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硎山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支硎山原文

問景東峰與碧泉,支硎得號憶遙年。

可知愛鶴兼調馬,那礙翻經及習禪。

圖畫奇參窗戶里,築琴響遞榻床邊。

舊題宛在蒼崖泐,何事苔痕半隱然。

詩詞問答

問:支硎山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支硎山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支硎山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九

參考注釋

碧泉

(1).形容清澈的泉水。 唐 施肩吾 《惜花詞》:“千樹繁紅遶碧泉,正宜尊酒對芳年。” 唐 姚合 《和李補闕曲江看蓮花》:“穠彩燒晴霧,殷姿纈碧泉。”

(2).泉名。在今 湖南省 湘潭縣 西南七十里。澄碧如染,故名。

支硎

山名。在今 江蘇省 蘇州市 西。又名 報恩山 、 南峰山 。硎,平整的石頭。山有平石,故名。 晉 高僧 支遁 隱居於此,因以 支硎 為號,山亦因 支遁 得名。 明 文徵明 《二月廿六日游天池諸山》詩:“西北羣山列翠屏, 天池 宛轉帶 支硎 。”參閱 宋 朱長文 《吳郡圖經續記·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六·蘇州府》。

可知

見“ 可知道 ”。

調馬

馴調馬匹。 唐 李端 《贈郭駙馬》詩之二:“新開金埒看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 唐 李洞 《秋宿梓州牛頭寺》詩:“石室僧調馬,銀河客問牛。”

徵發馬匹。《後漢書·靈帝紀》:“﹝ 光和 ﹞四年春正月,初置 騄驥廄 丞,領受郡國調馬。” 李賢 註:“調,謂徵發也。”

翻經

(1).指翻譯佛經。 隋 杜寶 《大業雜記》:“門南 洛水 有 翊津橋 ,通翻經道場。” 唐 溫庭筠 《訪知玄上人遇暴經因有贈》詩:“ 客兒 自有翻經處,江上秋來蕙草荒。”按, 客兒 , 謝靈運 小字。

繙經:1.猶讀經。 清 徐增 《送中洲大師往廬山》詩:“繙經悟空假,繕性了真妄。” 清 唐孫華 《長椿寺拜瞻明慈聖李太后御容恭賦四十韻》:“繙經梵夾字,爇鼎水沉煙。”

(2).台名。在今 江西省 臨川市 。 南朝 宋 謝靈運 為 臨川 內史,於府治南 寶應寺 翻《涅槃經》,因鑿池為台,植白蓮池中,名其台曰 翻經台 。 唐 顏真卿 有《撫州寶應寺翻經臺記》。

圖畫

(1)

(2) 繪畫

(3) 用線條、色彩描繪出來的形象(如油畫、素描或版畫)

(4) 比喻壯麗的江山

(5) 生動的描寫或形象的描繪

(6) 謀劃

窗戶

(1) 窗和門

(2) ( chuānghu)

(3) 房屋牆上通氣透光的裝置

榻床

供坐臥的矮床。 唐 張籍 《祭退之》詩:“出則連轡馳,寢則對榻牀。”《海上花列傳》第三三回:“ 秀英 、 二寳 還和衣對臥在一張榻床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家人已取了行李來, 繼之 就叫在書房裡設一張榻床,開了被褥。”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苔痕

苔蘚滋生之跡。 唐 劉禹錫 《陋室銘》:“苔痕上階緑,草色入簾青。” 宋 張耒 《無題》詩之一:“出門蹄道苔痕滿,隱几書塵鼠蹟多。” 清 龔自珍 《鵲樓仙》詞:“安排疏密,商量肥瘦,自劚苔痕辛苦。” 郁達夫 《偶過西台有感》詩:“偶向西臺臺畔過,苔痕猶似淚淋痕。”

隱然

隱隱約約的樣子

隱然可見

詩詞推薦

支硎山原文_支硎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