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曾先生·其二原文
月色經秋半,懷君今夜心。
徒然期晤語,翻此間徽音。
煙寺微鍾度,江城遠柝沈。
何當一乘興,搖艇款溪陰。
詩詞問答
問:寄曾先生·其二的作者是誰?答:王汝玉
問:寄曾先生·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寄曾先生·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王汝玉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汝玉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侵韻
參考注釋
月色
月光
秋半
秋季過半之時;中秋。 唐 韓愈 《獨釣》詩之四:“秋半百物變,溪魚去不來。” 唐 元稹 《酬樂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獨直玩月見寄》詩:“一年秋半月偏深,況就煙霄極賞心。” 唐 姚合 《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見寄》詩:“遠色當秋半,清光勝夜初。”
徒然
(1) 僅僅如此
(2) 無緣無故;偶然
皆不徒然
(3) 枉然。白白地;不起作用
我找不到他們,徒然跑了半天
晤語
見面交談。《詩·陳風·東門之池》:“彼美淑姬,可與晤語。” 唐 韓愈 《答張徹》詩:“勤來得晤語,勿憚宿寒廳。” 清 黃景仁 《和杏莊贈別》:“晤語不幾日,別路愁間關。”
此間
此地
此間已有傳聞
徽音
(1).猶德音。指令聞美譽。《詩·大雅·思齊》:“ 大姒 嗣徽音,則百斯男。” 鄭玄 箋:“徽,美也。” 漢 蔡邕 《太傅胡公夫人靈表》:“至德修於幾微,徽音暢於神明。”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后哀策文》:“爰定厥祥,徽音允穆。” 宋 蘇軾 《永安永昌永熙陵忌辰奏告昭憲等皇后表本》:“顧明發之永懷,仰徽音之如在。”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一七:“侯王宗廟求元妃,徽音豈在纖厥趾。”
(2).佳音,嘉訊。《文選·謝靈運<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詩》:“儻遇 浮丘公 ,長絶子徽音。” 呂良 註:“徽,美也。言我儻遇此仙公,長絶子美音信。” 明 王世貞 《過維揚有懷子相》詩:“奈何各分離,徽音邈以修。”
(3).優美的樂聲。多指琴聲。 漢 王粲 《公宴》詩:“管絃發徽音,曲度清且悲。” 唐 柳宗元 《李西川薦琴石》詩:“從此他山千古重,殷勤曾是奉徽音。”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彈絲》:“聽縹緲徽音清俏,似求凰聲韻好。”
煙寺
煙霧繚繞的寺廟。 宋 陸游 《晚行舍北》詩:“東村隔煙寺,杳杳送鐘聲。”
江城
臨江之城市、城郭。 唐 崔湜 《襄陽早秋寄岑侍郎》詩:“江城秋氣早,旭旦坐南闈。” 元 黃庚 《西州即事》詩:“一雨洗空碧,江城獨倚樓。” 明 王錂 《春蕪記·候約》:“只聽得江城吹角,疎鐘下翠微。” 清 黃景仁 《舟中再迭前韻》:“江城雁帶邊聲苦,澤國秋蒸海氣腥。”
何當
(1).猶何日,何時。《玉台新詠·古絕句一》:“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故見鄙姿,逢君輝光。身遠心近,何當暫忘。” 唐 李商隱 《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 巴山 夜雨時。” 郁達夫 《奉懷》詩:“何當剪燭 江 南墅,重試清談到夜分。”
(2).猶何妨;何如。 唐 武元衡 《長安敘懷寄崔十五》詩:“聞説 唐生 子孫在,何當一為問窮通?” 宋 蘇軾 《龜山辯才師》詩:“何當來世結香火,永與名山供井磑。”
(3).猶安得,怎能。 唐 岑參 《阻戎瀘間群盜》詩:“帝鄉北近日, 瀘口 南連蠻。何當遇 長房 ,縮地到京關。” 宋 王安石 《次韻答陳正叔》之二:“何當水石他年住,更把韋編靜處開。” 清 錢謙益 《玉堂雙燕行送劉晉卿趙景之兩太史謫官》詩:“何當鳴梧比丹鳳,且願銜花效黃雀。”
(4).猶何況。 唐 王昌齡 《江上聞笛》詩:“不知誰家子,復奏 邯鄲 音,水客皆擁棹,空霜遂盈襟。羸馬望北走,遷人悲 越 吟。何當邊草白,旌節 隴 城陰。” 宋 蘇軾 《無題》詩:“年光與時景,頃刻互衰變。何當血肉身,安得常強健!” 明 陳所聞 《金落索·閨怨》套曲:“ 姮娥 尚悔偷靈藥,風雨何當憶故人?”
(5).猶合當,應當。 唐 杜甫 《畫鷹》詩:“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純》詩:“明時正欲精蒐選,榮路何當力薦延。”京劇《雁門關》第一場:“決勝千里辨輸贏,單注著 黃巢 今日何當敗。”
(6).猶何嘗。 晉 傅玄 《秦女休行》:“百男何當益,不如一女良。”
一乘
(1).古時一車四馬謂乘,故凡物之四數皆名一乘。《管子·乘馬》:“一乘者,四馬也。”《儀禮·既夕禮》:“翭矢一乘,骨鏃短衛。” 鄭玄 註:“四矢曰乘。”
(2).表數量。用於馬、車、轎子等。《左傳·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車薪以當門,使一乘從 公孟 以出。”《漢書·馬援傳》:“賜 援 兵車一乘,朝見位次九卿。”《新唐書·陸長源傳》:“吾祖罷 魏州 ,有車一乘,而圖書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河台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轎並自己新作全副執事送來。”京劇《鎖麟囊》第十三場:“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轎,還有第二?”
(3).古以方六里為一乘之地。《管子·乘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按,方六里,即六里見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佛教語。謂引導教化一切眾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徑。《法華經》首倡此說。乘,指車乘,比喻能載人到達涅槃境界。《法華經·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説。” 唐 玄奘 《謝敕賚經序啟》:“搜揚三藏,盡龍宮之所儲;研究一乘,窮 鷲嶺 之遺旨。” 唐 白居易 《愛詠詩》:“辭章諷詠成千首,心行歸依向一乘。”我國佛教宗派如 華嚴宗 等對此還有一些說法。參見“ 一乘顯性教 ”。
詩詞推薦
題蕭雲孟鐫紅館隨筆詩詞集後二首·其二
方仁淵〔清代〕一曲新歌被管弦,俳諧志怪斗清妍。香山意氣由來淡,坡老襟期亦可憐。座客莫持無鬼論,微辭終屬有情天。寸心
名句推薦
![寄曾先生·其二原文_寄曾先生·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