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原文

清和高樹綠陰齊,一帶遙山望欲迷。

佳客不妨挈柑酒,黃鸝寧必獨聽啼。

詩詞問答

問: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齊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七

參考注釋

清和

清靜和平。《隸續·漢司空掾陳寔殘碑》:“ 陳寔 仲躬 者,含聖喆之清龢。”參見“ 清和 ”。

(1).天氣清明和暖。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天清和而濕潤,氣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韋莊 《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正是清和好時節,不堪離恨 劍門 西。” 宋 潘元質 《醜奴兒慢》詞:“愁春未醒,還是清和天氣。” 李大釗 《青春》:“遠從 瀛島 ,反顧祖邦,肅殺鬱塞之象,一變而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靜和平。形容昇平氣象。 漢 賈誼 《新書·數寧》:“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鹹理,則萬生遂茂。”《梁書·止足傳·陶季直》:“﹝ 陶季直 ﹞出為冠軍司馬, 東莞 太守,在郡號為清和。”

(3).清靜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君膺皇靈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 劉孝標 注引《晉陽秋》“ 荀羨 字 令則 , 潁川 人,光祿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識裁。”《南史·梁紀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內懷英氣。”

(4).(聲音)清越和諧。《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鏡純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聲。” 李周翰 註:“聆,聽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聲。” 漢 王逸 《九思·傷時》:“聲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選·嵇康<琴賦>》:“清和條昶,案衍陸離。” 張銑 註:“言琴聲清和有調。”《初學記》卷三十引 晉 傅玄 《蟬賦》:“聲嚖嚖以清和兮,遙自託乎蘭林。”

(5).(詩文)清新和順。 宋 蘇軾 《<邵茂誠詩集>敘》:“余讀之,彌月不厭,其文清和妙麗,如 晉 宋 間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 海剛峯 嚴厲孤介,而詩卻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遺稿>序》:“觀察出其文,讀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韻。”

(6).農曆四月的俗稱。 明 盧象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四:“家大人於清和閏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說指農曆二月。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蓋指二月也。 小謝 詩因之,故曰:‘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刪去‘猶’字,而竟以四月為‘清和’。”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清和月》:“二月為清和。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謝靈運 詩:‘首夏猶清和。’今以四月當之。”

一帶

泛指某處和與它相連的地方

北京一帶

稅廠一帶。——《廣東軍務記》

橋邊一帶。

佳客

嘉賓;貴客。 南朝 梁 沉約 《華陽先生登樓不復下贈呈詩》:“銜書必青鳥,佳客信龍鑣。” 唐 杜甫 《賓至》詩:“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 宋 王安石 《石竹花》詩之一:“已向美人衣上繡,更留佳客賦嬋娟。” 清 陳夢雷 《友人問疾》詩:“支離臥病空齋里,佳客來過強作歡。”

不妨

(1)

 

最好還是

你不妨現在就告訴他

(2)

 

無任何害處

你不妨去碰碰運氣

(3)

 

表示懷疑或不確定

我不妨說,傳導聲音的機械裝置是完善的

黃鸝

鳥名。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後部黑色,嘴淡紅色。叫的聲音很好聽,常被飼養作籠禽。吃森林中的害蟲,對林業有益。也叫鶬鶊或黃鶯。 南朝 梁 何遜 《石頭答庾郎丹》詩:“黃鸝隱葉飛,蛺蝶縈空戲。” 唐 杜甫 《絕句》之二:“兩箇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四月天,黃鸝低鳴。”

獨聽

(1).獨立辨聽。《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申子 曰:‘獨視者謂明,獨聽者謂聰。能獨斷者,故可以為天下主。’” 漢 王充 《論衡·實知》:“﹝聖人﹞有獨見之明,獨聽之聰,事來則名,不學自知,不問自曉,故稱聖則神矣。”

(2).一人自聽。《韓詩外傳》卷五:“獨視不若與眾視之明也,獨聽不若與眾聽之聰也。”

詩詞推薦

  • 贈尋賢相士

    姚勉宋代〕三載須尋一狀元,難尋卻是狀元賢。近時橫浦梅溪老,方是人中第一仙。
    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原文_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日野望懷故人

    李中唐代〕野外登臨望,蒼蒼煙景昏。暖風醫病草,甘雨洗荒村。雲散天邊野,潮回島上痕。故人不可見,倚杖役吟魂。
    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原文_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寄題連江陳氏拂石軒

    陸游宋代〕平生聞說西江水,百丈奫淪深見底,漁舟來去白鷗飛,上有綸巾隱君子。作詩自許輩陶謝,嘯傲煙雲弄清泚。紛紛
  • 六石峰

    俞掞宋代〕劚石雲邊著著高,幾經吟筆寫風騷。山翁莫袖經綸手,好趁春風釣門鰲。
  • 前日

    梅堯臣宋代〕前日楊州去,酒熟美蟹蜊。秋風淮陰來,沙暖拾蚌螄。不言爾貧富,只系其鄙夷。漢重二千石,後世何忽之。
  • 西樓

    楊冠卿宋代〕平頭四十悞儒冠,獨立西樓憂萬端。兩鬢飄蕭半華發,羞將勳業鏡頻看。
  • 小師般磚造塔

    釋懷深宋代〕傴僂山頭自負磚,要成小塔立雲煙。聚沙也似兒童戲,且為湖山結少緣。
  • 送袁明府之任

    劉長卿唐代〕既有親人術,還逢試吏年。蓬蒿千里閉,村樹幾家全。雪覆淮南道,春生潁谷煙。何時當蒞政,相府待聞天。
    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原文_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楊員外

    歐陽修宋代〕予昔走南宮,江湖浩然涉。今來厭塵土,常懷把輕楫。聞君東南行,山水恣登躡。秋江湛已清,樹色映丹葉。羨君
    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原文_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高士詠。荷蓧晨門

    吳筠唐代〕荷蓧隱耕藝,晨門潛抱關。道尊名可賤,理愜心彌閒。混跡是非域,縱懷天地間。同譏孔宣父,匿景杳不還。
  • 飲馬窟

    李時勉明代〕飲馬長城窟,馬多水不乾。無人到關塞,甘好有誰看。
  • 挽柳齋陳公四首

    劉克莊宋代〕夾輔曾調鼎,分憂屢建牙。虜猶聞范老,盜亦說宗爺。公晚參黃檗,人痴望白麻。臨歧卻葷茹,應怕念頭差。
  • 河北民

    王安石宋代〕河北民,生近二邊長苦辛。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老小相攜來就
    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原文_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寄獻王中丞

    強至宋代〕近侍才俱傑,明公望獨尊。紀綱新獻府,德業舊王門。禮樂陪朱邸,文章落紫垣。訓辭含鼓動,氣概獨飛騫。厭直
  • 和門下相公從駕視學

    范祖禹宋代〕堯天雲汰炳文章,親學嚴師款上庠。萬乘及門先降輦,諸生望日儼成行。三雍盛典遵前訓,千古元龜鑑逸王。儒服
  • 懷史計使

    趙汝騰宋代〕皇華叱雙遂驅馳,抱病匆匆語別離。不到天風海濤地,空吟春樹暮雲詩。似聞信宿留桑下,惜不扁舟趁水涯。一笑
    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原文_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己卯九日登說經台

    朱秉欓明代〕隱隱樓台雲外重,一溪活水過仙宮。上師已化青牛老,萬木驚秋墜晚風。
  • 竹枝詞九首

    劉禹錫唐代〕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
  • 泛月

    乾隆清代〕佳蟾應在月之望,況值雲開霽光放。塞湖此景不可孤,因教青雀乘時漾。餘縷初夕猶徘徊,團輪甲夜遂朗暢。乍欣
  • 閒適吟

    邵雍宋代〕莫將真氣助憂傷,憤死英豪世更長。陌上雖多馬跳躣,天邊亦有鳳翱翔。三千賓磨圭角,百二山河擁劍鋩。等是一
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原文_文嘉遙山高樹即用其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