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仰天池原文
窮日凌峎崿,我行亦云疲。
散發臥絕頂,疏星下清池。
峻絕五千仞,晻翳何可窺。
白雲上下飛,深松羅四垂。
欣無職事紲,得與山靈期。
延佇不知反,風林露華滋。
高視但青蒼,一氣回坤維。
鸞鶴如可馭,終焉謝磷淄。
詩詞問答
問:夜坐仰天池的作者是誰?答:王又旦
問:夜坐仰天池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支韻
參考注釋
窮日
(1).盡一整天的時間;終日。 三國 吳 韋昭 《博奕論》:“窮日盡明,繼以脂燭。” 魯迅 《書信集·致蔣抑卮》:“昨忽由 任君 克任 寄至《黑奴籲天録》一部及所手録之《釋人》一篇,乃大歡喜,窮日讀之,竟畢。”
(2).指癸亥日。《後漢書·鄧禹傳》:“明日癸亥, 匡 等以六甲窮日不出。” 王先謙 集解:“六甲以甲子始,周行一匝,至癸亥止,故謂窮日。”
峎崿
山的稜角或邊緣。
我行
猶言我這裡。《水滸傳》第十四回:“ 雷橫 又駡道:‘賊頭賊臉賊骨頭,必然要連累 晁蓋 !你這等賊心賊肝,我行須使不得。’”
散發
(1) 分散發出
散發調查表
(2) 釋放出某種東西
散發一股臭氣
(3) 披散著頭髮,指解冠隱居
散發絕世
絕頂
(1) 超群的;卓越的;極端的;異常的
聰明絕頂
(2) 最高級的;最高程度的
如此絕頂的漂亮
峻絕
(1).陡險,陡峭。 晉 郭璞 《流寓賦》:“駭斯徑之峻絶,感 王陽 而增懼。”按, 王陽 , 漢 時人,嘗行經 邛郲 九折坂 ,嘆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乘此險!”事見《漢書·王尊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江 南岸有山孤秀,從 江 中仰望,壁立峻絶。” 宋 蘇轍 《臣事策下》之一:“彼能通其君臣之歡,坦然其無高下峻絶不可扳援之勢。”
(2).指陡險處。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下峻絶,顧瞻來時所歷之峰,皆伏處其下不可見。”
(3).嚴厲。 明 李贄 《絕交書》:“然此書實峻絶可畏,千載之下,猶可想見其人。” 清 方文 《四令君詩·梁宣城平叔》:“愛之如慈母,畏之若神明。訟庭何峻絶,賓客莫敢縈。”
(4).高超。 明 李東陽 《<東瀧遺稿>序》:“及讀《禮》之餘,日就超詣,則由博歸約,歛華就實,益為簡潔峻絶出羣之作。”
(5).堅決。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或謂 裴倫 絶望奮戰,意向峻絶,實與 普式庚 性格不相容。”
千仞
形容極高或極深。古以八尺為仞。《莊子·秋水》:“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 漢 桓寬 《鹽鐵論·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輕凌。” 晉 司馬彪 《贈山濤》詩:“上凌青雲霓,下臨千仞谷。” 清 方文 《陳臥子子龍》詩:“惠心燭千仞,雄風扇八區。”
晻翳
掩翳,遮蔽貌。 漢 王逸 《九思·遭厄》:“雲霓紛兮晻翳,參辰回兮顛倒。”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松羅
風“松蘿”。
四垂
(1).從四面垂下來。 三國 魏 曹丕 《彈棋賦》:“滑石霧散,雲布四垂。” 唐 白居易 《有木詩》之一:“漸密陰自庇,轉高梢四垂。”
(2).四境;四邊。《漢書·韋玄成傳》:“四垂無事,斥地遠境,起十餘郡。” 漢 馮衍 《奏記鄧禹》:“四垂之人,肝腦塗地。”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詩之二:“北檝南檣泊四垂,共憐金碧爛參差。”
職事
(1) 職務
(2) 舊指職業
(3) 職務內的事情
勤於職事
靈期
(1).死期。《逸周書·度邑》:“惟二神授朕靈期,予未致未休。” 朱右曾 校釋:“靈讀為零,落也。夢神示以徂落之期。”
(2).帝王登基之日。 唐 王勃 《梓州通泉縣惠普寺碑》:“靈期肸蠁,龜龍負 河 洛 之圖;帝緒氤氳,賢哲舉乾坤之策。”
(3).指修道成仙或神靈降臨之時。《雲笈七籤》卷九六:“靈期自有時,攜袂乃俱上。”《宋史·樂志八》:“靈期訢合,祠節齊莊。”
(4).發跡得意之期。 唐 王勃 《為人與蜀城父老第二書》:“及其攀穹運,接靈期,乘雲雷而清八極,和陰陽而調萬品。”
延佇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辭·離騷》:“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王逸 註:“延,長也;佇,立貌。”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無與歸,石逕荒涼徒延佇。” 清 曹寅 《書院述事三十韻》:“我懷寄淵澹,庭戶久延佇。”
(2).引頸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晉 陶潛 《停雲》詩:“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書·宗欽傳》:“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豈無英奇,副我延佇。” 宋 葉適 《邵子文墓志銘》:“所至皆解榻延佇傾待之。” 清 吳偉業 《題河渚圖送胡彥遠南歸》詩:“想見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歸隱。 南朝 宋 沉約 《赤松澗》詩:“願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時當來還,延佇青巖側。” 清 俞正燮 《黟縣山水記》:“﹝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叢蘭坂,香潔靜明,延佇者忘疲矣。” 鄭澤 《雜詩五首答鈍庵》:“結廬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觀望,猶豫不決。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詩:“明日策杖歸,去住兩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班荊勸客小延佇,酌酒賦詩相料理。” 明 無名氏 《畫眉序·西湖》套曲:“更無妨待月,片時延竚。” 李廣田 《冬景》:“他稍稍延佇了一會,聽到大門裡腳步聲趕來才拔步跑開。”
(6).拖延。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懷疑重請,延佇於今二十六年矣。”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華滋
(1).形容枝葉繁茂。《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庭中有奇樹,緑葉發華滋。” 宋 王安石 《今日非昨日》詩:“仰看青青葉,亦復少華滋。” 清 方文 《送三兄仁植先生 * 北上》詩之四:“受氣本不殊,華滋有先後。”
(2).潤澤。 唐 李白 《大獵賦》:“誕金德之淳精兮,漱玉露之華滋。” 明 劉基 《述志賦》:“漱飛泉之華滋兮,浥灝露之醇英。”
(3).形容容色豐美滋潤。 唐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詩之二:“坐嘆華滋歇,思君誰為言?” 鄭澤 《贈鈍根游海上》詩:“歸期準如燕,顏色當華滋。”
(4).比喻優美的文辭。 清 吳定 《祭家蕙川文》:“子之文章,具體吾師,灌 歐 沃 蘇 ,獻其華滋。”
高視
(1).向高處看。 漢 揚雄 《甘泉賦》:“仰撟首以高視兮,目冥眴而亡見。”《晉書·王徽之傳》:“ 徽之 初不酬答,直高視,以手版柱頰云:‘ 西山 朝來致有爽氣耳。’” 唐 劉滄 《夏日登西林白上人樓》詩:“幾到 西林 清浄境,層臺高視有無間。”
(2).傲視,小看。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 德璉 發跡於此 魏 ,足下高視於上京。” 唐 張九齡 《奉敕送學士張說上賜燕序》:“ 文王 多士, 周 室以寧; 武帝 得人, 漢 家為盛。而高視前古,獨不在於今乎?” 金 王若虛 《送 * 舉赴試序》:“辭欲其精,意欲其明,勢欲其若傾,故必探《語》《孟》之淵源,擷 歐 蘇 之菁英……勿怪勿僻勿猥,而並若是者,所向如志,敵功無勁,可以高視而橫行矣。”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四·宂篇下》:“ 鍾 ( 鍾會 )高視一世,而居 誕 ( 諸葛誕 )二子間,其人可想。”
青蒼
(1).深青色。常用以形容樹色、山色、天色、水色等。 唐 劉眘虛 《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詩:“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蒼。” 清 吳敏樹 《新修呂仙亭記》:“由亭中以望,凡 岳陽樓 所見,無弗同者,而青蒼秀映之狀,幽賞者又宜之。” 周立波 《民兵》:“近山淋著雨,青松和楠竹顯得更青蒼。”
(2).借指山林。 宋 陸游 《過石靈三峰》詩之一:“拔地青蒼五千仞,勞渠蟠屈小詩中。” 宋 秦觀 《同子瞻賦游惠山》:“輟棹縱幽討,籃輿入青蒼。”
(3).借指天。 唐 杜牧 《華清宮三十韻》:“鉤陳裹巖谷,文陛壓青蒼。” 唐 溫庭筠 《太液池歌》:“平碧淺春映緑塘,雲容雨態連青蒼。”青,一本作“ 春 ”。
一氣
(1) 一舉,一次,不間斷地
一氣呵成
(2) 同一幫派,聲氣相通;同夥
他們通同一氣
(3) 一陣(多含貶義)
瞎鬧一氣
坤維
(1).指西南方。因《易·坤》有“西南得朋”之語,故以坤指西南。《文選·張協<雜詩>之二》:“大火流坤維,白日馳西陸。” 李善 註:“《毛詩》曰:‘七月流火。’ 毛萇 曰:‘火,大火也。’《淮南子》曰:‘坤維在西南。’”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初 蜀 師之役,中軍 雲侯 有終 ,辟公以行,如左右手。平定坤維,公有力焉。”
(2).指南方。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上當星紀,下裂坤維。” 清 李瀅 《望羅浮歌》:“ 豐隆 列缺 ,手劈坤維。”
(3).指大地之中央,正中。《隋書·禮儀志一》:“四方帝各依其方, 黃帝 居坤維。”
鸞鶴
亦作“ 鸞鸖 ”。1.鸞與鶴。相傳為仙人所乘。 南朝 宋 湯惠休 《楚明妃曲》:“驂駕鸞鶴,往來仙靈。” 唐 黃滔 《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煙霞蓊蔚於城隅,鸞鸖盤旋於林表。” 清 高鶚 《題友人山水障子》詩:“林下馬牛閒自放,嶺頭鸞鶴了無奇。”
(2).借指神仙。 唐 白居易 《酬趙秀才贈新登科諸先輩》詩:“莫羨 蓬萊 鸞鶴侶,道成羽翼自生身。”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八:“益彰 叔則 鸞鶴之姿,轉映 王恭 神仙之狀。” 明 王寵 《旦發胥口經湖中瞻眺》詩:“夙有邱壑向,緬懷鸞鶴蹤。”
磷淄
見“ 磷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