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糶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平糶原文

塞外秋多豐,早霜逢昨歲。

以此逮實時,未能飽結穗。

市糧價因高,平糶命畺吏。

何處弗勤民,為籌衣食遂。

然吾更深思,盈虛訊息義。

享豫詎能恆,逢否有必至。

即如蒙古人,育四畜生計。

無須飼養勞,野草資食饋。

長此孳息富,谷量應不啻。

亦或遇疫年,合群盡倒斃。

徒顧救無方,生計亦告匱。

乃知循環道,往必復斯致。

絜矩保泰難,怵惕深盟志。

詩詞問答

問:平糶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平糶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三

2. 蒙古人不事耕稼以育牛羊馬駝四畜為生計

參考注釋

塞外

中國古代指長城以北的地區。也叫“塞北”

我們都想從鐵道兩旁看到一些塞外風光。——翦伯贊《內蒙訪古》

早霜

每年秋末所降的幾次霜

以此

(1).猶言用這,拿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君因謂 武侯 曰:‘試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劉大白 《小鳥之群》:“如果枷鎖鐐銬,是一種榮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驕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剛為柔, 朱家 亦以此名聞當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願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學生。”

實時

事物發生過程中的實際時間

平糶

官府在荒年缺糧時,將倉庫所存糧食平價出售。《史記·貨殖列傳》:“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 清 劉大櫆 《通溪巴君墓志銘》:“ 乾隆 十六年,歲旱飢,君倡平糶之法於有司。”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鬥爭資料》:“事後, 淮 揚 道出示嚴禁造謡,並懸賞購緝散放偽票之匪徒,一面辦理平糶,以安民心。”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勤民

(1).勞苦百姓。《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秦 違 蹇叔 ,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左傳·昭公十五年》:“獲城而弗取,勤民而頓兵,何以事君?”《國語·周語上》:“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增修於德而無勤民於遠。” 韋昭 註:“勤,勞也。”

(2).盡心盡力於民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令尹其不勤民,實自敗也。” 杜預 註:“盡心盡力,無所愛惜為勤。” 漢 班固 《典引》:“奕世勤民,以方伯統牧。” 晉 陸機 《辯亡論下》:“敦率遺典,勤民謹政。”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典故》:“猶以玩物為戒,特申勤民之旨,以垂訓焉。”

衣食

衣服和食物,泛指各種基本生活資料

更深

夜深

更深人靜

更深夜靜

盈虛

(1).盈滿或虛空。謂發展變化。《莊子·秋水》:“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材理》:“若夫天地氣化,盈虛損益,道之理也。” 包天笑 《釧影樓回憶錄·中落時代》:“一到大錢莊,即與今之銀行一般,有種種金融的事業,而範圍亦大,有盈虛消長之策在其中。”

(2).有餘與不足。《漢書·食貨志下》:“以調盈虛,以收奇羨。”《舊唐書·楊炎傳》:“豐儉盈虛,雖大臣不得知。” 宋 曾鞏 《賀轉運狀》:“豈止調盈虛於歲計,內足邦儲;方且知緩急於人情,下流主澤。”

(3).盛衰;成敗。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禍福交錯乎倚伏之間,興亡 * 乎盈虛之會。”

(4).指虛實。《太平廣記》卷一九○引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 邛 黎 之間有淺蠻焉……歲支 西川 衣賜三千分,俾其偵 雲南 動靜, 雲南 亦資其覘 成都 盈虛,持兩端而求利也。”

(5).特指月之圓缺。 唐 徐敞 《圓靈水鏡》詩:“明滅淪江水,盈虛逐砌蓂。”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詎能

豈能。 南朝 梁 江淹 《休上人怨別》詩:“寶書為君掩,瑤瑟詎能開。”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顧求書之詔屢下,天下家藏,詎能悉上冊府!” 清 納蘭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詩:“絲竹在 東山 ,懷哉詎能忘。”

必至

(1).指事理的必然歸向。《戰國策·齊策四》:“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

(2).必定要做到。表示意志的堅決。《漢書·蒯通傳》:“ 孟賁 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後因以借指童子。 宋 葉適 《始論一》:“故以一取百,帝王之慮也;以一取十,伯強之慮也;以一取一,必至之慮也。”

即如

正像;就像

即如你所說,她是個水性楊花的人

蒙古

蒙古: ①民族名。唐時始見史書記載。初居額爾古納河流域,後逐漸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廣大地區,過著遊牧生活。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國。此後展開大規模軍事活動,先後攻滅西遼、西夏、金、大理、南宋,統一全國,建立元朝,勢力遠及中亞和南俄等地。 ②中亞內陸國。在中國和俄羅斯間。面積15665萬平方千米。人口231萬(1995年)。首都烏蘭巴托。全境為高原。氣候乾旱。草原分布廣,南部為戈壁區。居民主要從事畜牧業。工業以畜產加工最重要。銅鉬礦開採有相當規模。

畜生

(1) 卑鄙或獸性的人

(2) 由於呆傻、愚蠢、粗俗、 * 、墮落、貪慾或殘忍而令人鄙視、厭惡的人

無須

不必;用不著

我全知道了,你無須說了

養勞

供養有功績者。《尉繚子·武議》:“貴功養勞,不禱祠而得福。”

野草

地面生長的摻進植物,耕作中通常傷害作物或損害地方的外貌、經濟方面無用的植物

食饋

謂供給生活所需。《晏子春秋·雜上二九》:“ 高糾 事 晏子 而見逐, 高糾 曰:‘臣事夫子三年,無得,而卒見逐,其説何也?’ 晏子 曰:‘ 嬰 之家俗有三,而子無一焉。’ 糾 曰:‘可得聞乎?’ 晏子 曰:‘……此三者, 嬰 之家俗,今子是無一焉。故 嬰 非特食餽之長也,是以辭。’” 吳則虞 集釋引 蘇時學 曰:“案言授餐於我,而無所裨益,是以我為供具飲食之人也。”

孳息

繁殖生息。 晉 江統 《徙戎論》:“始徙之時,戶落百數,子孫孳息,今以千計。”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崔公墓志銘》:“先是 歙 民畜馬牛而生駒犢者,官書其數,吏掾為奸。公既下車,盡焚其籍,孳息貨易,一無所問。”《明史·張本傳》:“時馬大孳息,畿內軍民為畜牧所困。”

谷量

謂以山谷計算牛馬等牲畜。極言其多。語本《史記·貨殖列傳》:“ 烏氏倮 畜牧,及眾,斥賣,求奇繒物,閒獻遺戎王。戎王什倍其償,與之畜,畜至用谷量馬牛。” 裴駰 集解引 韋昭 曰:“滿谷則具不復數。”《魏書·尒朱榮傳》:“自是之後,日覺滋盛,牛羊駝馬,色別為羣,谷量而已。” 清 李必恆 《鐃歌·破陣樂》:“峩峩甲仗高於山,孳畜谷量不知數。”

不啻

(1)

不止;不只

工程所需,不啻萬金

視百年、百數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2)

如同

人民盼望解放軍,不啻大旱之望雲霓

雖連城拱壁不啻也。——《聊齋志異·促織》

(3)

不過

比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合群

(1) 跟大家合得來;民眾關係融洽

他向來不合群

(2) 組成集體,分工合作

合群放牧

倒斃

死在地上

倒斃街頭

無方

(1) 不得法;方法不對

經營無方

(2) 沒有固定的方向、處所、範圍

生計

(1) 謀生的辦法

教育是為生活而不僅僅為生計作準備,是為生存而不是為謀生作準備

(2) 生活的狀況

但夥計本非仇敵,生計艱難,要求提高待遇,也正是人情之常。——柯靈《遙夜庥》

(3) ∶謀劃;產生計策

事生謀,謀生計。——《鬼谷子》

告匱

(1).宣告匱乏。《明史·王杲傳》:“時國儲告匱,諸邊請增餉無虛月,四方多水旱,給事中 李文進 請議廣儲蓄。”

(2).訴說用度缺乏。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普免天下租稅漕糧》:“御膳房日用五十金,上屢加核減,至末年歲用僅二萬餘金,近侍雖告匱,不顧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松相公好理學》:“傾蓋之士與之告匱者,即解囊與之,毫無吝色。”

循環

以環形、迴路或軌道運行;沿曲折的路線運行;特指運行一周而回到原處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

怵惕

恐懼警惕

怵惕不寧

深盟

指男女雙方向天發誓,永結同心的盟約。 明 屠隆 《綵毫記·蓬萊傳信》:“並蒂花開,合歡衾整,璧月照深盟。”《玉嬌梨》第十九回:“偶爾相逢,似有天幸;黯然別去,殊苦人心。既得石上深盟,花前密約,歷歷在耳。”

詩詞推薦

平糶原文_平糶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