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年年樾徑必循披,入室升堂又一時。
絜矩設於子游問,無端卻恐滅明嗤。
詩詞問答
問:《常山峪行宮八詠·其一·綠樾徑》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六
參考注釋
入室升堂
比喻人的學識技藝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詣。《孔子家語·弟子行》:“ 衛將軍 文子 問於 子貢 曰:‘吾聞 孔子 之施教也,先之以《詩》《書》,而道之以孝悌,説之以仁義,觀之以禮樂,然後成之以文德。蓋入室升堂者七十有餘人,其孰為賢?’”《南史·任昉傳》:“自 傅季友 以來,始復見於 任子 。若 孔 門是用,其入室升堂。”亦作“ 入室昇堂 ”。《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北魏元延明墓》:“入室昇堂,實使 季長 謝其詩書, 伯喈 歸其文籍。”
一時
(1) 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
游問
猶言遊學問道。 唐 張說 《唐玉泉寺大通禪師碑》:“﹝ 神秀 ﹞少為諸生,游問 江 表。”
無端
(1) 沒來由;沒道理
無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無端賤婢
(3) 沒有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