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門昆玉盡詩翁,迢遞名山幸一同。
磊落襟懷情共適,鏗鏘金玉句爭雄。
才高今古推先哲,書讀華夷識阿蒙。
詩社一成名一就,妙高台上躡坡蹤。
詩詞問答
問:《約鄒邦范昆仲於靈州結詩社·其二·一門昆玉盡詩翁》的作者是誰?答:吳璉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吳璉的名句有哪些?答:吳璉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一部
參考注釋
一門
(1).一道門戶。《左傳·定公十年》:“每出一門, 郈 人閉之。”《漢書·申屠嘉傳》:“ 錯 為內史,門東出,不便,更穿一門,南出。”
(2).一條門路;一個途徑。《商君書·說民》:“塞私通以窮其志,啟一門以致其欲。”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丈夫在富貴,豈必守一門。”《朱子語類》卷三九:“只有此一門,舍此則無從可仕,所以 顏 、 閔 寧不仕耳。”
(3).一族;一家。《韓非子·八經》:“下不一門,大臣不擁。”《漢書·李尋傳》:“將軍一門九侯,二十朱輪。” 唐 杜甫 《送鮮于萬州遷巴州》詩:“ 京兆 先時傑,琳瑯照一門。”《水滸傳》第五十回:“﹝ 李逵 ﹞把 扈太公 一門老幼,盡數殺了,不留一個。” 清 鄭燮 《與江賓谷江禹九書》:“ 曹 氏父子, 蕭 家骨肉,一門之內,大小殊軌。”
(4).一個來源。《淮南子·原道訓》:“萬物之總,皆閲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
(5).猶言一類。 晉 張華 《遊獵篇》:“榮辱渾一門,安知惡與美。” 清 劉毓崧 《古謠諺序》:“ 臧 氏 懋循 之《詩所》、 郭 氏 子章 之《六語》,則謡諺並收,然皆以謡諺各列一門,而非以謡諺特編一集。”
(6).一種風格;一個派別。《南齊書·劉繪傳》:“ 繪 為後進領袖,機悟多能。時 張融 、 周顒 竝有言工, 融 音旨緩韻, 顒 辭致綺捷, 繪 之言吐,又頓挫有風氣。時人為之語曰:‘ 劉繪 貼宅,別開一門。’”《西遊記》第二回:“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傍門,傍門皆有正果。不知你學那一門哩?”
(7).一件,一樁。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一門親事,十分指望著九。”《紅樓夢》第一二○回:“叫他配一門正經親事,再多多的陪送他些東西。” 老舍 《正紅旗下》三:“ 福海 二哥大概是從這裡得到了啟發,決定自己也去學一門手藝。”
(8).方言。一直;一個勁兒。 梁斌 《紅旗譜》十三:“ 二貴 離不得哥哥,他們自小兒在一塊長大,這一去,說不定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只是一門裡哭。”
昆玉
(1). 崑崙山 的美玉。多用以比喻意趣高潔、文章精美和人才傑出等。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 璡 則志烈秋霜,心貞 崑 玉,亭亭高竦,不雜風塵。”《文選·陸倕<新刻漏銘>》:“ 陵機 之賦,虛握靈珠; 孫綽 之銘,空擅 崑 玉。” 李周翰 註:“靈珠、 崑 玉,喻文章之美也。” 唐 陳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詩:“ 崑 玉已成廊廟器,澗松猶是薜蘿身。”
(2).對別人兄弟的美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繼》:“﹝ 繼 ﹞與 皇甫冉 有髫年之故,契逾崑玉。” 清 潘永因 《宋稗類鈔·博識》:“ 陸士衡 兄弟產於 崑山 ,後人因稱兄弟為崑玉,言其如 崑山 之玉也。”
稱人兄弟的敬詞。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因將軍賢昆玉無尺寸地,暫供 荊州 以為養軍之資。”《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快不要行禮。賢昆玉多是江湖上義士好漢,下官未任之時,聞名久矣。”《再生緣》第五七回:“王親,你又並無昆玉,想到了高年父母,就該應保重身體了。”
詩翁
指負有詩名而年事較高者。後亦為對詩人的尊稱。 唐 韓愈 《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詩:“詩翁憔悴斸荒棘,清玉刻佩聯玦環。” 金 元好問 《山邨風雨扇頭》詩:“總為詩翁發興新,直教畫筆亦通神。”《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藉此博個詩翁的名色。”《花城》1981年第3期:“而她的白髮詩翁 李老怪 已經端坐在窯洞門口的小板凳上。”
迢遞
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遞 ”。1.遙遠貌。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指 蒼梧 之迢遞,臨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詩:“居人莽牢落,遊子方迢遰。” 唐 歐陽詹 《蜀中將回留辭韋相公》詩:“明晨首鄉路,迢逓孤飛翼。” 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遞,更和那風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谿縣》詩:“蠻音聞漸異,迢遞動鄉愁。” 清 孫枝蔚 《坐逆風船同趙天醉作》詩:“水程迢逓日將晡,風伯顛狂雨又俱。” 章炳麟 《東夷詩》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 王統照 《牧羊兒》詩:“故鄉迢遞。”
(2).指思慮悠遠。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詗約》:“當此春景融和,不奈鄉心迢遞。”《初刻拍案驚奇》卷九:“望上林何日得雙棲,心迢遞。”
(3).高峻貌。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三:“迢遞 槐江嶺 ,是為 玄圃 丘。” 南朝 齊 謝朓 《郡內高齋閒坐答呂法曹》詩:“結構何迢遰,曠望極高深。” 南朝 梁 王錫 《宿山寺賦》:“延層軒之迢逓,屬廣廡之踟躕。” 宋 司馬光 《王君貺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詩>十章合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無極,行挽枯藤蹋危石。” 蘇曼殊 《無題》詩之二:“寄語 * 要珍重,鳳樓迢遞燕應迷。”
(4).曲折貌。《陳書·江總傳》:“喜園迢遰,樂樹扶疎。” 元 楊載 《詩法家數·七言古詩》:“七言古詩,要鋪敍,要有開合,有風度,要迢遞險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軟腐。”
(5).婉轉貌。 宋 丘崈 《夜行船·越上作》詞:“恣樂追涼日暮,簫鼓月明人去,猶有清歌迢逓,聲在芰荷深處。”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攜琴,一人奏繁華令相和,風雷疾轉,泉漏鏗鏘……最動人處卻在抑揚迢遞間寫得人心弦上的言語。”
(6).連綿不絕貌。 南朝 梁 沉約 《九日侍宴樂游苑》詩:“虹旌迢逓,翠華葳蕤。” 唐 楊巨源 《送絳州盧使君》詩:“朱欄迢遞因高勝,粉堞清明欲下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山圍草木翠煙平,迢遰新城接舊城。”
(7).時間久長貌。 唐 韋應物 《春宵燕萬年吉少府南館》詩:“河漢上縱橫,春城夜迢遞。” 唐 元稹 《古決絕詞》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徹。有此迢遞期,不如死生別!”
見“ 迢遞 ”。
一同
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體在同時同地發出的
磊落
(1) 壯大的樣子
稱為混世魔,磊落凶模樣。——《西遊記》
(2) 光明正大,是非分明的態度和堅決遵循很高的道德標準行事
胸懷磊落
光明磊落
懷情
(1).謂不動感情。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劉參軍》:“ 劉靈 善閉關,懷情滅聞見。”
(2).猶含情。 南朝 梁 范雲 《贈張徐州稷》詩:“懷情徒草草,淚下雨霏霏。”
鏘金
(1).撞擊金屬器物而發聲。 南朝 梁 費昶 《詠入幌風》:“鏘金驅響至,舉袂送芳來。” 唐 劉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詩之二:“拖紫鏘金濟世才,知君倚玉望三台。” 唐 李夐 《恆岳晨望有懷》詩:“從官叨佐理,銜命奉珍羞,薦玉申誠效,鏘金諒有由。”
(2).比喻音節響亮,詩句優美。 唐 黃滔 《魏侍中諫獵賦》:“蓋以詩也中律鏘金,成章璨綺。” 唐 沉傳師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員外游道林嶽麓寺題示》詩:“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燔高軒。”
爭雄
爭奪優勢或優勝
爭雄競秀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推先
推尊。《後漢書·逸民傳·矯慎》:“與 馬融 、 蘇章 鄉里並時, 融 以才博顯名, 章 以廉直稱,然皆推先於 慎 。”《晉書·阮鹹傳》:“ 太原 郭奕 高爽有識量,知名於時,少所推先,見 鹹 心醉,不覺嘆焉。” 唐 韋應物 《酬豆盧倉曹題庫壁見示》詩:“莫嗟年鬢改,郎署定推先。”
華夷
(1).指 漢 族與少數民族。後亦指 中國 和外國。《晉書·元帝紀》:“天地之際既美,華夷之情允洽。” 唐 杜甫 《嚴公廳宴詠蜀道畫圖》:“華夷山不斷, 吳 蜀 水相通。” 宋 蘇軾 《賜太師文彥博生日禮物口宣》:“卿勛在廟社,名聞華夷。” 清 龔自珍 《大誓答問第二十四》:“又譯字之人,必 華 夷兩通而後能之。”
(2). 宋 元 時指國家的疆域。 元 關漢卿 《一枝花·杭州景》套曲:“大 元 朝新附國,亡 宋 家舊華夷。” 王季思 註:“ 宋 元 時稱國家的疆域為華夷,因為它包括了少數民族地區。”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二折:“則俺那仁慈的明聖主,掌一統錦華夷,可則是平安了十萬里。” 明 《殺狗記·看書苦諫》:“再整舊華夷,重覩江山麗。”
阿蒙
指 三國 吳 呂蒙 。 孫權 勸 呂蒙 “宜學問以自開益。”後 呂蒙 苦學,篤志不倦,學識大進, 魯肅 上代 周瑜 ,過 蒙 言議,常欲受屈。 肅 拊 蒙 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 吳 下 阿蒙 。” 蒙 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後用以謙稱自己為沒有學識的一介武夫。 陳毅 《興國旅舍》詩:“戰鬥艱難還剩我, 阿蒙 愧負故人情。”參閱《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裴松之 注。
詩社
詩人定期聚會做詩吟詠而結成的社團。 宋 馬令 《南唐書·儒者傳上·孫魴》:“及 吳武王 據有 江 淮 ,文雅之士駢集,遂與 沉彬 、 李建勛 為詩社。” 明 李東陽 《麓堂詩話》:“ 元 季國初,東南人士重詩社,每一有力者為主,聘詩人為考官,隔歲封題於諸郡之能詩者,期以明春集卷,私試開榜次名,仍刻其優者,略如科舉之法。”《紅樓夢》第三七回:“ 黛玉 道:‘既然定要起詩社,咱們就是詩翁了。’”
成名
因為某種成就而有了名聲
不足以成名
一就
(1).猶一匝。指一套色彩。古代貴族作為服飾的色彩因等級不同而異,有五彩為一就,三彩為一就或二彩為一就不等。《周禮·春官·典瑞》:“瑑圭璋璧琮繅皆二采一就以頫聘。” 孫詒讓 正義引 金榜 云:“天子之繅五采備為一就,公侯伯三采備為一就,子男二采備為一就。”《禮記·禮器》:“有以少為貴者,大路繁纓一就,次路繁纓七就。”
(2).一併;順便。 宋 無名氏 《錯立身》戲文第七出:“小人在家管看,一就打聽舍人訊息。”《元典章·台綱二·按治》:“其餘罪囚,巡按時分一就審呵。”《古今小說·張古老種瓜娶文女》:“我今日去謝 張公 ,一就帶你母子去游翫閒走則個。”
(3).猶一面。表示一個動作與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水滸傳》第四九回:“一就去劫牢,一就去取行李不遲。”
(4).猶一味。《全元散曲·玉嬌枝過四塊玉》:“百般乖不如一就痴,十分醒爭似三分醉。”
(5).即刻。《醒世恆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這 洞賓 一就下山,按落雲頭,來到閻浮世上,尋取有緣得道士。”
高台
(1).高建樓台。《管子·小匡》:“昔先君 襄公 ,高臺廣池,湛樂飲酒。”《左傳·昭公二十年》:“其適遇淫君……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斬刈民力,輸掠其聚,以成其違,不恤後人。”
(2).高的樓台。 晉 左思 《吳都賦》:“造 姑蘇 之高臺,臨四遠而特建。” 明 王世貞 《登岱》詩:“ 軒轅黃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開。”
(3).比喻京師。《文選·曹植<雜詩>之一》:“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李善 注引《新語》:“高臺,喻京師。”
(4).頭之別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形貌·頭》:“《黃庭經》:高臺通天臨中野。”原註:“頭為高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