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學士仰宸樓卷

作者:王立道 朝代:明代

題張學士仰宸樓卷原文

仙閣岧嶢逼紫垣,蘭台新賜出君恩。

江光夜共青藜照,山翠晴當錦帙翻。

盛事未論三萬軸,多書欲問五千言。

碧山莫動焚魚興,紫誥黃麻寵正繁。

詩詞問答

問:題張學士仰宸樓卷的作者是誰?答:王立道
問:題張學士仰宸樓卷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題張學士仰宸樓卷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參考注釋

仙閣

(1).仙人的樓閣。亦借稱道觀或宮殿。 南朝 宋 孝武帝 《游覆舟山詩》:“逢皋列神苑,遭壇樹仙閣。” 唐 劉允濟 《明堂賦》:“望仙閣之秀出,瞻月觀之宏峙。”

(2). 唐 代稱尚書省。 唐 沉佺期 《酬蘇員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見贈》詩:“並命登仙閣,分曹直禮闈。”

(3).特指 蓬萊閣 。在今 山東省 蓬萊縣 北的 丹崖山 巔。下臨大海,殿閣巍峨,重檐八角,繞以迴廊。始建於 北宋 嘉祐 間, 明 代擴建, 清 代重修。歷代文人學士多雅集於此。“仙閣凌空”為 蓬萊 十大勝景之一,因稱 蓬萊閣 為“仙閣”。 宋 協周 《半空蜃氣結樓台》:“夜色燈空,為漁家海賈帶來了不少福音,也為凌空仙閣增加了不少神韻。” 宋 協周 《半空蜃氣結樓台》:“詩人由身在仙閣而想到仙家,把神話傳說中日出的地方,刻劃得色彩斑爛,美妙異常。”

岧嶢

山高峻貌

踐蹊隧之危阻,登岧嶢之高岑。——曹植《九愁賦》

紫垣

星座名。常借指皇宮。 唐 令狐楚 《發潭州日寄李寧常侍》詩:“君今侍紫垣,我已墮青天。” 宋 楊億 《梁舍人奉使巴中》詩:“紫垣遣使非常例,應有星文動九霄。”

蘭台

(1). 戰國 楚 台名。故址傳說在今 湖北省 鍾祥縣 東。《文選·宋玉<風賦>序》:“ 楚襄王 游於 蘭臺 之宮, 宋玉 、 景差 侍。” 李周翰 註:“ 蘭臺 ,臺名。” 唐 張九齡 《登古陽雲台》詩:“ 楚國 茲故都, 蘭臺 有餘址。”

(2). 漢 代宮內收藏典籍之處。《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祕書。” 漢 焦贛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書,藏蘭臺,雖遭潰亂,獨不逢災。”

(3).泛指宮廷藏書處。《南史·徐勉傳》:“方領矩步之容,事滅於旌鼓;蘭臺石室之典,用盡於帷蓋。”

(4).指御史台。 漢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蘭台,故稱。《資治通鑑·齊東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燒蘭臺府署為戰場。” 胡三省 註:“蘭臺,御史臺也。”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雜辯》:“蓋御史有兩丞,其一在蘭臺,謂之中丞。”又 東漢 時 班固 為蘭台令史,受詔撰《光武本紀》,故史官亦稱“ 蘭臺 ”。

(5). 唐 代指秘書省。 唐 白居易 《秘書省中憶舊山》詩:“猶喜蘭臺非傲吏,歸時應免動移文。” 唐 李商隱 《無題》詩:“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馮浩 箋註:“《舊書·職官志》:秘書省, 龍朔 初改為蘭臺, 光宅 時改為麟臺, 神龍 時復為秘書省。”

(6).相術家指鼻的左側。《太清神鑒》卷二:“準頭主富貴貧賤,百事吉凶……左為蘭臺,右為廷尉。”《舊唐書·方伎傳·袁天綱》:“ 天綱 謂 淹 曰:‘公蘭臺成就,學堂寬博,必得親糾察之官,以文藻見知。’” 明 謝讜 《四喜記·詩禮趨庭》:“天庭忒恁低,地閣那曾偉,準頭偏,蘭臺、廷尉俱虧……恐今生虎榜姓難題。”

(7).道教指肝臟。《雲笈七籤》卷十九:“經曰:‘肺為尚書,肝為蘭臺,心為太尉公。’”

出君

出國在外的君主。《韓非子·亡徵》:“出君在外而國更置,質太子未反而君易子,如是則國攜;國攜者,可亡也。”

青藜

(1).指藜杖。 唐 劉言史 《山中喜崔補闕見尋》詩:“鹿袖青藜鼠耳巾,潛夫豈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晝寢》詩:“井徑從蕪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觀潮夜歸示》詩之三:“ 阿宣 也鎖書堂去,獨曳青藜詠玉簪。”

(2).《三輔黃圖·閣》:“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叩閣而進。見 向 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 向 ,授《五行洪範》之文。恐詞説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後因以“青藜”指夜讀照明的燈燭。 宋 王安石 《上元戲呈貢父》詩:“不知太一游何處,定把青藜獨照公。”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金蓮燭,祥光普照,喜得紅雲飛繞,依稀似對青藜耀。” 清 陳鵬年 《冬日感懷》詩:“直廬夜檢青藜照,講幄朝呈《 * 通》。”

(3).借指苦讀之事。 明 孫仁孺 《東郭記·則得妻》:“衣冠俊雅,為姻親青藜拋下。”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悵悵詞》詞:“問何為潦倒、青藜筆硯。老大怕逢裘馬輩,顛狂合入煙花院。”

(4).借指讀書人。 明 夏完淳 《軍宴》詩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從 細柳 識軍威。”

山翠

翠綠的山色。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應令》:“水光懸盪壁,山翠下添流。” 唐 王維 《華子岡》詩:“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宋 歐陽修 《逸老亭》詩:“池光開小幌,山翠入重城。” 清 厲鶚 《永興寺二雪堂曉起看綠萼梅》詩:“是時春空霽,山翠爭便娟。”

錦帙

錦制的書套。 唐 杜牧 《許七侍御棄官東歸寄贈十韻》:“錦帙開詩軸,青囊結道書。” 魯迅 《熱風·所謂“國學”》:“他們所刻的書都無 民國 年月,辨不出是 元 版是 清 版,都是古董性質,至少每本兩三元,綿連,錦帙,古色古香。”

盛事

大事

亞特蘭大市的第26屆奧運會是國際體育界盛事

五千言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 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所終。”後以“五千言”為 老子 《道德經》的代稱。 唐 白居易 《養拙》詩:“迢遙無所為,時窺五千言。” 宋 姜夔 《永遇樂·次韻辛克清先生》詞:“五千言,老來受用,肯教造物兒戲。” 魯迅 《集外集·<奔流>編校後記》:“ 老聃 作五千言, 釋迦 有 恆河 沙數說,也還是東洋人中的‘好事之徒’也。”

碧山

(1).青山。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詩之十:“掩映金淵側,游豫碧山隅。” 唐 杜牧 《鷺鷥》詩:“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 南唐 馮延巳 《酒泉子》詞:“芳草長川,柳映危橋橋下路,歸鴻飛,行人去,碧山邊。”

(2).山名。在今 湖北省 安陸市 境。 唐 李白 《山中問答》詩:“問余何意棲 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閒。”《清道光重修安陸縣誌》卷五:“ 白兆山 ,一名 碧山 ,治西三十里,高二百丈許…… 李太白 讀書其下。”

焚魚

(1).燒魚(祭神)。相傳 周武王 伐 紂 ,渡 河 ,有白魚躍入舟中, 武王 燒魚以祭。見《書·泰誓》。後借指開國君主受命之符。 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贊》:“焚魚斬蛇,異功同符,豈非精靈之感哉!”

(2).燒毀魚袋,表示棄官歸隱。 明 張煌言 《陳文生<未焚草>序》:“每遇名勝,輒欲焚魚。” 清 吳偉業 《題鴛湖閨詠》詩之三:“新詞折柳還應就,舊事焚魚總不如。”

紫誥

指詔書。古時詔書盛以錦囊,以紫泥封口,上面蓋印,故稱。 唐 杜甫 《贈翰林張四學士垍》詩:“紫誥仍兼綰,黃麻似六經。” 明 沉璟 《義俠記·廷議》:“權守著緑林青嶂,遠盼著紫誥金章。” 清 錢謙益 《喜復官誥贈內》詩:“我褫緋衣緣底罪,君還紫誥有何功?”

黃麻

(1).植物名。 * 的別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一· * 》:“ * 即今火麻,亦曰黃麻。處處種之,剝麻收子。有雌有雄,雄者為枲,雌者為苴。”

(2).植物名。又名絡麻。一年生草本,葉子卵形,開黃色小花,結蒴果,球形,表面有皺紋。莖皮纖維供紡織用,根和葉子中醫入藥,對 * 出血、膀胱結石等症有療效。亦指這種植物的莖皮纖維。

(3).古代詔書用紙。亦借指詔書。古代寫詔書,內事用白麻紙,外事用黃麻紙。 唐 杜甫 《贈翰林張四學士垍》詩:“紫誥仍兼綰,黃麻似《六經》。” 楊倫 箋注引《唐會要》:“ 開元 三年,始用黃麻紙寫詔。” 宋 葉適 《直院中書莫公殂往哀痛不能成文輒留小詩靈幾並致鱸魚金柑為奠》詩:“閣老今無地上身,黃麻紫誥兩沉淪。” 清 趙翼 《送劉石庵相公還朝》詩:“敭歷遍中外,入相宣黃麻。”

詩詞推薦

題張學士仰宸樓卷原文_題張學士仰宸樓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