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石刻因何木補為,其間委曲率難知。
故教摹手易石矣,頗覺傳神類木之。
渴損陰寒識顏筆,怒濤苦霧見蘇詞。
漫誇朱草愧五色,更詡珊瑚收一枝。
匣衍由來志數典,廊圍乍喜畢探奇。
證訛並以清漫漶,翰墨良緣永靜怡。
詩詞問答
問:《匣弆快雪堂補刻木版法帖因題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七十七
2. 右顏真卿帖
參考注釋
石刻
(1) 刻著文字、圖畫的碑碣等石製品或石壁
(2) 石碑或其石製品上面刻的文字、圖畫
其間
(1) 在中間
兩幢房子及夾在其間的院子
頹然其間者。——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北與寇往來其間。——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袍敝衣處其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時出於其間焉。——蔡元培《圖畫》
(2) 指某一段時間
參加這項工作已有半年了,這其間,他學到不少新的知識
曲率
數學上指表明曲線在其上某一點的彎曲程度的數值。
傳神
指生動逼真地刻劃出人或物的神情
損陰
謂抑制陰險不祥和之氣。《宋史·謝絳傳》:“固宜策告殃咎,變更理化,下罪己之詔,修順時之令,宣羣言以導壅,斥近倖以損陰。”
怒濤
洶湧的波濤
怒濤翻卷
怒濤拍岸
苦霧
濃霧。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涼沙振野,箕風動天,嚴嚴苦霧,皎皎悲泉。” 宋 朱熹 《梅》詩:“年年一笑相逢處,長在愁煙苦霧中。” 清 顧炎武 《春半》詩:“登高望千里,苦霧何漫漫。”
朱草
一種紅色的草。古人以為祥端之物。《鶡冠子·度萬》:“膏露降,白丹發,醴泉出,朱草生,眾祥具。”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又和以朱草,一服之能乘虛而行雲。朱草狀似小棗,栽長三四尺,枝葉皆赤,莖如珊瑚。” 唐 獨孤及 《賀櫟陽縣醴泉表》:“彼丹井、朱草、白麟、赤雁,徒稱太平之瑞,未聞功施於人。” 清 唐孫華 《進呈御覽詩一百韻》:“黃星騰瑞靄,朱草茁休禎。”
五色
指青、黃、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種色彩
五色紛披。——《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珊瑚
許多珊瑚蟲的骨骼聚集物,樹狀,供玩賞
珊瑚,色赤,生於海,或生於山。——《說文》。按,似樹,大者高三尺余,枝格交錯,無葉,有青色者,曰琅玕。
珊瑚在網:比喻有才學的人都被收羅來了
一枝
(1).一根枝杈。《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晉 張華 《鷦鷯賦》:“其居易容,其求易給,巢林不過一枝,每食不過數粒。”後用以比喻棲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詩:“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宋 曾鞏 《次道子中書問歸期》:“一枝數粒身安穩,不羨雲鵬九萬飛。” 清 方文 《廬山·玉簾泉》詩:“小樓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於細長的東西。《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等到望見過往的客商到了,一枝響箭便算個號令,大家纔不約而同的下山。” 老舍 《趙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項微俯,拿了一枝香菸。”
(3).一支。一個支派。《景德傳燈錄·元安禪師》:“ 石頭 一枝,看看師滅矣。” 宋 秦觀 《次韻邢敦夫秋懷》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聞。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剎院寺祖墳,是東門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無地,遂葬其傍。”
(4).一支。猶言一隊。《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正遇著 范 賊一枝游兵,劫奪行李財帛,將人口追得三零四散。”《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臣當引一枝兵,為 蔡 鄉導。”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數典
歷舉典故。《鏡花緣》第八十回:“近日還有一種數典的,終日拿著類書查出許多。” 章炳麟 《辨詩》:“詩又與議奏異狀,無取數典, 鍾嶸 所以起例,雖 杜甫 媿之矣。”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五篇:“惟於小説又復論學説藝,數典談經,連篇累牘而不能自已,則博識多通又害之。”
探奇
(1).尋找奇景。 唐 王維 《藍田山石門精舍》詩:“探奇不覺遠,因以緣源窮。” 宋 曾鞏 《寄鄆州邵資政》詩:“泝險飛遊艇,探奇漾釣緍。” 明 唐順之 《答茅鹿門知縣書》:“語山川者於 秦中 、 劍閣 、 金陵 、 吳會 ,苟未嘗探奇窮險,一一歷過而得其逶迤曲折之詳,則猶未有得於肉眼也。”
(2).指探問奇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小生一時探奇窮異,實出無心。”
漫漶
(1).模糊不可辨別。 唐 韓愈 《新修滕王閣記》:“於是棟楹梁桷板檻之腐黑撓折者,蓋瓦級甎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鮮者,治之則已,無侈前人,無廢后觀。” 元 張可久 《紅繡鞋·題惠山寺》曲:“舌底朝朝茶味,眼前處處詩題,舊刻漫漶看新碑。” 清 袁枚 《新齊諧·孔林古墓》:“竹簡數十頁,若有蝌蚪文者,取視成灰。鼎俎尊彝之屬,亦多破缺漫漶。” 何其芳 《獨語》:“有一所落寞的古老的屋子,畫壁漫漶,階石上鋪著白蘚。”
(2).猶迷茫不清。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五:“今世學者但知 鎬京 之為 西周 ,東遷之為 東周 而已。若 敬王 之遷 成周 ,固已漫漶;其於兩 周公 之 東 、 西周 ,則自非熟於考古者,蓋茫不知其所以也。” 元 謝應芳 《辨惑論》:“予蚤歲見王者為親戚祀神,吐鄙俚之詞,徼漫漶之福,輒羞赧去之。” 清 金農 《懷人絕句》之二十:“七年不見 朱循吏 ,往事漫漶如埽塵。”
翰墨
原指筆、墨,借指文章、書畫
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曹丕《典論·論文》
良緣
美滿的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