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六首·其五原文
錯錯,東林手把斷貫索,諸方鼻孔都穿卻。
人問如何不自穿,自己鼻頭難摸索。
而今子細細思量,元來不是而今錯。
詩詞問答
問:偈十六首·其五的作者是誰?答:釋士圭
問:偈十六首·其五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藥韻
參考注釋
錯錯
紛繁錯雜。《關尹子·一宇》:“天物怒流,人事錯錯。” 五代 齊己 《禪庭蘆竹十二韻呈鄭谷郎中》:“錯錯在禪庭,高宜與竹名。” 明 何景明 《贈胡君宗器序》:“沾然,緣然,錯錯然,若風雨之至也。”
東林
(1).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一:“孤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 唐 杜甫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卿示此詩》:“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2).指 廬山 東林寺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高名徹西國,舊跡寄 東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詩:“任夸西掖吟紅藥,何似 東林 種白蓮。”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閒園即事寄暕公》詩:“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參見“ 東林寺 ”。
(3).指 明 末東林黨。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公暇時,時共 攀龍 講學, 魏廣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是,‘疾惡太嚴’,‘操之過急’,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東林”,卻正以這一點傾敗。”參見“ 東林黨 ”。
(4).指東林書院。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東林 威標榜, 鄒 顧 屹山斗。” 清 黃遵憲 《己亥續懷人詩》:“尋遍 東林 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參見“ 東林書院 ”。
把斷
(1).把住。 宋 汪元量 《越州歌》之三:“官司把斷 西興渡 ,要奪漁船作戰船。”《秦併六國平話》卷上:“ 楚王 令 周霸 、 鄒闊 ,各兵一千,把斷 函谷關 。”
(2).占盡。 宋 辛棄疾 《念奴嬌》詞:“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把斷春訊息。” 元 劉致 《水仙操》曲:“彤雲把斷山中寺,軟紅塵,不到此。”
貫索
(1).星座名。屬天市垣,共九星。《晉書·天文志上》:“貫索九星在其(七公)前,賤人之牢也。一曰連索,一曰連營,一曰天牢,主法律,禁暴強也。牢口一星為門,欲其開也。九星皆明,天下獄煩;七星見,小赦;六星、五星,大赦。” 宋 范成大 《冬至日天慶觀朝拜》詩:“五更貫索埋光後,萬里鉤陳放仗時。” 宋 劉克莊 《九和甲辰書事》詩:“貫索星明方用事,金花帖至枉標名。”《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左手持杯,右手指著天上的星,向 秦老 道:‘你看貫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
(2).喻牢獄。 明 趙南星 《明山西右布政使王君墓志銘》:“貫索竟虛,鴸鳥為鸞。” 清 方文 《偕吳次尾陳定生梅朗三泛舟秦淮因過侯朝宗》詩:“海天未捲 蚩尤 氣,耆舊爭歸貫索星;此際 賈生 惟痛哭,不堪紅袖依 新亭 。” 王漢章 《讀周實丹烈士<無盡庵遺集>》詩:“詩文慧業千秋定,貫索沉寃一夕成。”
(3).錢串。 宋 陶穀 《清異錄·甘草癖》:“ 子華 因言前世惑駿逸者為馬癖,泥貫索者為錢癖。” 明 劉元卿 《賢奕編·官政》:“嘗聞 劉文靖 誚 丘瓊山 ‘有散錢而少貫索’, 瓊山 還誚曰:‘公有貫索而卻欠散錢。’雖然,世博綜者,恃此休休心為貫索更妙也。”
(4).長繩。 唐 張說 《奉和觀拔河》:“長繩繫日住,貫索挽河流。” 明 張四維 《雙烈記·酋困》:“艨艟貫索橫江截,歸途阻交絶。”
(5).綁縛以繩索。 明 吳應箕 《答沉眉生書》:“然則 漢 之數千人伏闕,至有貫索、負鑕者何事?” 清 李圭 《思痛記》卷下:“當進城時,賊防余等乘間逃逸,仍貫索以行。”
諸方
(1).各地方。《晉書·何劭傳》:“每諸方貢獻,帝輒賜之,而觀其占謝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誌》:“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書·百官志二》:“大朝會,諸方起居,則受其表狀。”
(2).猶諸道。 宋 蘇軾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諸方人人把雷電,不容細看真頭面。”
(3).別的方位;別的地方。《太平廣記》卷二 * 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見聞·韓伸》:“又或雲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諸方縱人牽之不去。”《景德傳燈錄·池州南泉普願禪師》:“僧辭,問云:‘學人到諸方,有人問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審如何祇對。’”
鼻孔
鼻子的外開口;泛指帶有鼻子外開口的鼻窩的前部
何不
為什麼不——用反問語氣,表示應該或可以
你何不大膽試一試
自己
(1) 自身;本身
一個人需要很長的時間才發現別人與自己有多大的不同
(2) 屬於某人自身的或某物本身的
我自己的父親
頭難
方言。謂凡事開頭難做。《黃繡球》第二六回:“俗話説得,頭難頭難,凡事初下手無不吃力,只要難過了開頭,以後把守得住,沒有做不開的事情。”
摸索
(1)
(2) 以小心的嘗試性的調查方法發現
摸索道路
(3) 以觸覺去探索
在黑暗中沿著牆摸索一個洞口
(4) 尋找
摸索種花生的規律
而今
現在,目前
而今邁步從頭越。——毛 * 《憶秦娥·婁山關》
細細
(1).輕微。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詩:“宮草微微承委珮,鑪煙細細駐遊絲。” 宋 晏殊 《清平樂》詞:“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小倩》:“足心有小孔,如錐刺者,細細有血出。”
(2).仔細。 宋 蘇轍 《葺居》詩之四:“時來拾瓦礫,細細留花地。”《紅樓夢》第九四回:“你竟叫 賴大 帶了去細細的問他的本家兒有人沒有。” 趙樹理 《登記》:“ 小飛蛾 呢?自從 燕燕 和 艾艾 走出去,她把 小晚 這一家子細細研究了好幾遍。”
(3).緩緩。 唐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絕句》之七:“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葉商量細細開。” 宋 王安石 《招葉致遠》詩:“山桃溪杏兩三栽,嫩蕊商量細細開。”《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大官人莫要性急,且請坐下,再細細商議。” 楊朔 《風暴》:“時候才三更多天,霜在細細地落。”
(4).密密。 宋 蘇軾 《風水洞和李節推》之二:“細細龍鱗生亂石,團團羊角轉空巗。”
思量
(1) 思索
你思量思量這事兒該怎么辦
(2) 放在心上;惦記
方才我是怕說話防頭招的我們奶奶哭,所以催你出來的。別思量。——《紅樓夢》
幾個月不見了,思量你哩
元來
(1).當初;本來。 唐 張鷟 《遊仙窟》:“元來不見,他自尋常;無故相逢,卻交煩惱。” 唐 孫棨 《贈妓人王福娘》詩:“謾圖 西子 為粧樣, 西子 元來未得如。”
(2).來源,出處。 清 方苞 《書老子傳後》:“著其子焉,著其孫焉,著其孫之元來焉,於其子孫元來仍著其爵焉。”
(3).表示發現原先不知的情況。 唐 方乾 《題贈李校書》詩:“卻是偶然行未到,元來有路上寥天。”《古尊宿語錄》卷二十:“子細看時,元來青布幔里有人。” 元 耶律楚材 《萬松老人琴譜》詩:“元來底許真訊息,不在絃邊與指邊。” 清 洪昇 《長生殿·覓魂》:“元來只隔著 弱水 三千, 溟渤 風煙,在那 麟鳳洲 偏, 蓬閬山 巔。”
(4).謂追溯原由。《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元來 甄監生 二妾四婢,惟有 春花 是他新近寵愛的。”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