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周朝議至樂堂·其二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寄周朝議至樂堂·其二原文

世味中人醉不醒,公歸正似解人酲。

歸雲意思閒方見,瘦鶴精神老更清。

但與堯民時擊壤,何須秦女會吹笙。

淵明已有歸來賦,沮溺應容作耦耕。

詩詞問答

問:寄周朝議至樂堂·其二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寄周朝議至樂堂·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寄周朝議至樂堂·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2. 原作桀,據嘉慶本改

參考注釋

世味

(1).人世滋味;社會人情。 唐 韓愈 《示爽》詩:“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連。” 宋 唐珏 《摸魚兒》詞:“悠然世味渾如水,千里舊懷誰省?” 清 曹寅 《避熱》詩之五:“世味何如 湘 水淡,物情翻向 楚 人夸。”

(2).指功名宦情。 宋 葉適 《孟達甫墓志銘》:“既連黜兩州,世味益薄。知 南康 ,自列親嫌不往。” 明 唐順之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君乃鋭然自割於強盛之年,非孝愛純至,一不中熱於世味,有所不能。”

中人

(1) 在兩方之間調解、做見證或介紹買賣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監織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漢· 賈誼《過秦論》

不醒

(1).神志不清;失去知覺。《醒世恆言·劉小官雌雄兄弟》:“待他睡去,用水噴在他面上,他便昏迷不醒。”《西遊補》第十一回:“﹝小童兒﹞忽然見了 行者 ,七竅流紅,驚仆不醒。”

(2).謂處於熟睡狀態。 錢鍾書 《圍城》二:“明天找個旅館,睡它個幾天幾晚不醒,船上的機器鬧得很,我睡不舒服。”

(3).不記得。 唐 裴鉶 《傳奇·裴航》:“女曰:‘ 裴郎 不相識耶?’ 航 曰:‘昔非姻好,不醒拜侍。’女曰:‘不憶 鄂 渚同舟回而抵 襄 漢 乎?’”

歸正

(1).回到正道。《後漢書·儒林傳論》:“故人識君臣父子之綱,家知違邪歸正之路。”《晉書·孔坦傳》:“誠反族歸正之秋,圖義建功之日也。”《水滸傳》第七九回:“ 宋江 道:‘你們若如此疑心時,如何能夠歸正?’”滬劇《羅漢錢》第一幕第一場:“任憑她行為怎樣壞,有了丈夫管教就歸正。”

(2). 宋 代稱陷於外邦者返回本朝為歸正。 宋 趙昇 《朝野類要·入仕》:“歸正,謂元係本朝州軍人,因陷蕃,後來歸本朝。” 宋 岳珂 《桯史·沙世堅》:“ 乾道 間,有歸正官曰 沙世堅 。”

解人

善解人意的人

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世說新語·文學》

歸雲

猶行雲。《漢書·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晉 潘岳 《西征賦》:“吐清風之飂戾,納歸雲之鬱蓊。” 宋 柳永 《少年游》詞:“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

意思

(1) 思想;心思

年尚少壯,意思不專

(2) 意義;道理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

(3) 意圖;用意

文章的中心意思

(4) 略表心意

這點東西送給您,小意思,別客氣

(5) 某種趨勢或跡象

天有點要下雪的意思

(6) 情趣;趣味

打桌球很有意思

參觀攝影展覽很有意思

瘦鶴

即鶴。以其嘴長直、腳細長,故云。亦以形容人之清瘦。 宋 蘇軾 《次韻子由以詩見報編禮公》:“應有仙人依樹聽,空教瘦鶴舞風鶱。” 宋 蘇軾 《姚屯田輓詞》:“七年一別真如夢,猶記蕭然瘦鶴姿。”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老更

宋 范仲淹 有《乞召杜衍等備明堂老更表》。參見“ 三老五更 ”。

民時

猶農時。《管子·臣乘馬》:“彼王者,不奪民時,故五穀興豐。”《史記·五帝本紀》:“乃命 羲 和 ,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雜說》:“能無祭而福乎?曰:不奪民時,而順物宜。”

擊壤

(1).古代的一種遊戲。把一塊鞋子狀的木片側放地上,在三四十步處用另一塊木片去投擲它,擊中的就算得勝。 漢 王充 《論衡·刺孟》:“夫毀瓦畫墁,猶比童子擊壤於塗,何以異哉!”參閱《太平御覽》卷七五五引 三國 魏 邯鄲淳 《藝經》。

(2).《藝文類聚》卷十一引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帝堯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後因以“擊壤”為頌太平盛世的典故。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即是 羲唐 化,獲我擊壤情。” 唐 張說 《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 河 清難得,人代幾何?擊壤之懽,良有以也。” 宋 范成大 《插秧》詩:“誰知細細青青草,中有豐年擊壤聲。” 清 方貞觀 《出宗陽》詩:“生逢擊壤世,不得守耕桑。”參見“ 擊壤歌 ”。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秦女

指 秦穆公 女 弄玉 。 三國 魏 曹植 《仙人篇》:“ 湘娥 撫琴瑟, 秦女 吹笙竽。” 黃節 註:“《列仙傳》曰:‘ 蕭史 者, 秦繆公 時人也,善吹簫。 繆公 有女,號 弄玉 ,好之,公遂以妻焉。遂教 弄玉 作鳳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 唐 岑參 《崔駙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詩:“不逢 秦女 在,何處聽吹簫?” 魯迅 《集外集·<贈人>詩之二》:“ 秦女 端容理玉箏,梁塵踴躍夜風輕。”

吹笙

喻飲酒。 宋 張元乾 《浣溪沙》詞題曰:“諺以竊嘗為吹笙雲。” 遼 李齊賢 《鷓鴣天·飲麥酒》詞:“飲中妙訣人如問,會得吹笙便可工。”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竊嘗,嘗酒也……《織餘瑣述》云:‘樂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氣吸之,恆輕,故以喻竊嘗。’”

淵明

深遠明達。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劉後主志》:“非淵明弘鑒,則中興之業,何容易哉?”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沮溺

謂水淹之患。 明 李東陽 《冀州城重修記》:“癸卯之春,沮溺未平,君乃議修復。”

《論語·微子》:“ 長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過之,使 子路 問津焉。” 錢穆 新解:“﹝ 長沮 、 桀溺 ﹞兩隱者,姓名不傳。沮,沮洳。溺,淖溺。以其在水邊,故取以名之。”後詩文中常以“沮溺”借指避世隱士。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一:“不能效 沮 溺 ,相隨把鋤犂。” 唐 韋應物 《秋郊作》詩:“方願 沮 溺 耦,淡泊守田廬。”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談義》:“紹 巢 由 之絶軌,蹈 沮 溺 之高風。”

應容

應接的儀容。《呂氏春秋·審應》:“人主出聲應容,不可不審。”

耦耕

二人並耕。後亦泛指農事或務農。《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命農計耦耕事,脩耒耜,具田器。”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宋 蘇軾 《浣溪沙》詞:“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劉青士 、 潘文山 、 朱子皇 偕隱 處州 縉雲縣 ,易衣而出,耦耕而食。” 郭沫若 《寄題廣西勾漏洞》詩:“苕花聞説敷紅紫,緑遍羣山樂耦耕。”

詩詞推薦

寄周朝議至樂堂·其二原文_寄周朝議至樂堂·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