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吳應枚圖嵩山華蓋峰仍疊前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即景不能默於談,昨來瞻岳洛以南。

其峰造極愜靜參,華蓋之下停龍驂。

償我夙願引我忺,目所攬結興欲探。

詎惟一壑與一岩,維岳與鎮都包函。

是宜紀詠詩囊添,問上問下隔層嵐。

其呼萬歲奚足耽,無德登封實可慚。

不如校景收清恬,石溪曲折路尚堪。

底須鏨鑿屴崱巉,下視群峭知其凡。

金台玉鏡積翠鹹,鐵梁大小殊森嚴。

搗衣玉女不嫁男,常有雲物供繡拈。

嵩門待月才眉尖,謫仙人宅萬古含。

大化冥合開胸襟,如回響聲空谷谽。

侍臣𢋫韻艱谽䆱,磨崖擘窠大字嵌。

他年誰其青出藍,莫使薜荔蒙茸馣。

爾枚闕里歸程兼,要當詩畫藝兩覃。

無舉柱史及瞿曇,名教之中樂無險。

漫雲月窟天心潛,大羹有味匪醯鹽。

試走健筆為雲岩,鬼神入處氣益酣。

兩行煙柳疏毿毿,燕山趙水迎歸驂。

長歌還憶陟巘驔,題幀何異書崇嵁。

攜歸溫室資吟瞻,香光家法待更覘,是謂舉一乃得三。

詩詞問答

問:《命吳應枚圖嵩山華蓋峰仍疊前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一

2. 皆峰名

參考注釋

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興創作的作品

即景詩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昨來

近來。 唐  岑參 《河西春暮憶秦中》詩:“別後鄉夢數,昨來家信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想昨來枉了身心,初間喚做得為夫婦;誰知今日,喚俺做哥哥。”《續資治通鑑·宋神宗元豐四年》:“臣聞昨來西師出界,中綴而還,將下師徒,頗有飢凍潰散。”

造極

(1).到達最高點。 晉  廬山諸道人 《游石門詩》序:“既至,則援木尋葛,歷險窮崖,猿臂相引,僅乃造極。於是擁勝倚巖,詳觀其下。” 清  唐甄 《潛書·虛受》:“其心如是,是以受攝廣大,造極無上,而與天地準也。”

(2).喻達到完美之境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然物有恆姿,而思無定檢;或率爾造極,或精思愈疏。” 陸侃如 等註:“達到理想的境地。” 唐  皎然 《詩式·文章宗旨》:“ 康樂公 早歲能文,性穎神澈,及通內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詩,發皆造極。” 明  胡應麟 《詩藪·近體下》:“大概 李 ( 李白 )寫景入神, 王 ( 王昌齡 )言情造極。”

華蓋

(1)

(2) 帝王車駕的傘形頂蓋

(3) 一種用柱支承或由牆壁伸出的陽台或屋蓋

(4) 光通過比其波長大的粒子或小小滴介質時,出現圍繞大氣光源(如太陽)的明亮區域,呈淡藍色圓盤,外緣栗色,就像太陽或月亮被霧包圍了一樣

(5) 經穴名。屬任脈。位於胸骨中線上,平第一肋間隙處

下停

星相迷信之說,面部及身體各分為三停。面上以人中至地閣為下停,身上以足為下停。見《 * 相法全編· * 先生石室神異賦》注。繪畫及書法中亦有下停之說,下停猶言下部。

龍驂

(1).龍駕車。 晉  郭璞 《祝融贊》:“ 祝融 火神,雲駕龍驂。”

(2).指皇帝的車駕。《魏書·李平傳》:“鳳服龍驂,尅駕近日。” 南朝  梁  沉約 《侍宴樂游苑餞徐州刺史應詔》詩:“沃若動龍驂,參差凝鳳管。” 唐  虞世南 《奉和至壽春應令》:“龍驂駐六馬,飛閣閲三休。” 唐  李适 《奉和立春遊苑迎春》:“稍覺披香歌吹近,龍驂日暮下城闉。”

(3).為皇帝駕車的駿馬。 南朝  梁  蕭子顯 《奉和昭明太子鐘山講解詩》:“金輅徐既動,龍驂躍且鳴。塗方後塵合,地迥前笳清。”

夙願

一向懷有的願望

呂大防、 劉摯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宋史·蘇轍傳》

以償夙願

攬結

(1).採摘繫結。《晉書·五行志中》:“ 安帝  隆安 中,百姓忽作《懊憹》之歌,其曲曰:‘草生可攬結,女兒可攬擷。’” 唐  陸龜蒙 《書帶草賦》:“弱可攬結,勻能布護。”

(2).收取。 唐  李白 《望五老峰》詩:“ 九江 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明  文徵明 《賦得廬山送盧師陳》:“秀色從來堪攬結,壯遊還待發文章。”

(3).猶結交。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四川鐵路案檔案》:“逆紳實欲攬結軍人,暗用反間。”

惟一

只有一個;僅僅一個

這是我惟一的選擇

包函

包容含有。《漢書·董仲舒傳》:“天者羣物之祖也,故徧覆包函而無所殊。” 顏師古 註:“函,與‘含’同。” 宋  蘇軾 《辭免起居舍人第二狀》:“伏望聖慈廓天地包函之量,推父母愛憐之心。” 魯迅 《華蓋集續編·古書與白話》:“無論什麼,在我們的‘古’里竟無不包函了。”

詩囊

貯放詩稿的袋子。語本 唐  李商隱 《李長吉小傳》:“恆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 宋  陸游 《病中偶得名酒小醉作此篇是夕極寒》詩:“詩囊羞澀悲才盡,藥裹縱橫覺病增。” 清  周亮工 《寄閩南高雲客蔣用弢謝爾將》詩:“難從酒伴浮三雅,自解詩囊詠七哀。” 梁啓超 《臘八小飲》詩:“客懷澒洞詩囊窄,鄉思低迷粥鼓遙。”

層嵐

指重山迭嶺中的霧氣。 宋  朱熹 《題囊山寺》詩:“雲海近蒼茫,層嵐擁深翠。”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楚游日記》:“曉色蒸霞,層嵐開藻。”

萬歲

(1) 千秋萬代,永遠存在(祝頌的話)

皆呼萬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民稱萬歲。——《戰國策·齊策四》

(2) 封建時代臣民對皇帝的稱謂

無德

(1).謂言行不合社會的準則和規範;沒有德行。《左傳·閔公二年》:“無德而祿,殃也。”《國語·晉語九》:“君子哀無人,不哀無賄;哀無德,不哀無寵。”《史記·龜策列傳》:“漁者利其肉,寡者貪其力,下為不仁,上為無德。”

(2).指無德行之人。《後漢書·光武帝紀下》:“鬼神不順無德,災殃將及吏人,朕甚懼焉!”

(3).不用感恩。《管子·明法解》:“以法誅罪, * 就死而不怨;以法量功, * 受賞而無德也。”

(4).見“ 無德而稱 ”。

(5).見“ 無得 ”。

登封

登山封禪。指古帝王登 泰山 祭天祭地。《史記·封禪書》:“﹝ 武帝 ﹞遂登封 太山 ,至於 梁父 ,而後禪 肅然 。” 唐  賈島 《送蔡京》詩:“登封多 泰岳 ,巡狩徧滄溟。” 宋  葉適 《梁父吟》:“ 泰山 之椒既風雨又艱險兮,乃登封以類告。” 清  吳偉業 《送少司空傅夢楨還嵩山》詩:“西巡擬上登封頌,抱犢山莊候翠華。”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收清

全部如數收到

收清欠款

石溪

岩石間的溪流。 唐  王昌齡 《送東林廉上人歸廬山》詩:“石溪流已亂,苔徑人漸微。” 唐  盧肇 《競渡》詩:“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唐  方乾 《山中寄吳磻》詩:“石溪魚不大,月樹鵲多驚。”

曲折

(1) 彎曲

一條曲折的小路

(2) 委曲

巷道曲折

(3) 複雜的、不順當的情節

這件事情裡面還有不少曲折

(4) 違背自己本意的奉承

據經正對,無所曲折

底須

何須;何必。 元  許有壬 《摸魚子·和明初韻》詞:“傾緑醑,底須按樂天池上《霓裳》譜!”《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過,底須愁悶。” 清  孫致彌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園居即事抒懷》詩:“遮莫文章供齒頰,底須愁病減腰圍。”

鏨鑿

鑿,刻。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山道廣丈餘,深三四丈,其鏨鑿之跡猶存。”《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果聽得間壁槌鑿之聲……晚間與二人相遇問道:‘你家常常鏨鑿什麼東西?’”《豆棚閒話·漁陽道劉健兒試馬》第九則:“把廚灶下埋著當日剩下兩個元寳,悄悄乘著月夜掘出,將些炭火燒紅,鏨鑿開來。”

屴崱

(1).形容山峰高聳。 元  貢師泰 《題顏輝山》詩:“蒼龍渡海成疊嶂,屴崱西來勢何壯。” 清  錢謙益 《由天都峰趾徑蓮華峰》詩:“ 天都 屴崱不可上,縋腰束胸將安往?”

(2).形容態度端莊。 唐  元稹 《寄吳士矩端公五十韻》:“隱笑甚艱難,斂容還屴崱。”

下視

(1).由高處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視。” 漢  揚雄 《甘泉賦》:“攀琁璣而下視兮,行游目乎 三危 。”《舊唐書·王方慶傳》:“山徑危險,石路曲狹,上瞻駭目,下視寒心。”

(2).輕視,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議守》:“ 匈奴 屢變,往往犯塞,殺戮吏民,不勝其酷。至於書問傲慢,下視中國。”《三國志平話》卷下:“ 曹相 下視 張松 。” 明  李贄 《定林庵記》:“子欲學,幸毋下視 周安 。”

金台

(1).金砌的台;華美的台。《藝文類聚》卷二七引 三國  魏  崔琰 《述初賦》:“列金臺之蹇產,方玉闕之嵯峨。”

(2).神話傳說中神仙居處。《海內十洲記·崑崙》:“其一角有積金為天墉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所。”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海中有金臺,出水百丈,結搆巧麗,窮盡神功。” 唐  吳筠 《遊仙》詩之七:“金臺羅中天,羽客恣游息。”

(3). 黃金台 的省稱。比喻延攬士人之處。 唐  羅隱 《春日投錢塘元帥尚父》詩之一:“正憂衰老辱 金臺 ,敢望 昭王 顧問來。” 宋  秦觀 《謝程公闢啟》:“引置 金臺 之館,俾參珠履之游。” 郭沫若 《歸國雜吟》:“ 金臺 寂寞思 廉頗 ,故國蒼茫走 屈平 。”參見“ 黃金臺 ”。

(4).指古 燕 都 北京 。 明  沉榜 《宛署雜記·鋪行》:“當 成祖 建都 金臺 時,即因居民疎密,編為保甲。” 清  朱彝尊 《酬洪昇》詩:“ 金臺 酒坐擘紅箋,雲散星離又十年。” 章炳麟 《詠南海康氏》:“北上 金臺 望國氛,‘ 對山 救我’帶猶存。”

玉鏡

(1).玉磨成的鏡子。《南齊書·東昏侯紀》:“帝有膂力,能擔 * 橦,自製雜色錦伎衣,綴以金花玉鏡眾寶,逞諸意態。”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六楹排玉鏡,四座敷金鈿。”

(2).比喻清明之道。《尚書帝命驗》:“ 桀 央玉鏡,用其噬虎。” 鄭玄 註:“玉鏡喻清明之道。” 南朝  梁簡文帝 《奉請上開講啟》:“玉鏡宸居,金輪馭世。” 唐  李白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詩:“ 秦帝 淪玉鏡, 留侯 降氛氳。”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今年既是 歐陽修 主考,此人玉鏡高懸,冰壺朗照,二子定為首薦,諸君亦契約登。”

(3).比喻明月。 唐  張子容 《璧池望秋月》詩:“滿輪沉玉鏡,半魄落銀鉤。” 宋  楊萬里 《月夜觀雪》詩:“游遍瓊樓霜欲曉,卻將玉鏡掛青天。”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伯喈牛小姐賞月》:“闌乾露濕人猶憑,貪看玉鏡。”《紅樓夢》第四八回:“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4).比喻明靜的水面。 唐  李白 《陪族叔曄游洞庭湖》詩之五:“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 君山 。” 宋  楊萬里 《池亭》詩:“揩磨一玉鏡,上下兩青天。” 明  王寵 《旦發胥口經湖中瞻眺》詩:“金屏匝地軸,玉鏡開天容。”

(5).指婚娶的聘禮。 明  梅鼎祚 《玉合記·參成》:“這分明,是 溫 家勾鳳引鸞的玉鏡。”《群音類選·玉丸記·病起成親》:“追往昔玉鏡親收,喜今日東牀堪選。” 柳亞子 《盛湖竹枝詞題詞》詩之十一:“卻教慚愧 朱  陳 好,玉鏡 溫郎 第二流。”參見“ 玉鏡臺 ”。

積翠

(1).翠色重迭。形容草木繁茂。《文選·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攢素既森藹,積翠亦蔥芊。” 張銑 註:“松柏重布,故云積翠。” 唐  杜甫 《玉台觀》詩之一:“中天積翠玉臺遙,上帝高居絳節朝。” 宋  范成大 《謁南嶽》詩:“濃嵐忽飄蕩,積翠浮雲端。” 清  金農 《宿焦山》詩:“縹緲松寥山,積翠下無路。”

(2).指青山。 唐  黃滔 《融結為河嶽賦》:“吾欲炭鞴陰陽,鑪燃天地,鼓將邐迤之濬谷,寫破連延之積翠。”

(3).指春季。 唐  劉長卿 《旅次丹陽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詩:“積翠下 京口 ,歸潮落山根。”

大小

(1) 大小的程度,大與小,大或小

國家不論大小,應該一律平等

(2) 尊卑或長幼

說話沒個大小

(3) 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物體的大小

計量箱子的大小

森嚴

(1) 整齊而嚴肅

在那種空闊陰暗的氛圍中,你覺得偉麗,也覺得森嚴。——朱自清《威尼斯》

(2) 嚴密的

戒備森嚴

搗衣

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使衣料綿軟以便裁縫;將洗過頭次的髒衣放石板上捶擊,去渾水,再清洗

玉女

(1).對他人之女的美稱。《禮記·祭統》:“故國君取夫人之辭曰:‘請君之玉女,與寡人共有敝邑。’” 鄭玄 註:“言玉女者,美言之也。君子於玉比德焉。”《史記·秦本紀》:“乃妻之 姚 姓之玉女。” 唐  張諤 《三日岐王宅》詩:“玉女貴妃生,嫛婗始發聲。” 宋  黃庭堅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詩:“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

(2).美女。《呂氏春秋·貴直》:“ 惠公 即位二年, * 暴慢,身好玉女。” 高誘 註:“玉女,美女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一夕,悉化為玉女,惑其徒。”《宣和遺事》前集:“到晚後乘龍車鳳輦,去三十六宮二十四苑閒遊,有多少天仙玉女。”

(3).仙女。《神異經·東荒經》:“﹝ 東王公 ﹞恆與一玉女投壺。”《楚辭·賈誼<惜誓>》:“建日月以為蓋兮,載玉女於後車。” 朱熹 集註:“玉女, 青要 、 乘弋 等也。”《文選·張衡<思玄賦>》:“載 太華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虙妃 。” 劉良 註:“玉女, 太華 神女。” 唐  李商隱 《寄遠》詩:“ 桓娥 擣藥無時已,玉女投壺未肯休。” 清  龔自珍 《戒將歸文》:“造亭亭之高宮兮,接玉女於雲涯。”

(4).常與“金童”對舉,指侍奉仙人的女童。《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一時仙樂數聲,畫閣開處,左有金童,右有玉女。”

(5).草名,即女蘿。《爾雅·釋草》:“蒙,玉女。” 郭璞 註:“蒙,即唐也,女蘿別名。”

雲物

(1).雲的色彩。《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祲象。” 鄭玄 註:“物,色也。視日旁雲氣之色…… 鄭司農 云:以二至二分觀雲色,青為蟲,白為喪,赤為兵荒,黑為水,黃為豐。”《左傳·僖公五年》:“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為備故也。” 杜預 註:“雲物,氣色災變也。”《新唐書·李元諒傳》:“既會, 元諒 望雲物曰:‘不祥,虜必有變!’傳令約部伍出陣。” 清  劉大櫆 《重修鳳山台記》:“古之為臺者以書雲物,後之為臺者以作觀游。”

(2).雲氣、雲彩。 晉  葛洪 《抱朴子·知止》:“若夫 善卷 、 巢 、 許 、 管 、 胡 之徒,鹹蹈雲物以高騖,依龍鳳以竦跡。” 唐  杜甫 《敬贈鄭諫議十韻》:“思飄雲物外,律中鬼神驚。” 宋  范成大 《光相寺》詩:“雲物為人布世界,日輪同我行虛空。”

(3).景物,景色。 南朝  齊  謝朓 《高松賦》:“爾乃青春受謝,雲物含明,江皋緑草,曖然已平。” 宋  范成大 《冬至日銅壺閣落成》詩:“故園雲物知何似,試上東樓直北看。” 夏曾佑 《丙申之冬入天津洎己亥秋始得歸將行賦此》:“從此歸帆好雲物,分明點點入新愁。”

眉尖

眉頭

她眉尖皺成一團,顯然有心事

謫仙

亦作“ 謫僊 ”。1.謫居世間的仙人。常用以稱譽才學優異的人。《南齊書·高逸傳·杜京產》:“ 永明 中 會稽  鐘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養鼠數十頭,呼來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壺吟》:“世人不識 東方朔 ,大隱 金門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吳彩鸞所寫之書》:“ 吳彩鸞 ,世傳謫仙也。”

(2).專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師,舍於逆旅。 賀監  知章 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僊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詩:‘ 黃鶴樓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謫降的官吏。 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謫仙年月今應滿,戇諫聲名眾所知。”

見“ 謫仙 ”。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大化

(1).謂化育萬物。《荀子·天論》:“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

(2).謂人生的重要變化。《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終,大化有四: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

(3).指生命。 晉  陶潛 《還舊居》詩:“常恐大化盡,氣力不及衰。” 明  唐寅 《劉太僕墓志銘》:“大化奄忽,投軌泉途。”

(4).指宇宙,大自然。 三國  魏  曹植 《九愁賦》:“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 晉  陶潛 《神釋》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清  周亮工 《歲暮遠為客嘉平廿四日賦》:“昭昭大化內,豈有私陽春。”

(5).廣遠深入的教化。《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 孔穎達 疏:“故我大為教化,勸誘我所友國君,共伐叛逆。”《新唐書·陳子昂傳》:“陛下方興大化,而太學久廢,堂皇埃蕪,《詩》《書》不聞,明詔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 傅尃 《擬城南讀書》詩:“樂靜可言仁,大化浩穹宇。”

(6).佛教語。指佛的教化。《法華玄義》:“説教之綱格,大化之筌蹄。”

冥合

暗合。《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匪矯情而任荒,乃冥合而一往。”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明  唐順之 《海賊分道侵突疏》:“至於左右兩哨官兵,實由總督 胡宗憲 移 江 南之募,以應 江 北之急,先期發機,冥合符節。” 方立天 《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慧遠評傳》:“學佛成道的人,精神與法性本體相冥合,精神就轉化為佛的法身。”

胸襟

指心情、志趣、抱負等

胸襟開闊

應聲

隨著聲音

應聲落馬。——明· 魏禧《大鐵椎傳》

零淚應聲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空谷

空曠幽深的山谷。多指賢者隱居的地方。《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孔穎達 疏:“賢者隱居,必當潛處山谷。”《晉書·龔玄之傳》:“夫哲王御世,必搜揚幽隱。故空谷流縶維之詠,丘園旅束帛之觀。” 宋  蘇軾 《謫居三適·夜臥濯足》詩:“今我逃空谷,孤城嘯鵂鶹。” 鄭澤 《佩忍初來長沙游麓山即席奉贈》詩:“幽蘭散芬芳,搴為空谷酬。”

侍臣

皇帝左右的近臣

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於侍臣,某得八焉。——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標籤:嵩山

詩詞推薦

命吳應枚圖嵩山華蓋峰仍疊前韻原文_命吳應枚圖嵩山華蓋峰仍疊前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