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破窗風雨圖

作者:何恆 朝代:元代

題破窗風雨圖原文

一室蕭然四壁空,客懷況復雨兼風。

濕沾衣服愁仍重,清到肌膚句轉工。

知命肯隨時變化,甘貧宜為道污隆。

夜深尚對羲皇易,應怪寒燈不耐紅。

詩詞問答

問:題破窗風雨圖的作者是誰?答:何恆
問:題破窗風雨圖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題破窗風雨圖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參考注釋

蕭然

(1).猶騷然。擾亂騷動的樣子。《史記·酷吏列傳》:“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邊蕭然苦兵矣。”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不廢戒嚴,而猶物議喧囂,財力耗顇,數年之外,天下蕭然。”《明史·宦官傳二·陳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蕭然,生靈塗炭矣。”

(2).空寂;蕭條。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新唐書·宦者傳上·程元振》:“虜扣 便橋 ,帝倉黃出居 陝 ,京師陷。賊剽府庫,焚閭衖,蕭然為空。”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袁鷹 《故鄉夜話》:“此外四壁蕭然,再沒有任何東西。”

(3).稀疏;虛空。 宋 葉適 《題<林秀文集>》:“鬢髮蕭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楊柔勝 《玉環記·皋謁延賞》:“雙親棄世十八年,囊篋盡蕭然。”《明史·忠義傳四·徐世淳》:“州嘗被賊,居民蕭然。”

(4).簡陋。 宋 陸游 《自笑》詩:“惟餘數卷殘書在,破篋蕭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每行縣以物自隨,杯湯不肯受。去官貧甚,鬻所乘馬以行,行李蕭然,觀者嘆息。” 王闓運 《侯官陳君墓志銘》:“乘輿蕭然,襆被而已。”

(5).蕭灑;悠閒。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高蹈獨往,蕭然自得。” 唐 杜甫 《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詩:“秋水清無底,蕭然浄客心。” 宋 蘇軾 《游惠山》詩序:“愛其語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談起這事,好像天大禍事,就要臨頭一樣,比起前數月,蕭然而論 北京 事情的態度,真不同!”

四壁空

形容家境貧寒,一無所有。 唐 杜甫 《百憂集行》:“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覩我顏色同。” 明 高啟 《東門行》:“入室四壁空,突中無煙甑生埃。”參見“ 四壁 ”。

客懷

身處異鄉的情懷。 宋 張詠 《雨夜》詩:“簾幕蕭蕭竹院深,客懷孤寂伴燈吟。無端一夜空階雨,滴破思鄉萬里心。” 宋 戴復古 《度淮》詩:“一雨足秋意,孤吟寫客懷。” 元 蕭允之 《蝶戀花》詞:“已是客懷如絮亂,畫樓人更回頭看。”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劉磵香父子遺詩》:“年年書自達,轉覺客懷孤。”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衣服

衣裳服飾。今泛指身上穿的各種衣裳服裝

仍重

猶頻繁。《漢書·成帝紀》:“三年春正月己卯朔,日有蝕之。詔曰:‘天災仍重,朕甚懼焉。’” 顏師古 註:“仍,頻也。”

肌膚

(1) 肌肉皮膚

(2) 比喻男女之間親密的關係

知命

(1) 《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後來用“知命”指五十歲

年逾知命

(2) 認識天命或命運

樂天知命

隨時

(1) 不論何時

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去問他

(2) 指順應時勢

隨時以行

變化

事物產生新的狀況

初漸謂之變,變時新舊兩體俱有;變盡舊體而有新體,謂之化。——《禮記·中庸》疏

一爭一擇,而變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則天道變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甘貧

安於貧窮。《孔叢子·連叢子下》:“﹝ 長彥 、 季彥 ﹞於是甘貧味道,研精墳典,十餘年間,會徒數百。” 唐 韓愈 《舉張正甫自代狀》:“年齒雖高,氣力逾勵,甘貧苦節,不愧神明。” 元 秦簡夫 《剪髮待賓》第四折:“我做箇窮漢婦甘貧受窘。” 清 姚范 《方頌椒山居記》:“昔 宋 高士 种放 、 常秩 之徒,隱於布衣,甘貧食素,若將終身。”

為道

(1).猶言修道。《老子》:“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2).指矯性而為高遠難行之事。《禮記·中庸》:“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作嚮導。《左傳·隱公五年》:“ 邾 人告於 鄭 曰:‘諸君釋憾於 宋 ,敝邑為道。’” 陸德明 釋文:“道,音導。本亦作‘導’。”

污隆

亦作“汚隆”。 1.升與降。常指世道的盛衰或政治的興替。 漢 劉向 《列仙傳·馬丹贊》:“ 馬丹 官 晉 ,與時污隆,事 文 去 獻 ,顯沒不窮。” 唐 劉知幾 《史通·載言》:“國有否泰,世有污隆。” 清 錢謙益 《<瑞芝山房初集>序》:“古之人其胸中無所不有,天地之高下,古今之往來,政治之汚隆,道術之醇駁,苞羅旁魄,如數一二。”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名》:“取辯乎一物,而原極天下之污隆。”

(2).指地形的高下。 晉 潘岳 《西征賦》:“憑高望之陽隈,體川陸之污隆。” 明 劉基 《再用韻》:“旱魃為妖殄歲功,田疇龜坼徧污隆。”

夜深

猶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漢中王》詩:“夜深露氣清,江月滿江城。” 唐 戴叔倫 《聽歌回馬上贈崔法曹》詩:“共待夜深聽一曲,醒人騎馬斷腸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時分,還有人苦功讀書,實為可敬。”

羲皇

即 伏羲氏 。《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厥有雲者,上罔顯於 羲皇 。” 李善 註:“, 伏羲 為三皇,故曰 羲皇 。” 唐 杜甫 《醉時歌》:“先生有道出 羲皇 ,先生有才遇 屈宋 。”

寒燈

寒夜裡的孤燈。多以形容孤寂、淒涼的環境。 南朝 齊 謝朓 《冬緒羈懷示蕭諮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詩:“寒燈耿宵夢,清鏡悲曉髮。” 宋 柳永 《浪淘沙》詞:“夢覺、透窗風一綫,寒燈吹息。”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洪文襄款客》:“士人返舍,依然寒燈如豆,破壁頽垣猶如故也。”

不耐

不能。《禮記·樂記》:“故人不耐無樂,樂不耐無形,形而不為道,不耐無亂。” 鄭玄 註:“耐,古書能字也。”

(1).不能忍受。《南史·張敷傳》:“ 文帝 令以後車載沙門往,謂曰:‘道中可得言晤。’ 敷 不奉詔,曰:‘臣性不耐雜。’” 宋 向子諲 《減字木蘭花》詞:“不耐世間風與日,著意遮圍,莫教春光造次歸。” 清 周亮工 《復何匡山書》:“其聲嗚嗚,不耐愁人聽。” 魯迅 《書信集·致韋素園》:“而種種可惡,令人不耐,所以突然辭職了。”

(2).不願意。 宋 余桂 《春日即事》詩:“半晴半雨春無準,燕怯輕寒不耐飛。”

詩詞推薦

題破窗風雨圖原文_題破窗風雨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