁之貞,進乏濟時之具。” 宋 王禹偁 《送晁監丞赴婺州關市之役》詩:“又不見 張生 狂醉戀 揚州 ,冬瓜堰下甘肥遁。” 明 唐順之 《書<秦風·蒹葭>三章後》:“抑亦以 秦 之不足與而優遊肥遁,若後來鑿壞羊裘之徒者在當時固已有人歟!”
扈蹕
隨侍皇帝出行至某處。蹕,指帝王的車駕或行幸之處。 唐 韋嗣立 《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詩:“乘春祓禊逐風光,扈蹕陪鑾 渭 渚傍。”《舊五代史·世襲傳·李茂貞》:“ 朱玫 之亂, 唐僖宗 再幸 興元 , 文通 扈蹕 山南 ,論功第一。” 宋 陸游 《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詩:“扈蹕老臣身萬里,天寒來此聽江聲。” 清 龔自珍 《滿江紅·代家大人題蘇刑部<塞山奉使卷子>》詞:“我亦高秋三扈蹕,穹廬落日鞭絲驟。”
可樂
令人喜悅。《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德行可象,聲氣可樂。” 晉 陸機 《文賦》:“伊茲事之可樂,固聖賢之所欽。” 宋 蘇軾 《超然台記》:“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