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練溪樓原文
山溪異川溪,其源分有無。
川溪實有源,其源恆在渠。
山溪乃無源,雨過名存虛。
昨者雨勢壯,雖晴流尚俱。
憑樓偶適逢,淨練誠然乎。
稱練已假借,假更非久居。
可以悟一切,何必耽區區。
詩詞問答
問:淨練溪樓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淨練溪樓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四十一
參考注釋
山溪
亦作“ 山谿 ”。 1.山川;山河。《孟子·公孫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三國志·魏志·牽招傳》:“若欲潛襲,則山溪艱險,資糧轉運,難以密辦。”
(2).山中溪水。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二:“ 江 南山谿水中有射工蟲,甲蟲之類也。” 唐 戴叔倫 《宿靈岩寺》詩:“雨急山溪漲,雲迷嶺樹低。” 明 李夢陽 《門前溪》詩:“山溪信清淺,入海作洪波。”
有無
亦作“ 有亡 ”。1.有或無。《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臣 楚國 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游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徧覩也。” 李善 註:“覽於有無,謂或有所見,或復無也。” 漢 揚雄 《羽獵賦》:“馳弋乎神明之囿,覽觀乎羣臣之有亡。” 唐 賈島 《送僧》詩:“言歸文字外,意出有無間。”《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個不難,只取牢城營文冊一查,便見有無。”
(2).指家計的豐或薄。《禮記·檀弓上》:“ 子游 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惡乎齊?’” 陸德明 釋文:“有亡……一音無。” 孔穎達 疏:“亡,無也。言各隨其家計豐薄有無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與宗族同其有亡。”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無,到天王廟去殺豬,宰羊,磔狗,獻雞,獻魚,求神保佑五穀的繁殖,六畜的興旺,兒女的長成,以及作疾病婚喪的禳解。”
(3).指有餘與不足。《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孫星衍 疏:“有為有餘,無為不足也。”按,《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韓愈 《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墟里通有無,垣牆任摧倒。”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商人各負擔了花紗同貨物,灑脫的向深山中村莊走去,同平民作有無交易,謀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韓愈 《處士盧君墓志銘》:“其弟 渾 ,以家有無,葬以車一乘於 龍門山 先人兆。” 宋 曾鞏 《故太常博士吳君墓碣》:“其喪父也,以家之有無葬,故葬不緩。”
(5).古代哲學範疇。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實有”等義;無,指事物的不存在,有“無形、無名、虛無”等義。《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幾神之區;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無之域:並獨步當時,流聲後代。”
無源
(1).沒有源頭。《後漢書·崔駰傳》:“俯鉤深於重淵,仰探遠乎九乾;窮至賾於幽微,測潛隱之無源。” 三國 吳 虞翻 《與弟書》:“ 揚雄 之才,非出 孔氏 之門;芝草無根,醴泉無源。” 唐太宗 《春日望海》詩:“有形非易測,無源詎可量。”
(2).沒有緣由。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是故為人君者,執無源之慮,行無端之事,以不求奪,以不問問。”
過名
與實際不相副之名聲。《墨子·經下》:“或過名也,説在實。” 孫詒讓 間詁:“過名,謂過之而成是名。”《宋史·職官志一》:“及奇方異術,改換文資、改正過名無例通進者,先經鼓院進狀。”
昨者
昔日。 唐 杜甫 《入衡州》詩:“昨者間瓊樹,高談隨羽觴。” 唐 韓愈 《歸彭城》詩:“昨者到京城,屢陪高車馳。”
雨勢
降雨的狀況
適逢
恰好遇到。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余﹞讓之食,適逢齋期,已數年矣。”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二:“當 皖 中兵叛之時,不幸適逢二次國恤,全國震驚。”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五:“第二天,也就是擴大宣傳周的第六日,上午適逢是部務會議。”
誠然
(1) 確實實在
誠然可敬的長者
(2) 雖然;固然
勇敢誠然可貴,智慧卻萬不可少
假借
(1) 利用某種名義、力量等來達到目的
假借於藏書之家。——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假借外力
(2) 六書之一。指借用已有的形近、音同的字,表示不同意義的詞
合蓋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後漢書·張衡傳》
(3) 又如借水名的“油”作“油脂”的“油”
(4) 容忍
(5) 寬容
大王少假借之。——《戰國策·燕策》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夠
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漢· 賈誼《論積貯疏》
(2) 表示許可
現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壞;還好
她的英文還可以
(4) 很;厲害
這真閒得可以
一切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夢溪筆談》
常覺一切事。——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區區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區區之薛。——《戰國策·齊策四》
區區之地。——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何乃太區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區區百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區區之數
區區五毛錢
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2) 猶方寸。形容人的心
區區之心
(3) 舊時謙辭,我
區區嚮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4) (語氣不莊重)
此人非他,就是區區
(5) 誠摯
感君區區懷。——《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淨練溪樓原文_淨練溪樓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