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道中雜詩十三首·其一原文
心息久相依,息調心自住。
忽焉不自知,根塵失所寓。
向來尚有錐,今我已忘兔。
似入無功鄉,不由嵇阮路。
詩詞問答
問:越州道中雜詩十三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陳淵
問:越州道中雜詩十三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陳淵的名句有哪些?答:陳淵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遇韻
參考注釋
心息
心無所念;心灰意冷。 南朝 梁 江淹 《麗色賦》:“莫不輟鏡徙倚,擥瑟心息。” 唐 杜甫 《哭台州鄭司戶蘇少監》詩:“道消詩興發,心息酒為徒。”
相依
互相靠對方生存或立足
相依為命
調心
調攝心性。 漢 陸賈 《新語·慎微》:“如調心在己,背惡向善,不貪於財,不苟於利,分財取寬,服事取勞,此天下易知之道、易行之事也。” 唐 道宣 《續高僧傳·義解四·慧遠》:“ 遠 每於講際至於定宗,未嘗不讚美禪那,盤桓累旬,信慮求之可得也。自恨徇於眾務,無暇調心以為失耳!”
忽焉
快速貌。《左傳·莊公十一年》:“ 禹 湯 罪己,其興也悖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宋 梅堯臣 《四月二十八日記與王正仲及舍弟飲》詩:“ 仲氏 又發霍,洞下忽焉甚。” 清 陳維崧 《繞佛閣·初冬同友人小憩中隱禪院用<片玉詞>韻》詞:“更沾茗粥,塵巾忽焉岸。”
自知
認識自己;自己明了
根塵
佛教語。佛家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謂之根;根之所取者,謂之塵。合稱根塵。《楞嚴經》卷五:“根塵同源,縛脫無二。” 唐 王維 《能禪師碑》:“至於定無所入,慧無所依,大身過於十方,本覺超於三世,根塵不滅,非色滅空,行願無成,即凡成聖。” 宋 蘇軾 《次韻定慧長老守欽見寄》之四:“根塵各清浄,心境兩奇絶。” 清 黃宗羲 《澤望黃君壙志》:“深恨釋氏根塵洗滌未浄。”
失所
(1) 失去安身之處
流離失所
(2) 失當
向來
(1) 一貫如此
(2) 先前
向來之煙霞。——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向來不過籠絡耳。——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無功鄉
唐 王績 字 無功 ,性嗜酒;嘗采 杜康 、 儀狄 以來善酒者為譜,著《醉鄉記》。見《新唐書·隱逸傳·王績》。後世因以“無功鄉”指醉鄉。 宋 蘇軾 《真一酒歌》:“湛然寂照非 楚 狂,終身不入無功鄉。”
不由
不能自主
揚州城下,進退不由。——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嵇阮
三國 魏 嵇康 與 阮籍 的並稱。兩人詩文齊名,皆以嗜酒、孤高不阿著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於時 正始 餘風,篇體清澹,而 嵇 、 阮 、 應 、 繆 ,並馳文路矣。” 唐 杜甫 《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詩:“夫子 嵇 阮 流,更被時俗惡。” 宋 蘇轍 《林筍》詩:“ 嵇 阮 欲來從我飲,開門一笑亦逢迎。” 清 方文 《窮冬六詠》之一:“生來 嵇 阮 性,麯櫱助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