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雲拂簾旌香浮閣,蕉屋秋霖濕枯蒻。
清閟便似寫倪迂,心與篆煙無系著。
繞檐琴築不聞聲,逗漏新晴日光薄。
從容談宴披清風,讀畫卻許生徒同。
精能神逸有妙理,無上證入禪機鋒。
剎那塵眼豁天外,琅霄宮闕仙山崇。
臥遊何處意惝恍,階前落日餘半弓。
詩詞問答
問:《次韻和宋牧仲《白田雨夜次顧黃公貰酒不得韻示王方若喬無功諸子》》的作者是誰?答:王式丹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放翁夜雨詩繞檐點滴如琴築
參考注釋
簾旌
簾端所綴之布帛。亦泛指簾幕。 唐 白居易 《舊房》詩:“牀帷半故簾旌斷,仍是初寒欲夜時。” 唐 李商隱 《正月崇讓宅》詩:“蝙拂簾旌終展轉,鼠翻牕網小驚猜。” 馮浩 箋註:“簾旌,簾端施帛也。” 元 張可久 《天淨沙·清明日郊行》曲:“碧桃花下簾旌,緑楊影里旗亭。” 清 龔自珍 《菩薩鬘》詞:“行雲欲度簾旌去,啼花恨草無重數。”
秋霖
秋日的淫雨。《管子·度地》:“冬作土功,發地藏,則夏多暴雨,秋霖不止。”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碑》:“北風吹旐,秋霖泣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氣義》:“ 熊執易 赴舉,行次 潼關 ,秋霖月餘,滯於逆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解池神祠加號》:“ 唐 大曆 中, 河中 鹽池為秋霖所敗。” 沙汀 《在祠堂里》:“在院壩里,鴨群寂寞而懶散地鳴叫著,伸長頸項,踱過秋霖的積水。”
清閟
清靜幽邃。《梁書·昭明太子統傳》:“即玄宮之冥漠,安神寢之清閟。” 唐 韓愈 《新竹》詩:“筍添南階竹,日日成清閟。” 宋 王炎 《勸農道場山》詩:“松徑度坡陀,蓮宮得清閟。”《宋史·樂志十四》:“瑤殿清閟,玉墄坦夷。” 清 夏錫祚 《自紫蜺澗至旋螺頂》詩:“巖阿賀精廬,清閟獨所擅。”
心與
以心相許。《文選·枚乘<七發>》:“雜裾垂髾,目窕心與。” 劉良 註:“心與,心相許也。” 唐 裴度 《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銘》序:“故 州平 心與, 元直 神交。”
篆煙
盤香的煙縷。 宋 高觀國 《御街行·賦簾》詞:“鶯聲似隔,篆煙微度,愛橫影參差滿。”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風裊篆煙不捲簾,雨打梨花深閉門。” 清 納蘭性德 《浣溪沙》詞之二八:“但是有情皆滿願,更從何處著思量,篆煙殘燭並迴腸。” 聞一多 《劍匣》詩:“那爐上炷著裊裊的篆煙,許只可用半透明的貓兒眼刻著。”
聞聲
(1).聽到聲音。 前蜀 毛文錫 《喜遷鶯》詞:“碧紗窗曉怕聞聲,驚破鴛鴦暖。” 李木庵 《制憲》詩:“總纂加工宜努力,夢中刪稿尚聞聲。”
(2).聽到訊息。 柯岩 《奇異的書簡·天涯何處無芳草》:“兒子的朋友聞聲也都搶著來傳閱。”
聲名。《南史·任昉傳》:“ 褚彥回 嘗謂 遙 曰:‘聞卿有令子,相為喜之,所謂百不為多,一不為少。’由是聞聲藉甚。”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立枷》:“當時人心大快, 佐 以此得縉紳聞聲。”
逗漏
透露,漏泄。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譚》:“名花解語人傾國,逗漏春光到十分。” 王闓運 《巫山天岫峰》詩序:“從上游望 巫山 ,見一孔在千仞之上,曲屈逗漏,背復見天。”
新晴
天剛放晴;剛放晴的天氣。 晉 潘岳 《閒居賦》:“微雨新晴,六合清朗。” 宋 秦觀 《望海潮·洛陽懷古》詞:“ 金谷 俊游, 銅駝 巷陌,新晴細履平沙。” 清 黃遵憲 《養疴雜詩》之十:“竹外斜陽半滅明,捲簾欹枕看新晴。” 吳組緗 《山洪》十:“這是個新晴的極好天氣。”
日光
(1) 太陽光,既無散射又無反射的太陽定向射線
(2) 白天的光亮,與夜晚的黑暗相反。太陽光加天空的光,與月光和人造光相反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從容
(1) 悠閒舒緩
聽小子從容的表白出來。——《初刻拍案驚奇》
從容應付
(2) 充裕;寬裕
時間從容
(3) 休息
神僧且從容一日。——《西遊記》
談宴
猶談讌。 唐 柳宗元 《唐故萬年令裴府君墓碣》:“ 陟萬 年令,叢劇辨肅,談宴終日,人視之若居冗官然。”
亦作“ 談燕 ”。謂邊宴飲邊敘談。 三國 魏 曹操 《短歌行》:“契闊談讌,心念舊恩。”《舊唐書·文苑傳中·齊澣》:“與 澣 皆朝廷舊德,既廢居家巷,每園林行樂,則杖屨相過,談讌終日。” 宋 范仲淹 《與朱氏書》:“相國下車,賴長者博文多識,可日奉談燕。”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讀畫
賞玩畫意。 清 張遺 《<讀畫錄>序》:“然則得先生之意以讀畫,當不墮作家雲霧中;得先生之意以作畫,必不以神化讓古人矣。”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六:“畫家有讀畫之説。” 林紓 《跋<王硯田畫卷>》:“終日餐咽山光,長齋讀畫。”
生徒
(1).學生;門徒。《後漢書·馬融傳》:“﹝ 融 ﹞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 宋 歐陽修 《舉留胡瑗管勾太學狀》:“然臣等竊見國家自置太學十數年間,生徒日盛,常至三四百人。” 金 元好問 《<十七史蒙求>序》:“教授生徒,必使知己之所知,能己之所能。” 郭沫若 《盲腸炎·一個偉大的教訓》:“我自己對於經濟的智識,原不過是一個初等國小的生徒,我的見解當然是不能作數。”
(2). 唐 代科舉取士制度之一。《新唐書·選舉志上》:“取士之科,多因 隋 舊,然其大要有三:由學館者曰生徒;由州縣者曰鄉貢;皆升於有司而進退之……其天子自詔者曰制舉,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精能
精通熟練。 唐 皇甫湜 《韓文公墓志銘》:“然而栗密窈眇,章妥句適,精能之至,入神出天。”《儒林外史》第三九回:“ 郭孝子 武藝精能,少年與我齊名,可惜而今和我都老了。” 清 吳偉業 《汲古閣歌》:“搜求遺逸懸金購,繕寫精能鏤板工。”
神逸
(1).謂文思活躍。《舊唐書·文苑傳下·李翰》:“為文精密,用思苦澀。常從 陽翟 令 皇甫曾 求音樂,每思涸則奏樂,神逸則著文。”
(2).神奇超逸。 宋 蘇軾 《畫水記》:“ 唐 廣明 中,處士 孫位 始出新意,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稱神逸。”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山谷下》:“ 張長史 草書頽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態自足,號稱神逸。”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賓退雜識》:“尾有 宣和 二篆書,與 趙 本又不同,而字畫之神逸迥出諸家之上,或即 賈 刻原本歟!”
妙理
精微的道理。 三國 魏 曹植 《漢二祖優劣論》:“通黃中之妙理,韜亞聖之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尋崔戢李封》詩:“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金 王若虛 《揖翠軒賦》:“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黃鷟來 《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詩:“捶鉤暢玄旨,妙理窮指摘。”
無上
沒有比它更高的
無上榮耀
禪機
佛家禪宗所傳播的機要秘訣
聽曲文寶玉悟禪機。——《紅樓夢》
剎那
極短的時間;一念之間
天外
(1).天之外。極言高遠。 戰國 楚 宋玉 《大言賦》:“方地為車,圓天為蓋,長劍耿耿倚天外。”
(2).謂極遠的地方。 唐 岑參 《送崔子還京》詩:“匹馬西從天外歸,揚鞭只共鳥爭飛。” 戴望舒 《示長女》詩:“然後,緬想著天外的父親,把疲倦的頭擱在小小的繡枕。”
(3).謂意想不到之處。《後漢書·西域傳論》:“神跡詭怪,則理絶人區;感驗明顯,則事出天外。”
宮闕
古時帝王所居住的宮殿。因宮門外有雙闕,故稱宮闕
太行、碣石之間,宮闕小陵之所在。——明· 顧炎武《復庵記》
仙山
(1).仙人居住的山。 唐 劉禹錫 《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詩:“ 三鄉 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2).比喻遠離市廛的幽靜所在。 明 高濂 《玉簪記·幽情》:“芳草掩重門,住仙山欲避 秦 ,門前怕有漁郎問。”參見“ 仙山樓閣 ”。
臥遊
指欣賞山水畫、遊記、圖片等代替遊覽
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宋史·宗炳傳》
滿壁江山作臥遊。——倪瓚《顧仲贄見訪》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惝恍
(1) 失意;不愉快
步徒倚而遙思兮,怊惝恍而乖懷。——屈原《遠遊》
(2) 模糊不清;恍惚
視眩眠而無見兮,聽惝恍而無聞。——《史記》
落日
夕陽
半弓
(1).半弓形。形容弦月。 唐 元稹 《春》詩:“晝漏頻加箭,宵暉欲半弓。” 元 郭鈺 《和羅習之見寄因簡劉淵》:“古陂浄瀉鞦韆頃,歸路斜分月半弓。”
(2).半弓之地。形容面積很小。弓,舊時丈量地畝的計算單位。一弓等於五尺。 宋 楊萬里 《閒居初夏午睡起》詩:“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嬾開。” 潘飛聲 《移居橫浜橋》詩:“擬闢半弓地,補種園中蔬。”
(3).俗以“一虎口”(約五寸)為一弓。半弓約二三寸。舊時用以形容婦女纏過的小足。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一折:“袖兒籠,指十蔥;裙兒簌,鞋半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