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陽山王令

作者:岑徵 朝代:明代

貽陽山王令原文

屠龍才技試烹鮮,湟水鸞翔近十年。

父老1~1共傳為政美,縣鄰同道使君賢。

春花不種河陽樹,流水空聞單父弦。

最是昌黎當退食,肯容區冊到堂前。

詩詞問答

問:貽陽山王令的作者是誰?答:岑徵
問:貽陽山王令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貽陽山王令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屠龍

(1).《莊子·列禦寇》:“ 朱泙漫 學屠龍於 支離益 ,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後因以指高超的技藝或高超而無用的技藝。 唐 盧照鄰 《釋疾文》:“既而屠龍適就,刻鵠初成。” 唐 張懷瓘 《書估》:“聲聞雖美,功業未遒,空有望於屠龍,竟難成於畫虎。” 宋 司馬光 《遣興》詩:“待兔謀真拙,屠龍藝亦虛。” 廖仲愷 《一剪梅·題五層樓圖》詞:“興亡閲遍古今同,文只雕蟲,技只屠龍。”

(2).比喻跟強敵作英勇鬥爭。 柳亞子 《有懷章太炎鄒威丹兩先生獄中》詩:“泣麟悲鳳佯狂客,搏虎屠龍革命軍。” * 《遠望》詩:“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龍。”

才技

亦作“ 才伎 ”。才智本領。 三國 魏 阮籍 《獼猴賦》:“多才伎其為何,因受垢而貌侵。”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謝明堂禮成轉官表》:“伏念臣顓愚無術,孤陋寡徒,起家衡茅,致位機近,此皆出於天幸,斷自宸知,非才伎過絶於人,豈朋援陰為之地。” 明 方孝孺 《送王文冏序》:“是詔一出,凡含聲鼓喙者,皆當奮躍以效才技。”《清史稿·理密親王允礽傳》:“ 允礽 儀表、學問、才技俱有可觀,而行事乖謬。” 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有常語盡雅,畢才技以造瑰辭,猶幾不及俗者, 唐 世 顏師古 、 許敬宗 之倫是也。”

烹鮮

(1).語本《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後以“烹鮮”比喻治國便民之道,亦比喻政治才能。《後漢書·循吏傳贊》:“政畏張急,理善烹鮮。” 晉 葛洪 《抱朴子·用刑》:“烹鮮之戒,不欲其煩。” 唐 李頎 《贈別穆元林》詩:“彼鄉有令弟,小邑試烹鮮。” 宋 張元乾 《水調歌頭·陪福帥燕集口占以授官奴》詞:“調鼎他年事,妙手著烹鮮。”參見“ 烹小鮮 ”。

(2).烹魚。 唐 李頎 《夏宴張兵曹東堂》詩:“重林華屋堪避暑,況乃烹鮮會嘉客。”

湟水

黃河上游支流。源於青海包呼圖山,在甘肅境內入黃河。長374千米。其谷地為青海省主要農業區,中國內地進入西藏的重要通道。

鸞翔

(1).鸞鳥飛翔。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南山經·鸞鳥》:“鸞翔 女牀 ,鳳出 丹穴 。”

(2).比喻飛黃騰達。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 應侯 韜奇於溺簀,不妨其鸞翔而鳳起也。”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父老

古時鄉里管理公共事務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擔任;亦尊稱老年人

共傳

謂大家都傳誦或稱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和氏 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唐 杜甫 《奉贈王中允維》詩:“共傳收 庾信 ,不比得 陳琳 。” 唐 韓愈 《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共傳 滇 神出水獻,赤龍拔鬚血淋漓。”

為政

(1).治理國家;執掌國政。《詩·小雅·節南山》:“不自為政,卒勞百姓。”《左傳·宣公元年》:“於是 晉侯 侈, 趙宣子 為政,驟諫而不入,故不競於 楚 。”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曲·商調曲一》:“ 有熊 為政,訪道於 容成 。” 宋 蘇軾 《朝辭赴定州論事狀》:“陛下為政九年,除執政臺諫外,未嘗與羣臣接,然天下不以為非者,以謂垂簾之際,不得不爾也。” 清 姚鼐 《<左傳補註>序》:“ 魏獻子 合諸侯,乾位之人,而述其為政之美,詞不恤其夸。”

(2).指執政者。《儀禮·大射》:“﹝司射﹞自阼階前曰:‘為政請射。’” 鄭玄 註:“為政謂司馬也。司馬,政官,主射禮。”

(3).處理政事。 唐 宋之問 《送許州宋司馬赴任》詩:“當聞力為政,遙慰我心愁。” 唐 岑參 《冬宵家會餞李郎司兵赴同州》詩:“應須力為政,聊慰此相思。”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舊聞·為政不相師友》:“公雖受知於 文端 ,而為政不相師友,一切聽從民便。”

(4).做主。《左傳·宣公二年》:“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七:“蓋金微,不能為政,但隨氣所勝,革化而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小娘子不肯自草草,得舅為政,方此意慊得。”

(5).作宮。《論語·為政》:“子奚不為政?”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他日,妻謂生曰:‘子豈不思為政乎?’” 明 宋濂 《趙侯神道碑銘》:“士君子能建治功於隆平之日,而或不能保大節於危難之時,蓋為政以及物者易,而殺身以成仁者難。” 清 汪懋麟 《送勞書升之任黔中》詩之三:“時艱為政好,地逈得官閒。”

同道

(1) 同一思想;同一原則

帝王治世,百代同道。——《論衡》

(2) 志同道合。亦指志同道合的人

同道中人

(3) 同路

同道人

使君

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做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樂府詩集·陌上桑》

春花

(1).春天的花。 晉 陶潛 《贈長沙公》詩:“爰采春花,載警秋霜。” 南朝 宋 鮑照 《中興歌》之七:“九月秋水清,三月春花滋。”參見“ 春花秋月 ”。

(2).青春年華;少壯之時。《文選·蘇武<詩>之三》:“努力愛春花,莫忘歡樂時。” 李善 註:“喻少時。” 呂延濟 註:“ 武 勗其妻善愛儀容,莫忘平生歡樂之時。”

(3).舊時宮廷中立春日以金銀珠翠等造飾的座花,表示迎春。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打春》:“前 明 正統 中,每歲立春, 順天府 別造春牛春花進御前及 仁壽宮 ,凡三座。每座用金銀珠翠等物,費錢九萬餘。”

(4).春天開花。亦指春天開花的作物。《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發動婦女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困難》:“春花田塍田坎百分之八十的草沒有鏟。”參見“ 春花作物 ”。

河陽

古地名,在現在河南省孟縣西

流水

(1) 流動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銷售額

流水收入

(3) 立即;趕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說

單父

(1). 春秋 魯國 邑名。故址在今 山東省 單縣 南。 孔子 弟子 宓子賤 為 單父 宰,甚得民心, 孔子 美之。見《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後因以喻有治績的郡縣或官員。 晉 潘尼 《贈河陽》詩:“ 密生 化 單父 , 子奇 蒞 東阿 ; 桐鄉 建遺烈, 武城 播弦歌。” 唐 劉得仁 《送河池李明府之任》詩:“想得詢民瘼,方稱 單父 心。”

(2).複姓。《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有 單父聖 。

昌黎

(1). 唐 韓愈 世居 潁川 ,常據先世郡望自稱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縣 )人; 宋 熙寧 七年詔封 昌黎伯 ,後世因尊稱他為 昌黎先生 。 唐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於是 昌黎 韓愈 道願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紹 昌黎 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志,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註>序》:“ 昌黎 論文,務去陳言。”

(2).借指 韓 姓。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按,此“昌黎”指 韓肖胄 。

退食

(1).語出《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鄭玄 箋:“退食,謂減膳也。自,從也;從於公,謂正直順於事也。” 朱熹 集傳:“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自公,從公門而出也。”後因以指官吏節儉奉公。 南朝 梁 任昉 《梁武帝斷華侈令》:“若能人務退食,競存約己,移風易俗,庶期月有成。”

(2).退朝就食於家或公餘休息。《北史·高允傳》:“﹝ 司馬消難 ﹞因退食暇,尋 季式 ,酣歌留宿。”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予以諫議大夫奉朝請,每退食,觀 唐 人洎本朝名輩撰著以補史遺者,因纂所聞見繼之。” 清 孫枝蔚 《題王金鉉明府琴趣軒》詩之二:“簿書亦云勞,退食有好懷。”

(3).歸隱;退休。《後漢書·楊秉傳》:“﹝ 楊秉 、 韋著 ﹞俱徵不至,誠違側席之望,然逶迤退食,足抑苟進之風。” 唐 方乾 《與桐廬鄭明府》詩:“莫道耕田全種秫,兼聞退食亦逢星。” 金 劉迎 《題劉德文戲彩堂》詩:“先生遣決談笑間,退食歸來奉慈母。”

(4).食量減退;不進食。 王西彥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那個烏花小豬又退食啦,昨晚還是好好的,剛才我去餵麥粥,只把鼻子往槽里攪兩下,就不吃啦。”

(5).見“ 退魚 ”。

堂前

(1).正房前面。 漢 無名氏 《艷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一:“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唐 杜甫 《又呈吳郎》詩:“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2).正廳。 唐 朱慶餘 《近試上張籍水部》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 翠蓮 ﹞泡了一盤茶,托至堂前,擺下椅子,走到公婆面前,道:‘請公公、婆婆堂前吃茶。’”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 羿 又在房裡轉了幾個圈子,走到堂前,坐下,仰頭看著對面壁上的彤弓、彤矢、盧弓、盧矢、弩機、長劍、短劍。”

(3).代指母親。《宋史·列女傳·陳堂前》:“ 陳堂前 , 漢州 雒縣 王氏 女,節操行義為鄉人所敬,但呼曰堂前,猶私家尊其母也。”

詩詞推薦

  • 【雙調】新水令_閨情梨花夜

    王曄〔元代〕閨情梨花夜雨未開門,日遲遲綠窗人困。鏡緘鸞未起,香盡鴨猶溫。半晌抬身,舒玉筍整嬋鬢。【駐馬聽】春意猶
  • 送演上人之撫州覲使君叔

    皎然唐代〕臨川內史憐諸謝,爾在生緣比惠宗。遠別應將秦本去,幽尋定有楚僧逢。停船夜坐親孤月,把錫秋行入亂峰。便道
    貽陽山王令原文_貽陽山王令的賞析_古詩文
  • 重陽後菊花二首

    范成大宋代〕寂莫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魘照泥沙。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 望江南·春光好

    邵梅芳明代〕春光好,芳草綠初齊。新雨翠搖雕檻外,輕潮紅漲畫樓西。約伴著羅衣。何處去,桃李更芳菲。鳳額帳深垂柳帶,
  • 丁丑元旦

    乾隆清代〕應候土牛稟歲辰,早先三五報新寅。春歸與物欣舒疊,地辟流沙願靖塵。閶闔九重開詄盪,共球百辟會臣鄰。垂衣
  • 詠懷

    庾信南北朝〕周王逢鄭忿,楚後值秦冤。梯衝已鶴列,冀馬忽雲屯。武安檐瓦振,昆陽猛獸奔。流星夕照鏡,烽火夜燒原。古獄
    貽陽山王令原文_貽陽山王令的賞析_古詩文
  • 計處士輓詩

    魏了翁宋代〕我之外王父,早歲識殷州。落落雙蓬鬢,蕭蕭一衲裘。天時四不出,人事百無憂。事業雖亡試,全歸閟一丘。
    貽陽山王令原文_貽陽山王令的賞析_古詩文
  • 夜坐

    趙蕃宋代〕竹風疏疏雨打篷,松風湯湯水赴洪。道人聞塵掃未空,不如杜老前月聾。山齋夜坐僧趺同,團蒲細軟方爐烘。燈花
  • 上元燈詞

    乾隆清代〕御苑節宵賞隔年,南巡擇吉致遷延。地方燈事都教罷,略示還淳之意焉。雖則乾清家宴存,由來性不喜繁喧。於能
  • 漫題

    乾隆清代〕向駐田盤五日常,今來三日促歸裝。山靈訝似雲深語,靜寄主人何太忙。
  • 過南昌以病不入城縱望偶題

    趙蕃宋代〕滕王閣上退之碑,徐孺祠中魯直詩。往客欠游常系夢,今行緣病復愆期。霜雕南浦短長柳,雲掩西山濃澹姿。落照
  • 雜詠

    吳當元代〕江頭雄鎖控東西,長嘆忠臣效節時。滿目山川天險在,不將版鍤慮安危。
  • 三月六日宴李家園亭

    喻良能宋代〕林園過元巳,流水繞芳藂。略彴半尋影,酴醿一扇風。杯盤花氣里,枕簟鳥聲中。公子敬愛客,月明樽未空。
  • 山中漫賦二首(戊午冬作)·其一

    伍瑞隆明代〕山中足清賞,獨恨不能棋。一日有吾長,三人常我師。銷愁良有托,索醉復何辭。得趣未妨敗,精思寧厭遲。雁行
  • 題鳳浦方氏梧竹軒

    丁鶴年元代〕鳴鳥曾聞此地過,至今梧竹滿丘阿。政懷剪葉書周史,卻恨翻枝入楚歌。金井月明秋影薄,石壇風細晚涼多。中郎
  • 紹興以後蜡祭四十二首

    佚名宋代〕穆穆太陰,禮嚴妹事。壁玉華光,推經主對。十二周天,幾乃有終。盡有備物,莫報元初。
    貽陽山王令原文_貽陽山王令的賞析_古詩文
  • 鷓鴣天

    劉一止宋代〕岩下清陰引興長。坐中初識令君香。攬將風月歸詩藪,乞得溪山作醉鄉。憐我老,與傳觴。吳霜點鬢又何妨。只應
    貽陽山王令原文_貽陽山王令的賞析_古詩文
  • 第三橋詩

    陳起宋代〕梅花雪岸去舟單,茅屋水田白鷺寒。好景幾回吟不得,重來無語立闌乾。
    貽陽山王令原文_貽陽山王令的賞析_古詩文
  • 又次韻四首

    張嵲宋代〕異世如張贄,深居似敬通。致身寧有意,覓句恐無功。世事忘言外,群情一笑中。詩書猶可詠,吾道未終窮。
  •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代〕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貽陽山王令原文_貽陽山王令的賞析_古詩文
貽陽山王令原文_貽陽山王令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