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包融一切含萬境。
色空不異何相得。
故知萬法一心如,卻將法財施一切。
詩詞問答
問:《五更轉·其五·假託禪師各轉十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五
參考注釋
一切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夢溪筆談》
常覺一切事。——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色空
(1).佛教語。“色”與“空”的並稱。謂物質的形相及其虛幻的本性。 唐 王維 《謁璇上人》詩序:“色空無礙,不物物也;嘿語無際,不言言也。” 清 吳偉業 《清涼山贊佛詩》:“色空兩不住,收拾宗風裡。” 靳榮藩 註:“《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2).佛教語。“色即是空”的略語。謂一切事物皆由因緣所生,虛幻不實。 唐 白居易 《感悟妄緣題如上人壁》詩:“弄沙成佛塔,鏘玉謁王宮。彼此皆兒戲,須臾即色空。” 明 高濂 《玉簪記·投庵》:“皈依法,願悟著頑空與色空。”
不異
沒有差別;等同。 晉 羊祜 《讓開府表》:“雖歷內外之寵,不異寒賤之家。” 唐 杜甫 《兵車行》:“況復 秦 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宋 朱熹 《劉十九府君墓志銘》:“蓋與先生不異,而溫厚謹良則又過之。”
相得
互相投合,相處得很好
與公甚相得。——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故知
老朋友
萬法
佛教語。梵語dharma,意譯“法”,指事物及其現象,也指理性、佛法等。“萬法”指一切事物。 南朝 宋 朱昭之 《難顧道士<夷夏論>》:“《金剛般若》,文不踰千,四句所弘,道周萬法。” 宋 蘇軾 《東林第一代廣慧禪師真贊》:“而況於出三界,了萬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應物而無情者乎。” 明 汪廷訥 《獅吼記·攝對》:“有則萬法俱來,無時一絲不掛,貧僧 佛印 是也。”
一心
(1) 全心全意地;專心;一心一意
一心為革命
(2) 齊心;同心
萬眾一心
財施
佛教語。“三施”之一。“三施”有幾種提法,多指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謂以衣服、飲食、田宅、珍寶等施與之,用以積善。《大智度論》卷十一:“問曰:‘財施、法施,何者為勝?’答曰:‘如佛所言,二施之中,法施為勝。’” 宋 朱長文 《吳郡圖經續記·寺院》:“當天下昇平,富商大賈,遠以財施,日或數千緡。”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故一切以利益眾生為念,其教以證得涅槃為的。等而下之,則財施、無畏施等,亦與任俠、 宋墨 所為不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