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鐙詞八首·其七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上元鐙詞八首·其七原文

風信枝頭幾番才,情知春事尚徘徊。

爆如雷響花如雨,催得韶光袞袞來。

詩詞問答

問:上元鐙詞八首·其七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上元鐙詞八首·其七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上元鐙詞八首·其七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灰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八

2. 去聲

參考注釋

風信

(1).隨著季節變化應時吹來的風。 唐 張繼 《江上送客游廬山》詩:“晚來風信好,併發上 江 船。” 宋 陸游 《游前山》詩:“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二:“ 臺灣 風信與他海殊異……正、二、三、四月發者為颶,五、六、七、八月發者為颱。”參見“ 二十四番花信風 ”。

(2).信息;訊息。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三折:“若遇見 朱太守 的夫人,索與他寄一個燒的著燎的著風信。”《西遊記》第二六回:“前日 老孫 只偷了三個,那一個落下地來,土地説這寶遇土而入, 八戒 只嚷我打了偏手,故走了風信。” 柏葉 《金蘋果》:“我--白襟鴉,森林是我的家,每天站在枝頭望,有什麼風信便答話。”

枝頭

樹梢;樹枝上。 唐 元稹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罰俸西歸》詩:“漸到柳枝頭,川光始明媚。” 宋 翁森 《四時讀書樂》詩:“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戴望舒 《殘葉之歌·男子》:“你看,濕了雨珠的殘葉,搖搖地停在枝頭。”

情知

深知;明知。 唐 駱賓王 《 * 代郭氏答盧照鄰》詩:“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不復下山能借問,更向 盧 家字 莫愁 。” 宋 辛棄疾 《鷓鴣天》詞:“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乾不自由。” 趙樹理 《實幹家潘永福》:“見有個通房後廁所的小門,情知是從這小門裡跑了。”亦作“ 情知道 ”。 宋 柳永 《傾杯樂》詞:“情知道,世人難使皓月長圜,彩雲鎮聚。”

春事

(1).春耕之事。《管子·幼官》:“地氣發,戒春事。” 唐 李白 《寄東魯二稚子》詩:“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宋 王初寮 《履道象州上元》詩:“幽懷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畝園,種蔬引江水。”

(2).春色;春意。 唐 徐晶 《同蔡孚<五亭詠>》:“幽棲可憐處,春事滿林扉。” 明 劉基 《次李子庚韻》:“風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煙雨共霏霏。” 清 曹寅 《菜花歌》:“四月 吳 中春事足,四郊花氣穿城瀆。”

(3).特指花事。 宋 陳師道 《春懷示鄰里》詩:“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4).指男女歡愛。 明 沉仕 《偶見》曲之二:“交鸞鳳春事無涯,不覺香露滴、牡丹芽。”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雷響

(1).雷鳴似地轟響。《魏書·李諧傳》:“王略恢而廟勝,車徒發而雷響。” 唐 虞世南 《獅子賦》:“瞋目電曜,發聲雷響。” 宋 陸游 《估客樂》詩:“帆席雲垂大堤外,纜索雷響高城邊。”

(2).打雷。 元 馬致遠 《薦福碑》第三折:“兀的雷響,不下雨也。”

如雨

(1).形容多。《詩·齊風·敝笱》:“ 齊 子歸止,其從如雨。” 毛 傳:“如雨,言多也。”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當此之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2).謂別後很難重逢,就像落下的雨不再回到天空。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風流雲散,一別如雨。”

(3).悽苦貌。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湫兮如風,淒兮如雨。”

韶光

(1) 美好的時光,多指美麗的春光

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紅樓夢》

(2) 比喻美好的青春年華

韶光一去不再來

袞袞

(1) 大水奔流不絕、旋轉翻滾的樣子。同“滾滾”

不盡長江袞袞來

(2) 說話滔滔不絕的樣子

裴頠論前言往行,袞袞可聽。——《晉書·王戎傳》

(3) 神龍捲曲的樣子

詩詞推薦

上元鐙詞八首·其七原文_上元鐙詞八首·其七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