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雪偶書原文
三伏登途徹盛寒,客程猶未解征鞍。
明時用舍皆公道,自是非才進路難。
詩詞問答
問:遇雪偶書的作者是誰?答:程之邵
問:遇雪偶書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遇雪偶書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寒韻
2. 按:詩刻作於元符三年十月二十八日白福唐守就移提舉川陝茶馬途經陝西臨潼時。
參考注釋
三伏
(1) 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十天;然後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後是末伏,十天
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 關漢卿《竇娥冤》
(2) 專指末伏
登途
亦作“ 登塗 ”。上路;起程。 唐 梁肅 《述初賦》:“何皇鑒之偏屬,降湛恩於鯫生。若側足以登塗,方飭躬以效誠。” 宋 朱熹 《答汪尚書書》:“伏蒙勸行,尤荷眷念……但老人年來多病,既不敢勞動登途,又不敢遠去膝下,只此一事,便自難處。”《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 舍利弗 與眾而辭別,是日登途便即發。”
盛寒
嚴寒;極寒。《禮記·月令》“﹝孟春之月﹞魚上冰” 唐 孔穎達 疏:“魚當盛寒之時,伏於水下,逐其溫暖。”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 江 南平,留 汴水 以待 李國主 ,舟行盛寒,河流淺涸。”《明史·王竑傳》:“災傷疊見,方春盛寒。”
客程
(1).旅程。 唐 岑參 《送許子擢第歸江寧拜親因寄王大昌齡》詩:“ 楚 雲引歸帆, 淮水 浮客程。” 宋 晁補之 《吳松道中》詩:“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明 袁宏道 《潞河舟中和小修別詩》:“所嗟人異路,不畏客程多。” 清 曹寅 《赴淮舟行雜詩》之十二:“客程過大雪,家信只空函。”
(2).借指旅途生涯。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四折:“我覷了這窮客程,舊行裝,我可甚么衣錦還鄉?”
征鞍
猶征馬。指旅行者所乘的馬。 唐 杜審言 《經行嵐州》詩:“自驚牽遠役,艱險促征鞍。” 宋 謝薖 《蝶戀花》詞:“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間豈有無愁處。” 明 屠隆 《綵毫記·湘娥思憶》:“王孫何處解征鞍,靈妃怨,瑤瑟與誰彈?” 劉國鈞 《餞春詞》之一:“若個多情解相憶,征鞍還帶落花飛。”
明時
(1).闡明天時的變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時。” 孔穎達 疏:“脩治厤數以明天時也。”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治歷明時,盈縮之度無準。”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治歷明時之本,固在於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時代。古時常用以稱頌本朝。《隸續·漢沛相范皮闕》:“嗟痛明時, 仲治 旡年。”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志欲自效於明時,立功於聖世。” 嚴復 《戊戌八月感事》詩:“求治翻為罪,明時誤愛才。”
用舍
見“ 用舍 ”。
亦作“ 用捨 ”。1.取捨。《晉書·范弘之傳》:“ 比干 處三仁之中, 箕子 為名賢之首,後人用捨,參差不同。”《舊唐書·顏真卿傳》:“ 真卿 請皇帝先謁王陵九廟而後還宮。宰相 元載 謂 真卿 曰:‘公所見雖美,其如不合事宜何?’ 真卿 怒,前曰:‘用捨在相公耳,言者何罪?’” 明 張居正 《謝召見疏》:“為祖宗謹守成憲,不敢以臆見紛更;為國家愛養人才,不敢以私意用舍。”
(2).指被任用或不被任用。 宋 蘇軾 《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詞序:“用捨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 宋 蘇軾 《沁園春·答曾舍人啟》:“用舍皆天,孰知令尹之無喜。”
(3).見“ 用行舍藏 ”。
公道
(1) 公正的
對事實的公道的說明
(2) 不偏不倚的、公平合理的
公道話
不過,人可真是好人!又公道,又爽直。——《潘虎》
是非
(1) 對與錯;正確和謬誤
是非問題
(2) 口舌;糾紛
搬弄是非
(3) 評論;褒貶
不屑隨人是非
進路
(1) 前進的道路
阻擋進路
(2) 指得到財物的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