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相約出郊坻,兼逢重五時。
世人皆賞節,吾黨屬題詩。
射柳逢場暇,看花恨日遲。
如何張孺子,偏後老人期。
詩詞問答
問:《五日游將軍射林莫子良後至以詩嘲之》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青霞集卷六
參考注釋
相約
互相約好;經過商量而定好
五時
(1).謂春、夏、季夏、秋、冬五個時令。泛指一年四季。《呂氏春秋·任地》:“五時見生而樹生,見死而穫死。” 高誘 註:“五時,五行生殺之時也。” 陳奇猷 校釋:“五時者,春、夏、秋、冬、季夏也。本書《十二紀》,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而於《季夏》之末別出中央土一節,是以木、火、金、水、土五行配屬春、夏、秋、冬四季,即所謂五時也。”《隋書·王劭傳》:“伏願遠遵先聖,於五時取五木以變火,用功甚少,救益方大。”
(2).佛教語。天台宗謂佛陀從成道至涅槃所說之法,可以分為五個時期,即華嚴時、鹿苑時、方等時、般若時和法華涅槃時。 南朝 梁 劉孝標 《<昭明太子集>序》:“五時密教,月猶鏡象;一乘妙旨,觀若掌珠。” 清 龔自珍 《總正歷代所譯一切經》:“ 釋迦 既沒, 阿難 結集 釋迦 一代五時之教。”
世人
世上的人;普通人
世人皆知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宋· 周敦頤《愛蓮說》
賞節
慶賀節日。 清 王萃元 《星周紀事》卷下:“初五日,賊將竄至 蔣家樓 華村廟 大肆焚掠,寇氛四逼,而城垣內外一切照常,飲酒賞節,談笑自若。”
吾黨
(1).我的同鄉。《論語·子路》:“ 葉公 語 孔子 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邢昺 疏:“言吾鄉黨中有直身而行者。”
(2).猶吾輩,吾儔。 唐 賈島 《石門陂留辭從叔謩》詩:“何時臨澗柳,吾黨共來攀?” 嚴復 《論世變之亟》:“究吾黨之所為,蓋不至於滅四千年之文物。”
(3).我們的政黨。 孫中山 《在梧州對 * 員的演說》:“吾黨之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三種。”
題詩
(1).就一事一物或一書一畫等,抒發感受,題寫詩句。多寫於柱壁、書畫、器皿之上。 唐 高適 《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崔顥》:“後游 武昌 ,登 黃鶴樓 ,感慨賦詩。及 李白 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二:“頃見一士題詩隣壁,甚佳。”
(2).指所題寫的詩句。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題詩一幅。”
射柳
(1).指 春秋 養由基 精於射箭的故事。《史記·周本紀》:“ 楚 有 養由基 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後用為善射的典實。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碑》:“藏松寳劍,射柳琱弓,推誠 賈復 ,屈節 廉公 。”參閱《戰國策·西周策》。
(2). 遼 金 時的一種競技活動。在場上插柳,馳馬射之,中者為勝。源於古鮮卑族秋祭時馳馬繞柳枝三周的儀式。《漢書·匈奴傳上》“大會蹛林” 唐 顏師古 註:“蹛者,繞林木而祭也。 鮮卑 之俗,自古相傳,秋天之祭,無林者尚豎柳枝,眾騎馳遶三周乃止。此其遺法。”《遼史·太宗紀上》:“射柳於 太祖 行宮。”《金史·禮志八》:“射柳、擊毬之戲,亦 遼 俗也, 金 因之。凡重五日拜天禮服,插柳毬場,為兩行,當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識,其枝去地約數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馳馬前導,後馳馬,以無羽橫鏃箭射之。既斷柳,又以接而馳去者為上;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中其青處,及中而不能斷,與不能中者為負。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氣。” 明 代射柳之法有異於前。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永樂 中,禁中有翦柳之戲。翦柳,即射柳也。 陳眉公 云:胡人以鵓鴣貯葫蘆中,懸之柳上,射之。射中葫蘆鴿輒飛去,以飛之高下為勝負。往往會於清明、端午日,名曰射柳。”
逢場
(1).遇到某場合;到達某場所。 宋 楊萬里 《上元夜裡俗粉米為繭絲書吉語置其中以占一歲之禍福謂之繭卜因戲作長句》:“先生平生笑兒痴,逢場亦復作兒嬉。” 清 江昱 《桂枝香》詞:“詩仙寫韻吹冰雪,肯逢場,剪紅裁碧。” 林學衡 《徐園同鎮潮》詩:“開懷漸覺逢場減,負手真成避世喧。”
(2).遇到有集市。 沙汀 《淘金記》十:“剛才還在這裡,恐怕到糧食市上去了。逢場天,他要下午才有空啊。”
看花
唐 時舉進士及第者有在 長安 城中看花的風俗。 唐 劉禹錫 《元和十一年自郎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宋 錢易 《南部新書》甲:“ 施肩吾 與 趙嘏 同年不睦, 嘏 舊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故 施 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隻眼看花。’”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願借酒杯,預賀看花之喜。”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孺子
(1) 小孩子
吾父王威鎮江淮數年,豈可一旦稱臣於孺子,貽笑於後世?——《英烈傳》
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驕惰脆弱,如婦人孺子不出閨門。——宋· 蘇軾《教戰守》
(2) 古代太子的妾的名目
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漢書·外戚傳上》
老人
(1) 上年紀的或較老的人
(2) 上了年紀的父母或祖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