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四面雲山亭子作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登四面雲山亭子作歌原文

碧天如洗秋陽皛,不涼不暄風物好。

蘭蹊策馬登最高,興會今朝霄漢表。

霄漢之表搆虛亭,依稀如到廣寒庭。

桂花未作金粟色,萬山枝葉交濃青。

濃青疊翠開生面,風過霓裳聲遞按。

此而無語頓置歸,恐防山靈笑疏慢。

詩詞問答

問:登四面雲山亭子作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登四面雲山亭子作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十八

參考注釋

碧天

青天;藍色的天空。 晉 王羲之 《蘭亭》詩:“仰視碧天際,俯瞰緑水濱。”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蔡少霞》:“碧天虛曠,瑞日瞳矓。” 前蜀 毛文錫 《巫山一段雲》詞:“雨霽 巫山 上,雲輕映碧天。” 清 陳維崧 《滿路花·荷珠》詞:“惆悵迴船,碧天早掛明鏡。” 朱自清 《荷塘月色》:“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秋陽

(1).烈日。《孟子·滕文公上》:“ 江 漢 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趙岐 註:“秋陽, 周 之秋, 夏 之五、六月,盛陽也。”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為吳興令辭箋詣建平王》:“濯以河漢之流,曝以秋陽之景。”

(2).秋天的陽光。 宋 蘇軾 《秋陽賦》:“吾心皎然如秋陽之明,吾氣肅然如秋陽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陽之堅百穀,吾惡惡而欲刑之如秋陽之隕羣木。”

暄風

暖風;春風。 晉 陶潛 《九日閒居》詩:“露淒暄風息,氣澈天象明。”《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春曰青陽……風曰陽風、春風、暄風、柔風、惠風。” 宋 陸游 《數日暄妍頗有春意予閒居無日不出遊戲作》詩:“小春花蕾索春饒,已有暄風入紫貂。”

策馬

用馬刺抽打馬

興會

偶有所感而產生的意趣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霄漢

雲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

氣凌霄漢

依稀

含糊不清地,不明確地

依稀掩映。——清· 林覺民《與妻書》

廣寒

(1).即 廣寒宮 。 唐 陸龜蒙 《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襲美》詩:“三清今日聚靈官,玉刺齊抽謁 廣寒 。” 宋 楊萬里 《木犀初發呈張功父》詩:“塵世何曾識桂林,花仙夜入 廣寒 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萬丈 廣寒 難得到, 嫦娥 今夜落誰家?”

(2).道家所謂北方仙宮。又為山名,亦稱“ 廣霞 ”。《黃庭內景經·口為》:“審能修之登 廣寒 。” 梁丘子 註:“ 廣寒 ,北方仙宮之名。又雲,山名,亦曰 廣霞 。《洞真經》云:冬至之日,月伏於 廣寒 之宮,其時育養月魄於 廣寒 之池,天人採青華之林條,以拂日月光也。”

桂花

亦作“ 桂華 ”。1.樹名。即木犀,也指其所開的花。《漢書·禮樂志》:“都荔遂芳,窅窊桂華。” 顏師古 註:“此言都艮薜荔俱有芬芳,桂華之形窅窊也。” 唐 許渾 《送宋處士歸山》詩:“賣藥修琴歸去遲,山風吹盡桂花枝。” 宋 梅堯臣 《和韓子華桂花》:“空山桂花多,艷色粲然發。” 明 王慎中 《訪空同先生故宅》詩:“年年桂花發,人擬 子云 居。”

(2).指月。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詩:“天漢看珠蚌,星橋視桂花。” 唐 韓愈 《明水賦》:“桂華吐耀,兔影騰精。” 宋 范成大 《好事近》詞:“何待桂華相照,有人人如月。”

金粟

(1).錢和糧谷。《商君書·去強》:“國好生金於竟(境)內,則金粟兩死,倉府兩虛,國弱;國好生粟於竟(境)內,則金粟兩生,倉府兩實,國強。”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上:“悵念 襄 楚 二城,版築之用,金粟與城齊矣。”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金粟之藏,按簿則有其名,關市之榷,摭實盡無其物。”

(2).“ 金粟如來 ”的省稱。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 金粟 來儀, 文殊 戾止。” 前蜀 貫休 《和韋相公見示閒臥》:“堂懸 金粟 像,門枕御溝泉。” 宋 張元乾 《西江月·和蘇庭藻》詞:“且作大真遊戲,未甘 金粟 龍鍾。”

(3).桂花的別名。因其色黃如金,花小如粟,故稱。 宋 范成大 《中秋後兩日自上沙回聞千岩觀下岩桂盛開復檥石湖留賞一日賦兩絕》之一:“金粟枝頭一夜開,故應全得小詩催。” 明 徐霖 《繡襦記·聞信增悲》:“看繁英金粟亂開,美人玉纖輕折采。”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談》卷一:“不多金粟散天香,應共荷花斗靚妝。”

(4).黃色花蕊。 宋 梅堯臣 《梅花》詩:“墜萼誰將呵在鬢,蕊殘金粟上眉蟲。”

(5).比喻燈花、燭花。 唐 韓愈 《詠燈花同侯十一》:“黃里排金粟,釵頭綴玉蟲。” 明 劉基 《正月十五夜燈花大開作》詩:“夜寒衾冷漏聲遲,臥看瓊枝綻金粟。” 清 許光治 《閱金經·燭花》曲:“絳蠟銀荷擁,翠盤金粟叢。”

(6).首飾名。 唐 楊炯 《老人星賦》:“晃如金粟,燦若銀燭。” 唐 溫庭筠 《歸國遙》詞:“鈿筐交勝金粟。” 華鍾彥 註:“鈿筐、金粟,皆頭飾也。”

(7).山名。在 陝西省 蒲城縣 東北。 唐玄宗 泰陵 在此山。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釐革》:“ 玄宗 嘗謁 橋陵 ,至 金粟山 ,覩崗巒有龍盤鳳翔之勢,謂左右曰:‘吾千秋後,宜葬此地。’”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三·蒲城縣》:“ 金粟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 唐玄宗 葬此,曰 泰陵 。”

(8).後世泛指帝王陵墓。 明 李東陽 《中元謁陵遇雨》詩之十:“ 鼎湖 龍作雨, 金粟 鳥呼風。”

枝葉

(1) 枝條和樹葉

那棵大樹枝葉茂盛

(2) 比喻瑣碎的言辭或情節

(3) 子孫

(4) 喻同宗旁支

強本乾,弱枝葉

疊翠

層迭的翠綠色。指層迭的山色。 唐 杜顏 《灞橋賦》:“連山疊翠而西轉,羣樹分形而北疎。” 唐 劉蛻 《吊屈原辭·招帝子》:“鸞去鳳飛兮雲不歸, 九疑 疊翠兮橫 湘 雨。” 元 薩都剌 《溪行中秋翫月》詩:“四山疊翠開畫圖,溪瀨漱石如笙竽。”

開生面

(1).展現新的面目。 唐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凌煙 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趙次公 註:“ 貞觀 中 太宗 畫 李靖 等二十四人於 凌煙閣 ,至 開元 時,顏色已暗,而 曹將軍 重為之畫,故云開生面。蓋因 左氏 : 狄 人歸 先軫 之元面如生也。”

(2).指在內容、形式、風格等方面有所創新。 清 劉廷璣 《在園雜誌》卷二:“ 杭永年 一倣 聖嘆 筆意批之,似屬效顰,然亦有開生面處。”參見“ 別開生面 ”。

霓裳

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樂曲名,相傳為唐玄宗所制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無語

(1).沒有話語;沒有說話。 唐 任翻 《惜花》詩:“無語與花別,細看枝上紅。” 宋 蘇軾 《惠山謁錢道人登絕頂望太湖》詩:“ 孫登 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2).形容寂靜無聲。 唐 崔涯 《黃蜀葵》詩:“獨立悄無語,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問 《寄答趙宜之兼簡溪南詩老》詩:“ * 有情留小飲,青燈無語伴微吟。”

頓置

(1).猶拐角。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且為生述自 東察院 至 扶風橋 路徑,頓置曲折,無纖毫誤。”

(2).猶躉批。頓,用同“ 躉 ”。 清 馮桂芬 《用錢不廢銀議》:“蓋民間各種貿易,往往頓置論銀,而零賣論錢。”

恐防

防備。 唐 王建 《宮詞》之二一:“騎馬行人長遠過,恐防天子在樓頭。”《三國志平話》卷上:“ 玄德 曰:‘恐防有失,爾可將取五百軍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勒令沿城腳的居民將曬臺拆去,只説恐防宵小。”

山靈

(1).山神。《文選·班固<東都賦>》:“山靈護野,屬御方神。” 李善 註:“山靈,山神也。” 元 房皞 《送王升卿》詩:“我欲從君覓隱居,卻恐山靈嫌俗駕。” 清 林則徐 《塞外雜詠》:“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 郭沫若 《月蝕》:“我們 四川 的山靈水伯遠遠在招呼我。”

(2).山間出產的珍異食物。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靈,陳水陸, 張君瑞 合當欽敬。”

(3).昆蟲名。彝族民間史詩《梅葛》第三部七:“岩上‘伯麼’有三對,河壩‘山靈’有二對,人人見了都喊打。”原註:“伯麼、山靈,都是昆蟲。”

疏慢

亦作“疎慢”。亦作“踈慢”。1.輕忽,怠慢。《孔叢子·抗志》:“夫其親敬非心,見吾所可親敬也,則亦以人口而疏慢吾矣。”《北史·封懿傳》:“ 道武 引見,問以 慕容 舊事, 懿 應對疏慢,廢黜還家。” 宋 歐陽修 《與呂正獻公晦叔書》:“而久闕馳誠,恃知之厚,必不罪其疎慢也。”《東周列國志》第四六回:“ 羋氏 來至東宮, 商臣 迎拜甚恭,三獻之後,漸漸疎慢,中饋但使庖人供饌,自不起身。”

(2).疏遠,不親近。 元 鄭廷玉 《楚昭公》第三折:“梢公道疎者下船。您兄弟想來,嫂嫂姪兒與哥哥正是著親的,惟您兄弟是個疎慢些的,理當下水。”

(3).粗糙。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惟 滇 中紙最堅……其堅乃與絹素敵,而色理疏慢蒼雜,遠不如 越 中。”

(4).謂放縱狂傲。 唐 韋應物 《野居》詩:“結髮屢辭秩,立身本踈慢;今得罷守歸,幸無世欲患。”

詩詞推薦

登四面雲山亭子作歌原文_登四面雲山亭子作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