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耤禾詞四首·其二原文
由來穡典重為君,底事千秋稱漢文。
為有哀矜惻怛意,行知願即勵尊聞。
詩詞問答
問:耕耤禾詞四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耕耤禾詞四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耕耤禾詞四首·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八
參考注釋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典重
典雅莊重。 宋 李清照 《詞論》:“又 晏 苦無鋪敘; 賀 苦少典重; 秦 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杜甫》:“昔謂 杜 之典重, 李 之飄逸,神聖之際,二公造焉。” 明 方孝孺 《與蘇先生書》之三:“ 徐公 之文簡質典重,有渾然之氣。” 朱自清 《三家書店》:“所展覽的,幽默,秀美,粗豪,典重,各擅勝場。”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漢文
(1). 漢文帝 劉恆 的省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 漢文 中年,始舉賢良。” 唐 劉長卿 《長沙過賈誼宅》詩:“ 漢文 有道恩猶薄, 湘水 無情弔豈知?”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庶幾 貞觀 之年,刑措成風,不減 漢文 之世。”
(2).漢語;漢字。 南朝 梁 僧祐 《梵漢譯經音義同異記》:“或善梵義而不了漢音,或明漢文而不曉梵意。”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錢文敏》:“ 錢某 漢文優長,尚可寬貸。”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六》:“畫著幾方小圖,大意是罵主張廢漢文的人的。”
(3). 漢 代的文章。 清 胡廣 等《性理大全書·論文》:“ 韓 文力量,不如 漢 文, 漢 文不如 先秦 、 戰國 。”
(4).劍名。《東觀漢記·章帝紀》:“帝賜尚書劍各一,手署姓名: 韓稜 楚 龍泉, 郅壽 蜀 漢文。”
哀矜
哀憐;憐憫
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論語·子張》
惻怛
(1).哀傷。《禮記·問喪》:“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懣氣盛,故袒而踴之。”《後漢書·祭遵傳》:“征虜將軍 潁陽侯 遵 ,不幸早薨,陛下仁恩,為之感傷,遠迎 河 南,惻怛之慟,形於聖躬。”《舊唐書·岑文本傳》:“其夕, 太宗 聞嚴鼓之聲,曰:‘ 文本 殞逝,情深惻怛,今宵夜警,所不忍聞。’命停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老龍舡戶》:“狀中稱死者不下百餘,其千里無主者,更不知凡幾。公駭異惻怛,籌思廢寢。”
(2).猶惻隱。 宋 葉適 《樂清縣學三賢祠堂記》:“ 賈公 惻怛長者,惠貧恤孤。” 明 宋濂 《<杏庭摘稿>序》:“其發之於詩,和而不怨,平而不激,嚴而不刻,雅而不凡,庶幾忠厚惻怛,有三百篇之遺意者。”
(3).懇切。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一:“﹝ 杜甫 ﹞詩意與 狄昌 同,而其惻怛規戒,涵蓄不露,則大有逕庭矣。”《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國會為治外交之本》:“國民之對於政府也,當至誠惻怛,以銷其防閒畛域之私,而不可激烈以召變。”
行知
(1).實踐其所得到的認識。 清 曾國藩 《送唐先生南歸序》:“博求萬物之理,以尊聞而行知。”
(2).公文術語。行文通知。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籌議海防事宜疏》:“擬請旨敕下該衙門申明舊例,行知各省。”
(3).指通知事項的文書。《官場現形記》第三回:“且説 黃知府 有一天上院回來,正在家裡喫夜飯,忽然院上有人送來一角文書;拆開一看,正是保準過班的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