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秋霖河決致災侵,億萬蒼黎繫念深。
特遣重臣資碩畫,善能集眾益詳斟。
功無時已歌寧信,事在人為語允諶。
倍價那愁薪不屬,抒誠早勝玉還沈。
柏冬歸舊神哉沛,刻日傳佳慰以欽。
不築宣房築靈宇,佑民鞏堰冀來歆。
詩詞問答
問:《大學士劉統勛協辦大學士兆惠等奏報楊橋決口合龍詩以志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六
2. 豫省草直每束例九分以鄰近多被水準其倍給料集工速
參考注釋
秋霖
秋日的淫雨。《管子·度地》:“冬作土功,發地藏,則夏多暴雨,秋霖不止。”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碑》:“北風吹旐,秋霖泣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氣義》:“ 熊執易 赴舉,行次 潼關 ,秋霖月餘,滯於逆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解池神祠加號》:“ 唐 大曆 中, 河中 鹽池為秋霖所敗。” 沙汀 《在祠堂里》:“在院壩里,鴨群寂寞而懶散地鳴叫著,伸長頸項,踱過秋霖的積水。”
億萬
極言其數之多
億萬人民
蒼黎
百姓。 清 蔣士銓 《臨川夢·遣跛》:“怨天公意歹,蒼黎困水災,屈煞 劉聰 、 石勒 沒箇安排。”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純皇愛民》:“ 純皇 憂勤稼穡,體卹蒼黎,每歲分命大吏報其水旱,無不見於翰墨。”
繫念
牽掛,掛念
特遣
特地派遣。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四出:“[末]又道不曾學得本事。那 張介元 特遣男女請先生員一夢。”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監·內臣護行》:“大臣唯輔臣起家,及謝事歸里,恩禮隆重者,特遣行人宣召護行。”
重臣
在朝廷中地位舉足輕重的大臣
元老重臣
碩畫
遠大的謀劃。 晉 左思 《魏都賦》:“碩畫精通,目無匪制。” 唐 劉禹錫 《武陵北亭記》:“蒞止三月,以碩畫佐元侯平裔夷,降渠魁。”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韓琦》:“此果聖王不能霽威而虛受耶?抑亦實未有奇謀碩畫足以聳九重之聽乎?” 清 馮桂芬 《公啟曾協揆》:“執事遠猶碩畫,所見者大。”
善能
(1).謂善於發揮所長。《老子》:“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2).擅長。《百喻經·貧人作鴛鴦鳥喻》:“其夫先來常善能作鴛鴦之鳴。”《水滸傳》第二十回:“ 公孫先生 ,名聞江湖,善能用兵。”
無時
(1).不定時,隨時。《儀禮·既夕禮》:“哭晝夜無時。” 鄭玄 註:“哀至則哭,非必朝夕。” 唐 杜甫 《三川觀水漲二十韻》:“火雲無時出,飛電常在目。”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河漕·賈魯河改道》:“今屢濬屢塞,而 黃河 又衝決無時,侵逼益甚。”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二:“於時,我更起居‘無時’,不是游息的‘無時’,而是勞作的‘無時’。”
(2).不知何時。 漢 劉向 《九嘆·憂苦》:“山脩遠其遼遼兮,塗漫漫其無時。”
(3).沒有一刻;無有一時。《漢書·王莽傳上》:“晨夜屑屑,寒暑勤勤,無時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為天下厚 劉氏 也。” 唐 岑參 《送鄭堪歸東京氾水別業》詩:“因悲宦遊子,終歲無時閒。”《<艾青詩選>自序》:“在他的所有的作品中,無時不在閃耀著形象思維的光輝。”
(4).不逢時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弔》:“或有志而無時,或美才以兼累,追而慰之,併名為弔。”
事在人為
事情的成功全在於人的主觀努力
倍價
加倍的價格,高價。 南朝 梁 劉峻 《廣絕交論》:“顧眄增其倍價,翦拂使其長鳴。”
不屬
(1).不及。《書·盤庚中》:“爾忱不屬,惟胥以沉,不其或稽,自怒曷廖。” 孔 傳:“汝忠誠不屬逮古。” 孔穎達 疏:“汝等不用徙者,由汝忠誠不能屬逮於古賢。”
(2).不連線。《韓非子·說疑》:“要領不屬,手足異處。”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緜世浸遠,光靈不屬。”
(3).不專注。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先生知其意已不屬,遂驅之出閣。” 清 王韜 《淞隱漫錄·十二花神》:“若見俗客,輒為攢眉,囁嚅不能吐一詞,蓋外雖應酬而意不屬也。” 茅盾 《大澤鄉》:“心神不屬地看著的兩位軍官,猛覺得有些異樣的味兒兜上心窩來了。”
(1).不依附。《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前有老主而不踰,後有儲主而不屬,矜矣。”
(2).不隸屬。 三國 魏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孤與將軍,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屬本州。”《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聖朝無外,普天下那一處不屬我大 唐 的?”
刻日
(1).限定日期。刻,通“ 剋 ”。 唐 王建 《東征行》:“相國刻日波濤清,當朝自請東南征。”《宋史·張浚傳》:“時 金 人屯重兵於 河南 ,為虛聲脅和,有刻日決戰之語。” 元 馬致遠 《青衫淚》第一折:“將某左遷 江州 司馬,刻日走馬之任。”
(2).猶即日。《清史稿·德宗紀二》:“趣 盛宣懷 蘆 漢 鐵路刻日興工。” 孫犁 《澹定集·同口舊事》:“信中說:已經給我找到一個教書的位子,開學在即,希望刻日赴 保定 。”
宣房
亦作“ 宣防 ”。1.宮名。 西漢 元光 中, 黃河 決口於 瓠子 ,二十餘年不能堵塞, 漢武帝 親臨決口處,發卒數萬人,並命群臣負薪以填,功成之後,築宮其上,名為 宣房宮 。見《史記·河渠書》。《漢書·溝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 河南 濮陽縣 境。 漢 桓寬 《鹽鐵論·力耕》:“洪水滔天,而有 禹 之績, 河 水泛濫,而有 宣房 之功。” 唐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之十:“ 宣房 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2).借指該處之 黃河 水。 明 吳寬 《贈河南巡撫楊貫之》詩:“憲府乍臨新邑 洛 , 宣房 已復舊河流。” 清 顧炎武 《登岱》詩:“庶幾大道還,民質如初元。上采黃金成,下塞 宣房 湍。”
(3).泛指防河治水。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砭俗》:“既承不可遏之江河,則當相度宣防,資其灌溉,通其舟楫,乃見神明通久之用焉。” 清 龔自珍 《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兩廣總督謚敏肅涿州盧公神道碑銘》:“起家文辭,觀政於曹,翠翎英英。出治南服,又歷試旃,以知宣房。”
靈宇
(1).祠堂;寺廟。《藝文類聚》卷八七引 漢 蔡邕 《傷故栗賦》:“樹遐方之嘉木兮,於靈宇之前庭。”《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眷言靈宇,載懷興葺。” 劉良 註:“靈宇,寺也。” 宋 錢惟演 《寄靈仙觀舒職方學士》詩:“閒園露草開三徑,靈宇華燈燭九光。” 明 劉基 《步虛詞》之一:“太微啟靈宇,紫殿含祥風。”
(2).對死者生前居處的美稱。 宋 蘇軾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芙蓉 仙人(自註: 石曼卿 也。)舊遊處,蒼藤翠壁初無路……花間石室可容車,流蘇寶蓋窺靈宇。”
來歆
鬼神前來接受祭祀。《金史·樂志上》:“錫之純嘏,來歆愷悌。”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到衙門》:“神其聽之,來格來歆。”參見“ 來享 ”。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歸鴻遠目入青冥劉敏中《木蘭花慢 八月二十五日為仲敬壽》
- 撞著太上老君,也是赤口白舌釋了惠《偈頌七十一首》
- 帝遷明德,串夷載路
- 又不見蜀公靜退不待耄,鐘律製成天一笑程公許《壽悅齋李先生》
- 天予人奪之,耕夫每無食釋文珦《農謠》
- 倒跨楊岐三腳驢,踢斷岩頭末後句釋心月《偈頌一百五十首》
- 愁苦千行淚,清貧一束書張九成《次單推韻》
- 雨歇芳菲猶淡佇李子正《減蘭十梅(雨)》
- 十訪九不見,甚於菖蒲花施肩吾《古相思》
- 風露汀洲冷,驚鴻自往還岳珂《碧雲亭晚眺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