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三寵詩·其三·些兒原文
象牙謾與虎鬚評,槐柳微簽亦可情。
老景關門多宿物,用時積否肯留行。
來如病體逢砭石,過似傷民見太平。
可惜漢家張柱史,不曾相識過平生。
詩詞問答
問:暮年三寵詩·其三·些兒的作者是誰?答:王佐(汝學)
問:暮年三寵詩·其三·些兒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暮年三寵詩·其三·些兒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2. 吾暮年有三適,未有所名。以其為吾暮年所寵用也,故各名之,下三題是已
參考注釋
象牙
構成象的獠牙的堅硬、乳白色、不透明、結構緊密、有彈性的牙質
謾與
隨便對付。謾,通“ 漫 ”。 宋 王安石 《純甫出僧惠崇畫要予作詩》:“ 金坡 巨然 山數堵,粉墨空多真謾與。” 宋 辛棄疾 《念奴嬌·雙陸和陳仁和韻》詞:“ 老子 忘機渾謾與,鴻鵠飛來天際。” 宋 陳從古 《蝶戀花》詞:“看盡嫣紅渾謾與,淡妝偏稱泥金縷。”
老景
老年時的景況
老景堪憐
關門
關口上的門
宿物
存留之物。多以“胸無宿物”喻人坦直。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下》:“ 謝仁祖 云:‘ 庾赤玉 胸中無宿物。’”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三》:“其詩頗得 唐 人古澹處,此老胸中仍無宿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狐夢》:“ 畢 為人坦直,胸無宿物,微洩之。”
留行
(1).挽留,使不離去。《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 去 齊 ,宿於 晝 ,有欲為王留行者。” 趙岐 註:“欲為王留 孟子 行。”
(2).停止行進。《韓非子·存韓》:“ 秦 發兵不留行,而 韓 之社稷憂矣。”《漢書·李廣利傳》:“ 貳師 欲攻 郁成城 ,恐留行而令 宛 益生詐,乃先至 宛 。” 顏師古 註:“留行,謂留止軍,廢其行。”
(3).指阻擋,阻礙。《漢書·韓安國傳》:“今以中國之盛,萬倍之資,遣百分之一以攻 匈奴 ,譬猶以強弩射且潰之癕也,必不留行矣。” 顏師古 註:“留,止也。言無所礙也。” 宋 蘇軾 《水調歌頭》詞:“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
(4).停止與前進。《隋書·天文志中》:“此五星合見、遲速、逆順、留行之大經也。”
病體
患病的身體,病軀
砭石
古代治病中的石針、石片
太平
社會安定
安於太平之樂。——宋· 蘇軾《教戰守》
可惜
憐惜;愛惜
他不願吃那些零七八碎的東西,可惜那些錢。——老舍《駱駝祥子》
漢家
即漢朝
漢家山東二百州。—— 唐· 杜甫《兵車行》
為漢家除殘去穢。——《資治通鑑》
柱史
(1).“ 柱下史 ”的省稱。代指 老子 。《後漢書·張衡傳》:“庶前訓之可鑽,聊朝隱乎柱史。” 李賢 注引 應劭 曰:“ 老子 為 周 柱下史,朝隱終身無患。” 清 康乃心 《送李虞臣任寶昌令》詩:“ 華獄 仙人地, 函關 柱史家。”
(2).“ 柱下史 ”的省稱。指御史。 唐 嚴維 《剡中贈張卿侍御》詩:“早列月卿位,新參柱史班。” 唐 韓翃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營》詩:“少年兼柱史,東至舊 徐州 。”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一:“職非柱史,惡故當隱,苟聞善而疑之,闕其事焉。”
(3).“ 柱下史 ”的省稱。亦借指侍郎等朝官。 唐 劉商 《題楊侍郎新亭》詩:“ 毘陵 過柱史,簡易在茅茨。”
(4).“ 柱下史 ”的省稱。星名。《晉書·天文志上》:“柱史北一星曰女史。”參見“ 柱下史 ”。
不曾
(1)
沒有,從來就沒有
一生不曾見過這種人
(2)
亦作“未曾”
相識
(1) 互相認識
素不相識
(2) 指彼此認識的人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