滸墅舟中眺陽山殘雪原文
日出陽山外,參差見幾峰。
依稀露煙靄,窈窕明雲松。
忽憶梅花發,清溪深萬重。
扁舟欲乘興,杳杳暮天鍾。
詩詞問答
問:滸墅舟中眺陽山殘雪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滸墅舟中眺陽山殘雪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滸墅舟中眺陽山殘雪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冬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五
參考注釋
日出
指太陽初升出地平線或最初看到的太陽的出現
山外
(1). 太行山 以東地區。 戰國 時泛指 秦 以外的六國地區。《文選·潘岳<西征賦>》:“有噤門而莫啟,不窺兵於 山 外。” 李善 注引《戰國策》:“ 范雎 謂 秦王 曰, 秦 今反閉關,而不敢窺兵於 山 東者, 穰侯 為國謀不忠,大王計有所失也。”
(2).山的外邊。 唐 張說 《侍宴蘘荷亭應制》詩:“山外聞簫管,還如天上逢。” 宋 林升 《西湖》詩:“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 歌舞幾時休?”
(3).佛教天台宗山外宗的省稱。參見“ 山家宗 ”。
參差
(1) 不齊
參差荇菜。——《詩·周南·關睢》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早晚相差
參差了三兩年
(3) 差池;失誤
沒半點兒參差
譯意參差
(4) 馬虎
不敢參差
(5) 關係不融洽
人人不睦,個個參差
見幾
謂從事物細微的變化中預見其先兆。語本《易·繫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金 王若虛 《臣事實辨上》:“﹝ 范蠡 ﹞乃又移書同志,誦王之短,而示己之見幾。” 明 沉宸荃 《謁梅子真祠》詩:“明哲早見幾,冥鴻避矰弋。”《東周列國志》第四八回:“ 穆王 笑曰:‘ 陳 懼我討罪,是以乞附,可謂見幾之士矣。’”
依稀
含糊不清地,不明確地
依稀掩映。——清· 林覺民《與妻書》
煙靄
雲霧;雲氣
江那面的山峰,抹上藍色的煙靄,顯得十分美麗。——艾蕪《野牛寨》
窈窕
(1) 文靜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詩·周南·關雎》
窈窕世無雙。——《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艷城郭。
入則亂髮壞形,出則窈窕作態。——後漢書·曹世叔妻傳》
(2) 幽深的
窈窕以尋壑。——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雲松
(1).高大的松樹。 南朝 宋 江智淵 《宣貴妃輓歌》:“雲松方靄露,風草已聲原。” 唐 韋應物 《因省風俗與從侄成緒游山水》詩:“陰壑雲松埋,陽崖煙花媚。” 元 吳澄 《立春日寓北方賦雪詩》:“風竹婆娑銀鳳舞,雲松偃蹇玉龍寒。”
(2).白雲和松樹。古時多為隱居者視作伴侶。 唐 陳子昂 《續唐故中嶽體玄先生潘尊師碑頌》:“尊師有弟子十人,並仙階之秀。然鸞姿鳳骨,眇愛雲松者,惟 潁川 韓法昭 、 河內 司馬子微 。” 宋 張輯 《臨江仙·望廬山》詞:“何須魂夢覓 瀛洲 。雲松終可卜,我與 謫仙 儔。” 明 宋濂 《贈劉俊民先輩》詩:“寸祿焉能就,即將巢雲松。”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乘興
乘著一時高興
杳杳
(1).昏暗貌。《楚辭·九章·懷沙》:“眴兮杳杳,孔靜幽默。”《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宋 歐陽修 《和徐生假山》:“陰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陽兮載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長夜,患吾心兮若焦。”
(2).幽遠貌。《楚辭·九章·哀郢》:“ 堯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興祖 補註:“杳杳,遠貌。” 唐 柳宗元 《早梅》詩:“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體變》:“若後之變者,則萬年浩蕩,杳杳無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測之矣。”
(3).猶渺茫。 唐 許渾 《韶州驛樓宴罷》詩:“簷外千帆背夕陽,歸心杳杳鬢蒼蒼。” 元 李裕 《次宋編修顯夫南陌詩四十韻》:“美人何杳杳,良夜獨漫漫。” 魯迅 《書信集·致李霽野》:“我現在正在整理《小約翰》的譯稿,至快須下月初頭才完,倘一間斷,就難免因此放下,再開手就杳杳無期了。”
(4).猶隱約,依稀。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吾昨夜夢遊月宮,諸仙娛予以上清之樂……其曲楚楚動人,杳杳在耳。” 宋 蘇軾 《伏波將軍廟碑》:“自 徐聞 渡海適 朱崖 ,南望連山,若有若無,杳杳一髮耳。”《天雨花》第一回:“珮聲杳杳人何處,日色銜山我也行。”
天鍾
(1).上天鍾秀,上天所賦予。 唐 薛能 《桃花》詩:“秀氣自天鍾,千年易難逢。” 明 無名氏 《贈書記·旅病托棲》:“又兼他明敏天鍾,詩書寓目都成誦。”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五六:“一自天鍾第一流,年來花草冷 蘇州 。”
(2).見“ 天鐘 ”。
亦作“ 天鍾 ”。道家的一種叩齒法。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廣知》:“夫學道之人,須鳴天鼓以召眾神也。左相叩為天鐘,卒遇兇惡不祥叩之。”《雲笈七籤》卷三一:“叩齒之法,左右相叩,名曰扣天鐘。”參見“ 天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