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南邦初蒞歲維辛,依戀常牽澤國倫。
三載忽如過影隙,當春仍此卜時巡。
預教減從事從簡,諄戒增華命屢申。
度節尚隨朝節客,近光先有覲光民。
一清寧止徵求寡,千里何須兵衛陳。
日日大安承喜色,恢恢四海共熙春。
念周黔赤愛如舊,興助江山句亦新。
卻是靜中時自省,得無觀採略嫌頻。
詩詞問答
問:《恭奉皇太后南巡啟蹕三疊前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四十四
2. 去聲
參考注釋
南邦
南國;南方。《詩·大雅·崧高》:“王命 召伯 ,定 申伯 之宅,登是南邦,世執其功。” 漢 焦贛 《易林·復之大畜》:“南邦大國,鬼魅滿室。讙聲相逐,為我行賊。” 元 揭徯斯 《送也速答兒赤序》:“國家臣妾萬邦,南邦為一,餘六十年而教化不興,風俗日壞,奸宄屢作者,任法律而務財用也。” 清 黃輔辰 《戴經堂日鈔》:“南邦存亡呼吸, 向 ( 向榮 )軍既不能援, 陳金綬 盛保 所帶官軍,尚不知行抵何處。” 劉師培 《文說·宗騷篇》:“考其職掌,是屬清廟之官,列彼禮文,半雜南邦之典。”
依戀
留戀,不忍離開
依戀故鄉的一草一木
澤國
(1) 多水的地區;水鄉
澤國用龍節。——《周禮·地官·掌節》
江村夜漲浮天水,澤國秋生動地風。——唐·杜牧《題白雲樓》
(2) 遭水淹了的地區
那年發大水,這裡成了一片澤國
時巡
指帝王按時巡狩。《書·周官》:“又六年,王乃時巡,考制度於四岳。” 孔穎達 疏:“ 周 制,十二年一巡守也。如《舜典》所云,春東、夏南、秋西、冬北。以四時巡行,故曰時巡。” 唐 儲光羲 《秋庭貽馬九》詩:“大君幸東嶽,世哲扈時巡。”《清史稿·禮志八》:“皇帝省方觀民,特舉時巡盛典。”
從事
(1) 乾某項事業
他已經從事貿易工作多年
(2) 處理;處置
而行之既久,是又以軍法從事。——蘇軾《教戰守》
慎重從事
(3) 辦事;辦理事務
朝夕從事
(4) 官職名
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資治通鑑》
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諄戒
諄諄告誡。 清 周亮工 《讀畫錄·陳章侯》:“明年,從 金道隱 郵筒得 章侯 書併書畫扇,意存諄戒。”
節尚
猶志節。《晉書·祖逖傳》:“﹝ 逖 ﹞輕財好俠,慷慨有節尚。”《新唐書·衛次公傳》:“ 次公 本善琴,方未顯時,京兆尹 李齊運 使子與游,請授之法, 次公 拒絶,因終身不復鼓。其節尚終始完潔。”
清寧
(1).清明寧靜。語本《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清 黃鷟來 《題楊人庵總戎無著圖》詩:“天地貴得一,清寧以定位。” 清 黃景仁 《過釣台》詩:“乾坤自清寧,道不與消長。”
(2).指時世太平。《後漢書·光武帝紀下》:“今天下清寧,靈物仍降。”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醋缽兒》:“四海清寧未有期,諸公袞袞正當時。”
(3).清靜,安靜。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八:“由此大富,宅遂清寧。”《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阿彌陀佛念幾聲,耳伴清寧到零利。” 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中德文化書》:“然而自然界之秩序,永遠保持數學的謹嚴,那又是何等清寧的狀態。”
徵求
1.徵收;求索。《穀梁傳·桓公十五年》:“古者諸侯時獻於天子,以其國之所有,故有辭讓而無徵求。” 唐 杜甫 《又呈吳郎》詩:“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宋 秦觀 《進策·論議上》:“故 楊炎 變之以為兩稅之法,已而盜起兵興,徵求無節,法又大弊。”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韻》:“徵求皮肉盡,枯骨待削剝。”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入相奇緣》:“性貪黷無厭,徵求財貨,皇皇如不及。”
2.徵召訪求;徵詢。《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夷》:“先以詔書告示三郡,密徵求武士。” 唐 高適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幸逢明聖多招隱,高山大澤徵求盡。”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 宋氏 徵求,力倍功半。”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六·杼山集牒》:“凡天下圖書之遺逸,賢才之隱滯,則承旨而徵求焉。” 巴金 《家》三十:“ 覺新 也奉了祖父的命令來徵求 覺民 的意見。”
3.猶徵逐。謂交往過從。 明 陳子龍 《分詠西京雜記得新豐》:“憶昔初從 豐 沛 游,少年屠狗相徵求。”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兵衛
士兵和守衛之具。亦指防衛。《戰國策·韓策二》:“臣之仇, 韓 相 韓傀 。 傀 又 韓君 之季父也,宗族盛,兵衛設,臣使人刺之,終莫能就。”《漢書·齊悼惠王劉肥傳》:“ 勃 請為君將兵衛衛王。” 顏師古 註:“謂將兵及衛守之具。” 唐 宋之問 《秋蓮賦》:“君門閟兮九重,兵衛儼兮千列。” 明 林富 《重鋟<誠意伯劉公文集>序》:“當天下甫定之初,首諗滯獄,倡立兵衛。”
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清· 林覺民《與妻書》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長。——賈誼《論積貯疏》
大安
身體康復
喜色
欣喜的神色
恢恢
寬闊廣大貌
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莊子·養生主》
恢恢然有古人形貌。——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形容作惡者一定會受到懲罰。)——《老子》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熙春
(1) 明媚的春天
(2) 同“熙春茶”
如舊
如故;跟原來一樣
小橋,荷花,…一切如舊
江山
江河和山嶺,指國家的疆土或政權
江山如此多嬌
江山險固。——《資治通鑑》
江山如畫。——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中時
(1).午時。《後漢書·方術傳上·李南》:“明日中時應有吉問。” 晉 葛洪 《抱朴子·仙藥》:“﹝肉芝﹞五月五日中時取之,陰乾百日。”《陳書·儒林傳·沉洙》:“若其日有長短,分在中時前後。”
(2).不好也不壞的時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大豆》:“春大豆次植穀之後,二月中旬為上時(一畝用子八升),三月上旬為中時(用子一斗),四月上旬為下時(用子一斗二升)。”
(3).古代以春、夏、秋、冬四時配木、火、金、水四行,另分立秋前十八日配土,名為“中央時”,簡稱“中時”。後因以泛指夏末。 唐 賈島 《送僧》詩:“中時山果熟,後夏竹陰繁。”參閱 清 王夫之 《禮記章句·月令·季夏》。
自省
自我反省
好好自省一番
得無
恐怕,是不是。常和“耶”構成表推測性的疑問句
若輩得無苦貧乎。——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聊齋志異·促織》
觀採
亦作“ 觀採 ”。觀察採擇;觀賞採取。《史記·日者列傳》:“ 賈誼 曰:‘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試之卜數中以觀採。’” 漢 孔融 《薦禰衡表》:“陛下篤慎取士,必須效試,乞令 衡 以褐衣召見,無可觀採,臣等受面欺之罪。”《後漢書·周榮傳》:“﹝ 周興 ﹞屬文著辭,有可觀採。” 宋 曾鞏 《辭中書舍人狀》:“自斯已後,豈獨彝倫秕斁。其推而行之,載於名命,亦皆文字淺陋,無可觀採。”
見“ 觀採 ”。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輕裘緩帶風流帥,錦繡叢花擁騎遠趙師俠《鷓鴣天》
- 聲名傳不朽,千古仰前修吳芾《和陶詠貧士七首》
- 芙蓉子夜卸穠妝,藥雨紛糅瓊飲急顧禧《小春詞》
- 玉纖新擬鳳雙飛
- 日長無往還,午醉睡初熟章甫《同張季子游琅邪》
- 誰枉袁安雪裡車,忽然台饋入吾廬王柏《答子宣雪中惠吳中珍味》
- 叢珍試初步,動覺應矩規陳著《次韻張子開次子試晬》
- 章江倦客漫嘆息,轉達徙八極猶孤蓬吳則禮《魚侯以上已日宴高陽偶成長句》
- 山枯石裂見蒼龍,三十六鱗才赴水項安世《夔州永安宮詞》
- 綠野愛平寬,偶來或永嘆王令《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