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太淳長老住明教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送太淳長老住明教原文

三玄三要古難分,劈破從教剔突崙。

父母未生前一笑,言詮不到處重論。

椎開臨濟百年意,推出汾陽六世孫。

何用老婆更饒舌,暗中五色自成文。

詩詞問答

問:送太淳長老住明教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送太淳長老住明教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太淳長老住明教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六部

參考注釋

三玄

(1). 魏 晉 玄學家對《老子》、《莊子》和《周易》三書的合稱。道教亦沿用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洎於 梁 世,茲風復闡。《莊》、《老》、《周易》,總謂三玄。”《隋書·隱逸傳·徐則》:“﹝ 則 ﹞善三玄,精於議論。”

(2).指日、月、星。《雲笈七籤》卷五十:“天有三玄,謂日、月、星也。”

(3).佛家語。謂三種奧義。臨濟宗禪師宣揚教旨,一句中有三玄,一玄中有三要,總稱九帶。《續燈錄·東京華嚴普孜禪師》:“師為人清秀傑出,唱 臨濟 下三玄九帶,造 曹洞 五位十玄,皆妙得其家風要旨,學既該博,故湊泊者望其津涯而已。” 金 趙渢 《仙和尚坐脫》詩:“桶底脫時無一物,機輪轉處有三玄。”

三要

(1).三個重要方面。 明 薛瑄 《從政錄》:“養民生、復民性、禁民非,治天下之三要。” 明 薛瑄 《從政錄》:“不欺君、不賣法、不害民,此作官持己之三要也。”

(2).道家謂耳、目、口為三要。《陰符經》:“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註:“ 太公 曰:三要者,耳、目、口也。” 唐 齊己 《讀陰符經》詩:“三要洞開何用閉?高臺時去憑欄乾。”

從教

(1).聽從教導。《韓非子·詭使》:“無二心私學,聽吏從教者,則謂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江楚黜教》:“ 羅 至 撫州 中途,憩息於從教 陳 姓之宅。”

(3).指脅從、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陝西按察使贈布政使嚴公神道碑銘》:“以其間縛悍 回 於 華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寬脅從,曰:‘吾但治從逆,不治從教。’”

(4).從此使得;從而使。 唐 韓偓 《偶見》詩:“千金莫惜旱蓮生,一笑從教 下蔡 傾。”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余愛其晚年佳句,如:‘廢書祇覺心無著,少飲從教睡亦清。’”

(5).聽任;任憑。 宋 韋驤 《菩薩蠻》詞:“白髮不須量,從教千丈長。” 明 高啟 《夜雨》詩:“醉來獨滅青燈臥,風雨從教滴夜長。” 清 錢謙益 《團扇篇》詩:“從教妾扇經秋掩,但願君心並月圓。”

父母

(1)

(2) 父親和母親的總稱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 具有父親和母親作用的人

生前

指死者活著的時候

這是烈士生前立下的誓言

言詮

(1).謂以言語解說。《陳書·傅縡傳》:“言為心使,心受言詮。” 唐 張說 《聞雨》詩:“聲真不世識,心醉豈言詮。” 清 黃景仁 《題錢舜舉畫林和靖小像》詩:“此花只合先生詩,便著言詮都絶俗。”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六講:“真諦本身是無相,談不上什麼區別,但真諦之說為真諦,仍需要言詮。”

(2).引申指語言的跡象。《古尊宿語錄·舒州龍門佛眼和尚普說語錄》:“古人不得已,向無言詮處假立言詮,無方便中巧施方便。” 元 耶律楚材 《琴道喻五十韻以勉忘憂進道》:“知是聖人道,安得形言詮!”《花月痕》第十五回:“ 采秋 説道:‘人之相知,貴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

不到

(1)

不足,少於…

不到四分鐘駛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師抱怨那個孩子不到學校上課

(3)

不周到

我們是粗人,照顧不到,請多原諒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推出

(1) 向人們介紹某人或某事物並希望接受,當前用於廣告居多

我們為推出這部作品,作了不懈努力…

該廠最近推出了一批新產品,在訂貨會上受到好評

(2) 推舉或推選

新任理事們第一次行使自己的權利,便推出他們所敬仰的這位文學前輩

汾陽

(1). 汾水 之北地區。 春秋 時屬 晉 。《國語·晉語二》:“中大夫 里克 與吾矣,吾命之以 汾陽 之田百萬。”

(2).猶 汾 射 。《晉成帝哀冊》:“韻隆 汾陽 ,道侔垂拱。”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黃屋實不殊於 汾陽 即事也。” 南朝 陳 徐陵 《丹陽上庸路碑》:“屈至道於 汾陽 ,勞疑神於 藐射 。”

六世

指秦國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六代先王

奮六世之餘烈。——漢· 賈誼《過秦論》

何用

(1).為什麼。《詩·小雅·節南山》:“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孔穎達 疏:“何以不監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傳·莊公六年》:“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絶之也。”

(2).憑什麼;用什麼。《穀梁傳·僖公元年》:“是 齊侯 與? 齊侯 也。何用見其是 齊侯 也?” 漢 王充 《論衡·骨相》:“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 唐 韓愈 《食曲河驛》詩:“殺身諒無補,何用答生成?”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用、不須。《後漢書·孔融傳》:“ 文舉 舍我死,吾何用生為?” 唐 王泠然 《題河邊枯柳》詩:“今日摧殘何用道!數里曾無一株好。”《續資治通鑑·帝顯德元年》:“今皆國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韻雲……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如果那時不去射殺它,留到現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飯菜?”

老婆

(1) 老太婆

(2) 丈夫稱妻子

老婆孩子

饒舌

滔滔不絕多嘴多舌地、毫無效果地講話

王趣駕參禮,行修默然,但云:“延壽饒舌。”——《吳越備史》

中五

指五行中的土運。舊時以五方配五行,中央屬土,故稱。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上:“是夜夢黃衣童子歌於帳前曰:‘中五之德方峨峨,胡呼胡呼可奈何。’詰旦,上具言其夢,侍臣鹹稱土運當王,敵虜破滅之兆也。”

成文

(1) 形成文字,寫在紙上

已有腹稿,尚未成文

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2) 現成的文章

詩詞推薦

送太淳長老住明教原文_送太淳長老住明教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