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何肅之

作者:李彭 朝代:宋代

別何肅之原文

吾黨何水曹,明窗飽書傳。

筆頭夢緗桃,秀句出黃絹。

胸中萬壑冰,璧月共凝遠。

未受沈范知,苦乏崔魏見。

效官三徑資,立節九秋乾。

隨牒修水濆,未減潘懷縣。

誰知舞文吏,抱牘進鳧雁。

煩苛困疲民,欲作摶沙散。

談笑罷追胥,老稚無遺患。

春風吹城隅,花柳俱紛衍。

胡為動歸艎,徑去不受挽。

病夫臥幽園,念離情莫遣。

營詩持送君,愁雲橫絕巘。

詩詞問答

問:別何肅之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別何肅之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參考注釋

吾黨

(1).我的同鄉。《論語·子路》:“ 葉公 語 孔子 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邢昺 疏:“言吾鄉黨中有直身而行者。”

(2).猶吾輩,吾儔。 唐 賈島 《石門陂留辭從叔謩》詩:“何時臨澗柳,吾黨共來攀?” 嚴復 《論世變之亟》:“究吾黨之所為,蓋不至於滅四千年之文物。”

(3).我們的政黨。 孫中山 《在梧州對 * 員的演說》:“吾黨之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三種。”

何水曹

南朝 梁 詩人 何遜 ,曾任 建安王 水曹、行參軍兼記室,後世因稱為 何水曹 。見《南史·何遜傳》。 唐 杜甫 《北鄰》詩:“愛酒 晉 山簡 ,能詩 何水曹 。”參見“ 何水部 ”。

書傳

(1).著作;典籍。《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括 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 ﹞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新唐書·方技傳·王遠知》:“ 遠知 少警敏,多通書傳,事 陶弘景 ,傳其術,為道士。”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二:“ 成岫 ,字 雲友 , 錢塘 人,略涉書傳。手談齒句,鬭茗彈絲,並皆精妙。”

(2).有關《尚書》經義的傳述解釋。如 明 劉三吾 等撰有《書傳會選》、 胡廣 等撰有《書傳大全》。

謂以文字書札傳述;傳遞書信。《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王稽 遂與 范雎 入 鹹陽 。已報使,因言曰:‘ 魏 有 張祿 先生,天下辯士也。曰“ 秦王 之國危於累卵,得臣則安,然不可以書傳也。”臣故載來。’” 唐 杜荀鶴 《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詩:“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鶴書傳海畔洲。”

筆頭

(1).筆上用以書寫的部分。 唐 杜牧 《池州清溪》詩:“何物賴君千遍洗,筆頭塵土漸無痕。” 宋 楊萬里 《新路店道中》詩:“染得筆頭生五色,急將描取入詩筒。”《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五回:“順手拿起一枝筆……拔去筆套一看,卻又是沒有筆頭的。”

(2).謂寫作。 唐 陸餘慶 子《嘲父》詩:“ 陸餘慶 ,筆頭無力觜頭硬,一朝受辭訟,十日判不竟。” 宋 朱淑真 《讀史》詩:“筆頭去取萬千端,後世遭它恣意瞞。”

(3).指書面。 王西彥 《病人》:“我們在筆頭上和口頭上,不是總愛高呼文化下鄉嗎?”

緗桃

見“ 緗核桃 ”。

秀句

優美的文句。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奇章秀句,往往警遒。” 唐 杜甫 《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禦判官》詩:“題詩得秀句,札翰時相投。” 宋 梅堯臣 《寄題時上人碧雲堂》詩:“何此啟虛堂,定知迎秀句。” 清 龔自珍 《自春徂秋得十五首》之三:“名理孕異夢,秀句鐫春心。”

黃絹

(1).黃色之絹。 唐 許渾 《甘露寺感事貽同志》詩:“青山盡日尋黃絹,滄海經年夢絳紗。” 南唐 陳陶 《題贈高閒上人》詩:“鴛鷺輸黃絹,場壇遶白苹。”《花月痕》第四八回:“六逆妻妾,喚做主娘,黃絹蓋頭,騎馬跣足,這全是 粵 西 西溪峒 村媼。”

(2).見“ 黃絹幼婦 ”。

(3).謂隱語。 唐 馮翊子 《桂苑叢談·班支使解大明寺語》:“﹝獨 班 支使曰﹞得非‘ 大明寺 水天下無比’八字乎?眾皆恍然曰:黃絹之奇智亦何異哉?”

(4).佛教之經卷。 唐 寒山 《詩》之一二一:“囊里無青蚨,篋中有黃絹。”絹,一本作“ 卷 ”。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狀態。《孟子·離婁上》:“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史記·蘇秦列傳》:“是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彊弱,內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詩:“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臉上一團正氣,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

璧月

月圓像璧一樣。對月亮的美稱

凝遠

凝重深遠。《陳書·蕭允傳》:“ 允 少知名,風神凝遠,通達有識鑒。”《新唐書·宋璟傳》:“ 璟 風度凝遠,人莫涯其量。”《剪燈餘話·幔亭遇仙錄》:“次早,果有褒衣巍冠、瑤琚玉佩者七人至,皆風度凝遠,氣象超凡。”

沈范

南朝 梁 詩人 沉約 、 范雲 的並稱。 沉約 曾領中書令遷尚書令, 范雲 曾領太子中庶子遷尚書右僕射。 唐 杜甫 《解悶》詩之四:“ 沉 范 早知 何水部 , 曹 劉 不待 薛郎中 。” 唐 李商隱 《漫成》詩之三:“此時誰最賞, 沉 范 兩尚書。”

效官

(1).授官。《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宣王 有志,而後效官。” 杜預 註:“效,授也。”《晉書·阮籍嵇康等傳論》:“通其旁徑,必彫風俗;召以效官,居然屍素。”

(2).引申指做官。 南朝 梁 江淹 《拜中書郎表》:“臣幼乏篆刻,長睽圖史,智罕效官,志闋從政。”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我本山中人,誤為時網牽,牽率使讀書,推挽令效官。”

三徑

亦作“ 三逕 ”。 晉 趙岐 《三輔決錄·逃名》:“ 蔣詡 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從之游。”後因以“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晉 陶潛 《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竹猶存。” 唐 蔣防 《題杜賓客新豐里幽居》詩:“退跡依三逕,辭榮繼二 疏 。” 宋 蘇軾 《次韻周邠》:“南遷欲舉力田科,三徑初成樂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邊掛著一副對聯是:一簾秋影淡於月,三徑花香清欲寒。”

立節

樹立節操。《淮南子·氾論訓》:“ 季襄 、 陳仲子 立節抗行,不入洿君之朝,不食亂世之食,遂餓而死。”《後漢書·朱穆傳》:“公卿共表 穆 立節忠清,虔恭機密,守死善道,宜蒙旌寵。” 唐 聶夷中 《胡無人行》:“男兒徇大義,立節不沽名。”

九秋

(1).指秋天。 晉 張協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鳴飇。” 南朝 宋 謝靈運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蕭索。” 唐 杜甫 《月》詩:“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華羅庚 《病中斗·寄老戰友》詩:“我身若蒲柳,難經九秋風。”

(2).指九月深秋。 唐 陸暢 《催妝五首》之一:“聞道禁中時節異,九秋香滿鏡臺前。”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一折:“為甚么桃花向三月奮發、菊花向九秋開罷?” 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昌黎集》:“菊有黃華則九秋矣,故秋懷以是終也。”

(3).九年。 漢 張衡 《南都賦》:“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 唐 劉禹錫 《謫九年賦》:“古稱思婦,已歷九秋,未必有是,舉為深愁。” 傅尃 《次韻和湘荃、夢蘧聯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夢,一夜西風滿地霜。”

(4).曲名。 晉 陸機 《日出東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隨牒

據以授官的委任狀。《漢書·匡衡傳》:“ 平原 文學 匡衡 材智有餘,經學絶倫,但以無階朝廷,故隨牒在遠方。” 顏師古 註:“隨牒,謂隨選補之恆牒,不被超擢者。” 宋 陸游 《夜讀<岑嘉州詩集>》詩:“晚途有奇事,隨牒得補處。” 清 錢謙益 《河南按察司按察使盧維屏授通議大夫制》:“爾自筮仕以還,皆用隨牒平進,可謂不汲汲矣。”

水濆

沿河高地;水邊。 明 吾邱瑞 《運甓記·諸賢渡江》:“長亭傍水濆,見 碧霞祠 里笑語輕盈,遊人如蟻。” 清 唐孫華 《上巳日同西土浩如及頤兒游淮雲寺》詩:“何處湔裙好,相攜到水濆。”

舞文

見“ 舞文弄法 ”。

抱牘

抱持案牘。謂辦理公文。 宋 黃庭堅 《僧景宣相訪寄法王航禪師》詩:“抱牘稍退鳧鶩行,倦禪時作橐駝坐。” 明 袁宏道 《與皇甫二泉書》:“抱牘之苦,甚於抱病;簿領之趣,惡於藥餌。”

鳧雁

亦作“ 鳧鴈 ”。1.野鴨與大雁。有時單指大雁或野鴨。《荀子·富國》:“然後飛鳥鳧雁若煙海。”《楚辭·九辯》:“鳧鴈皆唼夫粱藻兮,鳳愈飄翔而高舉。”

(2).鴨與鵝。 唐 溫庭筠 《商山早行》詩:“因思 杜陵 夢,鳧雁滿回塘。”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朱雀門外街巷》:“近東即 迎祥池 ,夾岸垂楊、菰蒲、蓮荷,鳧雁游泳其間。”

煩苛

繁雜苛細。多指法令。《漢書·文帝紀》:“ 漢 興,除 秦 煩苛,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哀痛絲綸切,煩苛法令蠲。” 嚴復 《原強》:“其自由平等以觀之,其捐忌諱,去煩苛,決壅蔽,人人得其意。”

疲民

(1).疲睏之民。《管子·幼官》:“數戰則士疲,數勝則君驕;驕君使疲民則國危。” 唐 姚合 《送李起居赴池州》詩:“天子念疲民,分憂輟侍臣。” 宋 曾鞏 《泰山祈雨文》:“念此疲民,弊於征斂,方歲之富,食常不足。”

(2).使民窮困。《左傳·成公十六年》:“今 楚 內棄其民,而外絶其好……奸時以動,而疲民以逞。”

摶沙

(1).捏沙成團。比喻聚而易散。 宋 蘇軾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親友如摶沙,放手還復散。” 明 無名氏 《贈書記·訂盟聞難》:“暫時聚首似摶沙,好事多磨莫浪嗟。”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滬瀆唱和詩序》:“時霜蟹初肥,因招集行館中,飲酒賦詩。乃不數日即為摶沙之散。”

(2).比喻團結人民。 清 秋瑾 《感懷》詩:“摶沙有願興亡 楚 , 博浪 無椎擊暴 秦 。”

談笑

說笑;又說又笑

談笑有鴻儒。——唐· 劉禹錫《陋室銘》

談笑間。——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追胥

(1).謂逐寇捕盜。《周禮·地官·小司徒》:“以比追胥。” 賈公彥 疏:“追,逐寇也;胥,伺捕盜賊也。” 宋 曾鞏 《與北京韓侍中啟》之二:“耗神明於簿領,疫精思於追胥。”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七:“追胥,守望之役也。”

(2).謂追租的公差。《宋史·食貨志上二》:“農者未穫,追胥旁午。” 宋 陸游 《戊申嚴州勸農文》:“所冀追胥弗擾,墾闢以時。” 金 趙元 《鄰婦哭》詩:“追胥夜至星火急, 并州 運米 雲中 行。”

老稚

老幼。老人和小孩。《孟子·滕文公上》:“使老稚轉乎溝壑,惡在其為民父母也?”《新唐書·循吏傳·裴懷古》:“人知其還,攜扶老稚出迎。” 宋 蘇軾 《次前韻再送周正孺》:“遙知 句谿 路,老稚相扶擁。”

遺患

留下禍患

養虎遺患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城隅

(1).城牆角上作為屏障的女牆。《周禮·考工記·匠人》:“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鄭玄 註:“城隅謂角浮思也。” 孫詒讓 正義:“角浮思者,城之四角為屏以障城,高於城二丈,蓋城角隱僻,恐奸宄踰越,故加高耳。” 漢 張衡 《東京賦》:“經途九軌,城隅九雉。” 清 姜宸英 《湛園札記》以為:“城隅即今城上譙樓。”

(2).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曠處。《詩·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晉 盧諶 《贈崔溫》詩:“逍遙步城隅,暇日聊游豫。” 唐 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種甘樹》詩:“手種黃甘二百株,春來新葉徧城隅。” 清 厲鶚 《東城雜記·藥園送春句》:“ 藥園 在東城隅,與 皋園 相望。”

花柳

(1) 鮮花楊柳

花柳的巷,管弦的樓。——《西遊記》

(2) *

(3) 妓女

(4) 花柳病的省稱

胡為

何為,為什麼。《詩·邶風·式微》:“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禮記·檀弓上》:“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漢書·黥布傳》:“胡為廢上計而出下計?” 顏師古 註:“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宋 蘇軾 《鄭州別後馬上寄子由》詩:“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嗟我胡為在塵網,遠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畫夢錄·扇上的煙雲》:“你這些話又胡為而來?我一點兒也不能追蹤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為;任意亂來。《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個宰相,他在下位之時,也著實有名有譽的,後來大權到手,任性胡為,做錯了事,惹得萬口唾駡,飲恨而終。”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二折:“由他閒戲,任你胡為。”《紅樓夢》第一一一回:“ 寳釵 聽著這話,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該給他行禮,但只老太太去世,咱們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為。’”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蓋 中國 藝術家,一向喜歡介紹 歐洲 十九世紀末之怪畫,一怪,即便於胡為,於是畸形怪相,遂瀰漫於畫苑。”

歸艎

猶歸舟。《文選·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唯待青江可望,候歸艎於春渚。” 李周翰 註:“艎,舟名,王乘也。” 宋 柳永 《玉蝴蝶·秋思》詞:“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艎。”

病夫

體弱多病的人

離情

(1).絕離 * 。《管子·國蓄》:“以正人籍謂之離情,以正戶籍謂之養贏。” 郭沫若 等集校:“《海王篇》‘藉於人,此隱情也’,《輕重甲篇》‘藉於萬民,是隱情也’,彼二篇言‘隱情’,此言‘離情’,離與隱可為互訓。蓋隱則離,離則隱矣。意謂使人絶離 * 也。”

(2).別離的情緒。《文選·任昉<出郡傳舍哭范僕射>詩》:“將乖不忍別,欲以遣離情。” 李善 註:“言將乖之初,不忍便訣;欲離少選之頃,以遣離曠之情也。” 唐 謝逸 《柳梢青》詞:“無限離情,無窮江水,無邊山色。” 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在志願軍就要跟他們分手的日子,深深的離情卻牽著他們的心。”

送君

鼓的別稱。 宋 無名氏 《致虛雜俎》:“瑟曰文鵠,笙曰采庸,鼓曰送君,鐘曰華由,磬曰洗東,皆仙樂也。”

愁雲

雲氣陰霾暗淡,比喻憂慮鬱悶的神情或淒涼的情景

愁雲滿面

橫絕

(1).橫越;橫度。《史記·留侯世家》:“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絶四海。” 唐 李白 《蜀道難》詩:“西當 太白 有鳥道,可以橫絶 峨眉 巔。” 清 姚瑩 《桐城麻溪姚氏登科記》:“ 黃河 之流,橫絶 中國 者,非一勺之源。”

(2).超絕,超出。 明 李東陽 《送蕭履庵詩序》:“時 履庵 尚未第,其清詞妙翰,橫絶時輩。” 清 曹寅 《送亮生游閩》詩之一:“橫絶文林世不知,誰供五木解嘲詩。”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故若 英 若 美 ,均假僵死植物之靈,以橫絶一世。”

詩詞推薦

  • 祝英台/祝英台近

    柴望宋代〕小船花兒,雙去花櫓。紅濕花海棠雨。燕子歸時,芳草暗南浦。自從翠袖香消,明璫聲斷,怕回首、舊尋芳處。向
    別何肅之原文_別何肅之的賞析_古詩文
  • 古田縣行覽呈劉無競

    戴復古宋代〕客游花縣自逍遙,百里風光在兩橋。語出桑陰鳩婦喜,身穿麥秀雉雛嬌。青山一任雲來去,綠水多為風動搖。上下
  • 進宮齋戒西直門道中作·其二

    乾隆清代〕隴麥青蔥谷吐芽,桔槔無藉慶農家。香風餅餌吹來好,早見炊煙幾縷斜。
  • 薛紹彭宋代〕看雲醒醉眼,乘月棹回瀾。
    別何肅之原文_別何肅之的賞析_古詩文
  • 千人洞

    胡梅所宋代〕天生岩穴受千人,隱隱巒深隔□塵。不識人間經幾劫,洞門依舊鎖閉雲。
  • 醜奴兒

    周邦彥宋代〕晚步芳塘新霽後。春意潛來,迤邐通窗牖。午睡漸多濃似酒。韶華已入東君手。嫩綠輕黃成染透。燭下工夫,泄漏
  • 古某宋代〕仙客有靈千古在,洞門無錀四時開。
  • 晴·其二

    乾隆清代〕旃室拈題憶保陽,興飛白戰韻鏗鏘。試看畢獻山靈技,莫怨新添旅客涼。入畫無舟休訪戴,烹茶有婢底慚羊。千林
  • 遣興

    鄭清之宋代〕舟車覆卻萬變,人雷動靜兩忘。蟲臂聽渠得失,羊腸何異康莊。
    別何肅之原文_別何肅之的賞析_古詩文
  • 鯸魚

    乾隆清代〕湖中藻荇蕃,蔓延叢累積。搴芼與銍艾,萌芽旋充斥。舟楫礙泛流,波瀾溷澄碧。是應例除莠,詢得一良策。鯸魚
  • 贈天童監寺

    袁燮宋代〕平生樸拙本無奇,珍重高人不我遺。自顧原無一滴水,何能復有兩篇詩。
    別何肅之原文_別何肅之的賞析_古詩文
  • 寄楊渭夫

    華岳宋代〕自愧材猷不足觀,獨於忠義死能幹。於陵風雨誰思漢,萬里腥膻誰報韓。眼到北盟常搵血,話殘南渡欲衝冠。如何
  • 總題

    葛紹體宋代〕車馬不來山意朴,市廛都遠土風淳。又無僧寺閒鐘鼓,流水聲中自有春。
  • 戲題關門

    岑參唐代〕來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羞見關城吏,還從舊路歸。
    別何肅之原文_別何肅之的賞析_古詩文
  • 素尚齋

    乾隆清代〕假山古亦真,山齋朴而素。拾級登岩齬,不過十餘步。書史伴清憩,所尚原吾故。司苑例綴燈,幾曾銀蠟炷。欲罷
  • 送歸善鄭主簿

    劉克莊宋代〕境勝多遺蹟,州貧異舊聞。雌堂方致士,矮屋可煩君。黃放無遐邇,朱勾有惰勤。嶺民如見問,白首布襦裙。
  • 點絳唇(崇陽野次)

    王炎宋代〕雨濕東風,誰家燕子穿庭戶。孤村薄暮。花落春歸去。浪走天涯,歸思縈心緒。家何處。亂山無數。不記來時路。
    別何肅之原文_別何肅之的賞析_古詩文
  • 【仙呂】點絳唇 中秋月

    朱庭玉〔元代〕可愛中秋,雨余天淨,西風送。晚雲歸洞,涼露沾衣重。  【混江龍】庾樓高望,桂華初上海涯東。秋光於宙,
  • 寄題玉霄峰葉涵象尊師所居

    皮日休唐代〕青冥向上玉霄峰,元始先生戴紫蓉。曉案瓊文光洞壑,夜壇香氣惹杉松。閒迎仙客來為鶴,靜噀靈符去是龍。子細
  • 雪中憶昔五首

    方回宋代〕憶昔華年氣似雲,雪湖終日醉醺醺。室家未有兒和女,賓主相忘我與君。豈信亂離生白髮,猶思歌笑調紅裙。扁舟
    別何肅之原文_別何肅之的賞析_古詩文
別何肅之原文_別何肅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