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大地陽和淑景韶,潛蘇土脈應風條。

洪鈞普扇百昌序,大造均舒萬物調。

翠輦臨耕旗閃爍,金輿載駕玉鎪雕。

行行西苑停鸞輅,泛泛天池盪畫橈。

帝耒四推膏壤沃,皇躬一垡甫田遙。

先期已見寅恭懋,終畝還思教澤饒。

種布期生連理穗,壟開願長九岐苗。

追思聖祖觀耕地,卻值吾皇演禮朝。

豐稔歲功九有遍,太和景象萬方昭。

放勛久頌堯功茂,恊帝重瞻舜德超。

詩詞問答

問:《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蕭韻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三

參考注釋

大地

(1)

(2) 地面;地球表面廣闊的土地

大地回春

(3) 代指地球

和淑

溫和美好。 宋 洪邁 《夷堅丙志·星宮金鑰》:“到一大城,瑤宮珤砌,佳麗列屋,氣候和淑,不能分晝夜。”

土脈

亦作“ 土脈 ”。語出《國語·周語上》:“農祥晨正,日月底於天廟,土乃脈發。” 韋昭 註:“脈,理也。”此謂土壤開凍鬆化,生氣勃發,如人身脈動。後以“土脈”泛指土壤。 唐 韓愈 《苦寒》詩:“雪霜頓銷釋,土脈膏且黏。” 宋 曾鞏 《諸寺觀祈雨文》:“春氣已中,農功方急,而膏澤未洽,土脈尚乾。” 元 翁合老 《春日田園雜興》詩:“土脈正融催觳觫,林陰微合聽鉤輈。” 清 唐甄 《潛書·性才》:“十月之間,陽雖存而不用,不能疏土脈,鼓萬物,謂之無陽。”

見“ 土脈 ”。

風條

(1).傳說中的草名。《山海經·中山經》:“有草焉,其狀如蓍,赤葉,而本叢生,名曰風條,可以為簳。”一本作“夙條”。

(2).風中的枝條。 宋 辛棄疾 《烏夜啼》詞:“晚花露葉風條,燕飛高。” 明 高啟 《夜坐天界西軒》詩:“煙幔螢微度,風條蟬罷喧。”

洪鈞

(1).指天。《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之二》:“洪鈞陶萬類,大塊稟羣生。” 李善 註:“洪鈞,大鈞,謂天也;大塊,謂地也。言天地陶化萬類,而羣化稟受其形也。” 唐 鄭絪 《奉和武相公省中宿齋酬李相公見寄》:“洪鈞齊萬物,縹帙整羣書。” 清 陳夢雷 《告都城隍文》:“勅封都城隍正神,既能節陰宣陽佐洪鈞於宇宙,必當扶忠褫佞植正氣於乾坤。”

(2).比喻國家政權。 唐 李德裕 《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黃滔 《南海韋尚書啟》:“將以鏘履聲而朝紫殿,擴心秤而啟洪鈞。” 宋 司馬光 《和始平公夢中有懷歸之念作詩始得兩句而寤因足成一章》:“元宰撫洪鈞,四海可熏灼。”

百昌

指各種生物。《莊子·在宥》:“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猶百物也。” 清 王夫之 《連珠》之三:“百昌有所自興,八音有所自兆。”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設有人,謂 中國 人之所崇拜者,不在無形而在實體,不在一宰而在百昌,斯其信崇,即為迷妄,則敢問無形一主,何以獨為正神?”

大造

(1).大功勞;大恩德。《左傳·成公十三年》:“ 文公 恐懼,綏靜諸侯, 秦 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於西也。”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則幕府無德於 兗 土之民,而有大造於 操 也。”《三國志平話》卷上:“專令 張飛 持書遠見,倘蒙大造,特為解圍。非特 劉備 蒙恩,抑且生靈受惠。”

(2).指天地,大自然。 南朝 宋 謝靈運 《宋武帝誄》:“業盛曩代,惠侔大造,澤及四海,功格八表。” 唐 劉長卿 《重推後卻赴嶺外待進止寄元侍郎》詩:“大造功何薄,長牟氣尚冤。” 明 李東陽 《殿試讀卷東閣次都憲屠公韻》:“文章妙極寰區選,陶冶同歸大造仁。” 清 黃景仁 《大造》詩:“大造視羣生,各如抱中兒。”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翠輦

飾有翠羽的帝王車駕。《北史·突厥傳》:“ 啟人 奉觴上壽,跪伏甚恭。帝大悅,賦詩曰:‘ 鹿塞 鴻旗駐, 龍庭 翠輦回。’” 唐 李賀 《追賦畫江潭苑》詩之一:“行雲霑翠輦,今日似 襄王 。” 元 虞集 《和馬侍御西山口占》:“岧嶢宮殿水西頭,春日時聞翠輦游。” 清 洪昇 《長生殿·冥追》:“這不是羽蓋飄揚,鸞旌蕩漾,翠輦嵯峨!”

閃爍

(1) 光亮晃動不定、忽明忽暗

房屋的窗戶上閃爍著黃色的燈光

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老山界》

(2) 說話隱晦躲閃,不肯明確說出

閃爍其詞

金輿

(1).亦作“ 金轝 ”。帝王乘坐的車轎。《史記·禮書》:“人體安駕乘,為之金輿錯衡,以繁其飾。” 唐 黃滔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初其 漢 殿如子, 燕 城若讎,驅鐵馬以飛至,觸金輿而出遊。” 明 方孝孺 《蜀王殿下賜行廚酒膳奉謝》詩:“ 秦 民擁路觀金轝,口稱盛德目睢盱。”

(2).喻指宮闈。 姚錫鈞 《春聲自序》:“上之載秘記於金輿,下焉採閭巷之瑣語。”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西苑

即北京的三海(北海、中海、南海)

深居西苑。—— 清· 張廷玉《明史》

鸞輅

天子王侯所乘之車。《呂氏春秋·孟春紀》:“天子居青陽左個。乘鸞輅,駕蒼龍。” 高誘 註:“輅,車也。鸞鳥在衡,和在軾,鳴相應和。後世不能復致,鑄銅為之,飾以金,謂之鸞輅也。”《梁書·長沙嗣王業傳》:“ 天監 元年,追崇丞相,封 長沙郡王 ,諡 宣武 ,給九旒、鸞輅、輼輬車。” 清 納蘭性德 《憶江南》詞:“ 江 南憶,鸞輅此經過。”

泛泛

(1) 蕩漾的樣子,浮動的樣子泛泛其景。——《詩·邶風·二子乘舟》

(2) 又

泛泛楊舟。

(3) 不深入;平平常常

泛泛之交

天池

(1).海。《莊子·逍遙遊》:“ 南冥 者,天池也。” 成玄英 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 韓愈 《應科目時與人書》:“天池之濱,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2).天上 仙界 之池。 唐 韓愈 《漫作》詩之一:“ 玄圃 珠為樹,天池玉作砂。” 明 李東陽 《與李中舍應正同飲時暘邸》詩:“又如驟天馬,霧鬣天池通。”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之四:“神物在天池,煙雲與吞吐。”

(3).指山頂之池。 唐 杜甫 《天池》詩:“天池馬不到,嵐壁鳥纔通。” 宋 范仲淹 《天池》詩:“岳頂見天池,神異安可度。”

(4).星名。《晉書·天文志上》:“九坎間十星,曰天池。”

(5).穴位名。即承漿。參見“ 承漿 ”。

畫橈

有畫飾的船槳。 唐 方乾 《採蓮》詩:“指剝春蔥腕似雪,畫橈輕撥蒲根月。” 宋 賀鑄 《清平樂》詞之二:“幾時一葉蘭舟,畫橈鴉軋東流。” 明 徐禎卿 《青門歌送吳郎》:“千里 淮 流雙畫橈, 廣陵 驛前逢暮潮。”

四推

古代皇帝躬耕有三推之禮,是表示重農而舉行的一種儀式。歷代相沿,至 清 胤禎 ( 雍正 )又加一推,以後相沿為四推。見《清通典·禮吉四》。參見“ 三推 ”。

膏壤

肥沃的土地。《史記·貨殖列傳》:“ 關中 自 汧 雍 以東至 河 華 ,膏壤沃野千里。” 三國 魏 曹植 《喜雨》詩:“喜種盈膏壤,登秋必有成。” 唐 司空圖 《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記》:“故其水皆渾而悍暴難制,然左輔土田,賴之為膏壤,堰雖勞,不可廢也。”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及見形見勢絀,有百敗,無一勝,所失膏壤方數千里。”

甫田

(1).大田。《詩·齊風·甫田》:“無田甫田,維莠驕驕。” 孔 傳:“甫,大也。”《漢書·禮樂志》:“登成甫田,百鬼迪嘗。” 顏師古 註:“甫田,大田也……言此粢盛,皆因大田而登成,進於祀所,而為百神所歆饗也。” 晉 陸機 《瓜賦》:“殷中和之淳祜,播滋榮於甫田。” 明 何景明 《雨頌》:“甫田之坼,陰液膏之。”

(2).《詩·齊風》篇名。 朱熹 以為詩的主旨是“戒時人厭小而務大,忽近而圖遠。將徒勞而無功也”。後引為戒“務大而無功”的典實。 明 范濂 《觀濠堂記》:“ 顧 君務廣其地,越數十餘年,志猶未竟,識者不無《甫田》之譏。”

(3).《詩·小雅》篇名。《詩·小雅·甫田序》云:“《甫田》刺 幽王 也,君子傷今而思古焉。”後用為傷今思古的典實。 漢 劉向 《說苑·復恩》:“ 晉 文公 出亡,周流天下, 舟之僑 去 虞 而從焉。 文公 反國,擇可爵而爵之,擇可祿而祿之, 舟之僑 獨不與焉……遂歷階而去。 文公 求之不得,終身誦《甫田》之詩。”

古澤藪名。《詩·小雅·車攻》:“東有 甫 草,駕言行狩。” 鄭玄 箋:“ 甫 草者, 甫田 之草也。 鄭 有 甫田 。” 陸德明 釋文:“ 鄭 音‘補’,謂 圃田 , 鄭 藪也。” 朱熹 集傳:“今 開封府 中牟縣 西 圃田澤 是也。”

先期

(1) 在預定的某個日期以前

代表團的部分團員已先期到達

(2) 在事情發生或進行之前;規定的日數

寅恭

恭敬。 宋 范仲淹 《謝轉禮部侍郎表》:“臣敢不夕惕三省,寅恭一心,進則盡憂國憂民之誠,退則處樂天樂道之分!”《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帝親習封禪儀於 崇德殿 。初,禮官言帝王無親習之文,帝曰:‘朕以達寅恭之意,豈憚勞乎!’” 明 李東陽 《約齋記》:“比予校文南畿,公寔主聘薦,周旋閲月。寅恭如一,日見其衣服輿乘不飾華飭。”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筮仕·四六小啟式》:“無任寅恭,仰祈丙鑒。”

終畝

謂耕盡全部田畝。古代於立春日,天子行始耕之儀,公卿以下亦耕數鍬,然後庶民盡耕之。《國語·周語上》:“王耕一墢,班三之,庶民終於千畝。” 韋昭 註:“終,盡耕之也。” 晉 潘岳 《藉田賦》:“三推而舍,庶人終畝。”

教澤

教化或教育的恩澤。《戰國策·齊策六》:“ 田單 之愛人!嗟,乃王之教澤也!”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不知 孔子 教澤之遠自然遍及三千七十,以至萬萬世之同守斯文一脈者,乃學其講道學,聚徒眾,收門生,以博名高,圖富貴。” 嚴復 《有如三保》:“且外人常謂以中土士夫今日之居心行事而言,則三千年教澤,結果不過如是。”

連理

(1) 不同根的草木、枝幹連生在一起

東平陸上言木連理。——《後漢書·安帝紀》

(2) 比喻恩愛夫妻

結為連理

連理枝:象徵至死不渝的愛情

追思

回想;回憶

追思往昔

聖祖

(1).帝王的先祖。多特指開國的高祖。《漢書·王子侯表上》:“大哉,聖祖之建業也!後嗣承序以廣親親。”《孔子家語·賢君》:“ 孔子 曰:‘昔者 夏桀 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聖祖之道,壞其典法,廢其世祀。’”《晉書·樂志上》:“赫赫太上,巍巍聖祖。” 明 何景明 《送劉御史按淮陽諸郡》詩:“臺臣今按地,聖祖舊開疆。”

(2).對 老子 的尊稱。道教本稱 老子 為 太上老君 。 唐高宗 時追尊為 太上玄元皇帝 ,至 玄宗 時又加號為 大聖祖玄元皇帝 。 宋真宗 時,因 唐 故事,上徽號為 九天司命天尊 ,後又追尊為 聖祖天尊大帝 。世因簡稱“聖祖”。 唐 王維 《賀古樂器表》:“伏惟 開元 天寳 聖文 神武應道皇帝 陛下,居皇建之極中,得混成之大道;奉先天之 聖祖 ,玄化協於無為;育率土之羣生,至仁侔於陰騭。”

耕地

可以耕種的田地

演禮

清 時新登仕籍者在引見前一天須赴吏部演習引見時的禮節,稱為演禮。 俞樾 《茶香室續鈔·正音書院》引 清 施鴻保 《閩雜記》:“夫伊等以現登仕籍之人,經赴部演禮之後,其敷奏對揚,仍有不可通曉之語,則赴任他省,又安能宣讀訓諭,審斷詞訟,皆歷歷清楚,使小民共曉乎?”《官場現形記》第二六回:“看看已到了引見之期,頭天赴禮部演禮。”

稔歲

猶稔年。豐年。 唐 耿湋 《東郊別業》詩:“晚雷期稔歲,重霧報晴天。”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六一居士上》:“蓋蝗遺子於地,若雪深一尺,則入地一丈,麥得雪則資茂而成稔歲;此老農之語也。”

九有

(1).九州。《詩·商頌·玄鳥》:“方命厥後,奄有九有。” 毛 傳:“九有,九州也。”《三國志·蜀志·郤正傳》:“今三方鼎跱,九有未乂,悠悠四海,嬰丁禍敗。” 前蜀 貫休 《行路難》詩:“九有茫茫共 堯 日,浪死虛生亦非一。” 清 黃遵憲 《感事》詩之二:“茫茫九有古 禹 域,南北東西盡戎狄。”參見“ 九州 ”。

(2).佛教語。指眾生輪迴之三界九地。 唐 王勃 《釋迦佛賦》:“恩霑九有,行洽三無。” 明 陳士元 《象教皮編·名教》:“九有者,四禪、四定為八地,合欲界一地為九有也,因果不忘,故名為有。”

和景

(1).春天宜人的景色。 南朝 宋 鮑照 《謝假啟》:“嘆息和景,掩淚春風。”

(2).特指春天某種景色。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春時景略》:“景曰媚景,和景,韶景。”

萬方

(1) 指各地;四方

(2) 指形態多種多樣

儀態萬方

(3) 種種方法;各個方面

放勛

見“ 放勛 ”。

亦作“ 放勛 ”。帝 堯 名。《書·堯典》:“曰若稽古, 帝堯 曰 放勛 。” 陸德明 釋文引 馬融 云:“ 放勛 , 堯 名。” 蔡沉 集傳:“放,至也……勛,功也。言 堯 之功大而無所不至也。”《史記·五帝本紀》:“帝 堯 者, 放勛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唐 皮日休 《河橋賦》:“迨乎 放勛 之世, 重華 之年,其水懷山,其波浸天。” 明 張居正 《承天大志紀贊·龍飛紀》:“開泰運,恢帝紘,視 放勛 有光焉。” 章炳麟 《哀韓賦》:“惟 放勛 之焦嶢兮,四凶終其天祿。”

詩詞推薦

  • 對菊成詠

    趙蕃宋代〕城陰何有唯蓬翳,為乏人工欠除剃。連朝陰雨早始晴,照眼黃花驚嘒嘒。結根失所少陵悲,晚何用好退之詩。那知
  • 萬年春

    王吉昌元代〕浩氣流行,綿綿擁簇真禪定。頤神興。杳冥難醒。凝結玄黃孕。造化圓空,剔透靈台瑩。能常應。木童形勝。穩步
    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原文_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庾公樓

    袁說友宋代〕危樓千尺俯江津,天外飛帆點點勻。作此雄觀真壯士,奈何猶說污人塵。
    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原文_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劉學錄之建陽

    陳宓宋代〕馬蹄千里踏春風,為愛河陽制錦工。首重儒宗新像設,不妨特地拜文公。
    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原文_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的賞析_古詩文
  • 江城子 歌者張氏,戴仲德仲本時以茶謁其家

    舒頔元代〕戴郎昆仲太風流。翠娥愁。解貂裘。醉中摸索玉搔頭。繡被*香肌粉滑,雲作帳,月為鉤。茅庵權當小秦樓。意綢
  • 至趙北口作

    乾隆清代〕幅員昔日那堪論,趙北燕南此設關。直隸今司一總督,姬周古割幾區寰。淀惟就下分左右,路所必經熟往還。去歲
  • 詠雪得光字

    張嵲宋代〕東皇攜春來,屬車載霓裳。迴風作妙舞,雜佩鳴珠璫。千官玉筍班,再拜稱瑤觴。酒罷各分端,圭琮粲琳琅。浩蕩
  • 寄題周功父溪園三詠嫣然亭

    張栻宋代〕聞說亭花好,居然似蜀鄉。色深姿不俗,香淡意能長。高燭留深夜,輕陰護晚芳。何心較桃李,只擬答春光。
  • 楊柳枝詞五首

    姚合唐代〕黃金絲掛粉牆頭,動似顛狂靜似愁。遊客見時心自醉,無因得見謝家樓。葉葉如眉翠色濃,黃鶯偏戀語從容。橋邊
    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原文_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頌古

    釋道顏宋代〕得入門,在門外。說向人,人不會。更高聲,我耳背。
    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原文_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閒居即事

    王炎宋代〕稍稍開三徑,徐徐辦一廛。歸來非失計,老去只隨緣。旋蠟登山屐,時操泛月船。生涯且如此,蕭散樂餘年。
  • 早秋遊靈岩

    聞人滋宋代〕憑欄山翠濕蒙蒙,佛閣依然水殿風。欲採蓮花何處所,年年金井落梧桐。
    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原文_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的賞析_古詩文
  • 乞霜柑

    釋祖可宋代〕殊非海外羅浮樣,亦勝洞庭霜後黃。此實君家能獨有,何時分餉齒牙香。
  • 讀漢書二首

    楊萬里宋代〕乃祖寬仍豁,曾孫察作明。不將囊底智,分減及元成。
    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原文_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的賞析_古詩文
  • 貧甚戲作絕句

    陸游宋代〕讀書但覺慚輪扁,補吏非能去箭張。白髮歸為林下叟,固應飢下饜糟糠。
    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原文_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閒步過芳菲園

    陳堯佐宋代〕盡日芳菲園,不見芳菲好。茂草與斜陽,脈脈情多少。
  • 題故將軍莊

    李端唐代〕曾將數騎過桑乾,遙對單于飭馬鞍。塞北征兒諳用劍,關西宿將許登壇。田園蕪沒歸耕晚,弓箭開離出獵難。唯有
  • 和張器先十絕

    楊萬里宋代〕誰雲涸轍困波臣?合脫青鞋立縉紳。寄與有司高著眼,後來文格待渠新。
  • 泛舟分韻是橫字

    胡仲弓宋代〕艤舟迷近遠,鷗鷺許同盟。潮落沙仍漲,風晴浪不驚。一川平野秀,增嶺斷雲橫。後約何時再,吟篷臥月明。
  • 題周鯤山水

    乾隆清代〕雲峰霜葉斗蒼紅,讀易蕭齋煙靄中。為問輕舟行近遠,秋波遙送一帆風。
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原文_辛亥仲春上幸豐澤園演耕耤禮上躬四推命臣等終畝恭擬應制十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