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節四詠·其四·旌門

作者:石寶 朝代:明代

貞節四詠·其四·旌門原文

百年貞節被新旌,海若山靈恨始平。

國士共高滂母義,路人猶指孟姜城。

已無淚可斑湘竹,惟有心堪付史評。

千古神遊九泉下,照人肝膽正分明。

詩詞問答

問:貞節四詠·其四·旌門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貞節四詠·其四·旌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貞節四詠·其四·旌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熊峰集卷四

2. 先祖母貞節事已在別錄其艱苦萬狀卒收成功古之忠臣烈士殆不能過也愧未能紀述以詔萬世謹撮其大槩詠為四詩告我後人永念無斁

參考注釋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貞節

(1).忠貞不二的節操。《文選·張衡<東京賦>》:“執誼顧主,夫懷貞節。” 薛綜 註:“夫,猶人人也。言執禮義之心,顧思 漢 德,人懷貞正之志分也。” 唐 李德裕 《授鄭裔綽渭南縣尉直宏文館制》:“況兩代持衡,皆有貞節,守正持法,遺風凜然。” 清 翁志琦 《反班婕妤怨歌行》:“薄俗區故新,君子秉貞節。”

(2).封建禮教指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行為。 漢 劉向 《說苑·建本》:“昔者 東夷 慕諸夏之義,有女,其夫死,為之內私壻,終身不嫁。不嫁則不嫁矣,然非貞節之義也。” 北周 庾信 《彭城公夫人爾朱氏墓志銘》:“用 曹大家 之明訓,執 宋 伯姬 之貞節。”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老太太深信她的哲理是天下最好的,因為‘忍’字教她守住貞節,度過患難,得到像一個鋼針那么無趣而永遠發著點光的生命。”

海若

傳說中的海神。《楚辭·遠遊》:“使 湘靈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馮夷 。” 王逸 註:“ 海若 ,海神名也。” 洪興祖 補註:“ 海若 , 莊子 所稱 北海若 也。” 南朝 宋 鮑照 《望水》詩:“ 河伯 自矜大, 海若 沉渺莽。” 宋 王安石 《謝知江寧府第二表》:“秋水方至,因知 海若 之難窮。” 章炳麟 《訄書·原教下》:“ 海若 者,右倪之龜也,以為瀛之神。”

山靈

(1).山神。《文選·班固<東都賦>》:“山靈護野,屬御方神。” 李善 註:“山靈,山神也。” 元 房皞 《送王升卿》詩:“我欲從君覓隱居,卻恐山靈嫌俗駕。” 清 林則徐 《塞外雜詠》:“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 郭沫若 《月蝕》:“我們 四川 的山靈水伯遠遠在招呼我。”

(2).山間出產的珍異食物。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靈,陳水陸, 張君瑞 合當欽敬。”

(3).昆蟲名。彝族民間史詩《梅葛》第三部七:“岩上‘伯麼’有三對,河壩‘山靈’有二對,人人見了都喊打。”原註:“伯麼、山靈,都是昆蟲。”

國士

(1).一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左傳·成公十六年》:“皆曰:國士在,且厚,不可當也。”《戰國策·趙策一》:“ 知伯 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 宋 黃庭堅 《書幽芳亭》:“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維揚生》:“以 張良 、 韓信 之才,不識為國士。”

(2).一國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墨子·公孟》:“國士戰且扶人,猶不可及也。今子非國士也,豈能成學又成射哉!”《荀子·子道》:“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力也,勢不可也。” 王先謙 集解:“國士,一國勇力之士。”

(3). 太平天囯 改翰林為“囯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改翰林為囯士,謂其學識超乎一囯,以囯士待之,自克以囯士報也。”

滂母

東漢 范滂 之母。 范滂 陷黨錮之禍自詣獄就死。母勉之曰:“汝今得與 李 ( 李膺 ) 杜 ( 杜密 )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見《後漢書·黨錮傳·范滂》。 明 邵璨 《香囊記·褒封》:“授經教子,志有逮於 軻 親;勉子成名,行不忝於 滂母 。”

路人

(1) 行人,過路人

(2) 路遇的陌生人,比喻不相干的人

視若路人

孟姜

(1). 春秋 時 齊 為 姜 姓,故稱 齊 君之長女為 孟姜 。亦泛指世族婦女或美貌女子。《詩·鄭風·有女同車》:“彼美 孟姜 ,洵美且都。” 毛 傳:“ 孟姜 , 齊 之長女。”《詩·鄘風·桑中》:“雲誰之思,美 孟姜 矣。”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恣劫》:“如雲女,如雲女,顏如 孟姜 ; 秦淮 里, 秦淮里 ,宛如 濮上 。” 清 孫枝蔚 《木槿》詩:“豈為 孟姜 色,須邀詩客夸。”

(2).即 孟姜女 。 清 俞樾 《小浮梅閒話》:“俗傳 秦 築 長城 ,有 范郎 之妻 孟姜 ,送寒衣至城下,聞夫死,一哭而城為之崩。” 清 無名氏 《孟姜女四季歌》:“冬季里來雪花飛, 孟姜 雪裡送寒衣。”參見“ 孟姜女 ”。

(3).傳說為 孤竹君 的侍女。因被獻給 殷紂王 而投井自盡。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看見我們父親的侍女,才滿十五歲的 孟姜 --啊啊,可憐的 孟姜 !她便在那年離開了我們了……她流了多少眼淚呵!”

湘竹

(1).即湘妃竹。 唐 白居易 《江上送客》詩:“杜鵑聲似哭,湘竹斑如血。” 清 唐孫華 《筆床》詩:“湘竹離離欲作堆,書籤硯匣自追陪。”

(2).借指竹蓆。 宋 周邦彥 《法曲獻仙音》詞:“倦脫綸巾,困便湘竹,桐陰半侵庭戶。”

有心

有某種想法

有心人

史評

評論史事或史書的著作。如 王夫之 《讀通鑑論》、《宋論》是評論史事方面的專著; 劉知幾 《史通》和 章學誠 《文史通義》則多載對史書的評論。舊時圖書史部分類中辟有“史評”專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史部總敘》:“今總括羣書分十五類。首曰正史,大綱也……曰史評,參考論贊者也。”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神遊

身不在某地而在想像或夢境中遊歷某地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宋· 蘇軾《念奴嬌》

泉下

(1) 黃泉之下,指人死後所埋葬的地方,也指陰間

泉下物

(2) ;又稱“泉世”,“泉壤”

照人肝膽

比喻以赤誠相見。 姜可生 《送影禪北行》詩:“照人肝膽 秦 時月,百戰風霜刼後旗。” 郭小川 《中國的秋天》詩:“無數的血汗,凝成了照人肝膽的星辰。”

正分

正半,恰好一半。 宋 林逋 《鳴皋》詩:“皋禽名秖有前聞,孤引圓吭夜正分。”

確定的標準。 北齊 劉晝 《新論·殊好》:“執其所好而與眾相反,則倒白為黑,變苦成甘,移角成羽,偑蕕蒜當薰,美醜無定形,愛憎無正分也。”

詩詞推薦

貞節四詠·其四·旌門原文_貞節四詠·其四·旌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