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原文
我生雖阨窮,牆屋亦苟完。
集芳被荷衣,隱居思鶡冠。
素無怨懟心,安有憂戚顏。
明月照溪堂,清風隱柴關。
螺杯偶獨酌,焦尾時一彈。
悠悠五噫歌,遠懷梁伯鸞。
庭前種梧竹,清秋共高寒。
詩詞問答
問:和陶的作者是誰?答:桂彥良
問:和陶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選明詩卷十八
參考注釋
我生
(1).我之行為。《易·觀》:“六三:觀我生進退。” 孔穎達 疏:“我生,我身所動。” 朱熹 本義:“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親。《後漢書·崔駰傳》:“豈無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殲夷。” 李賢 註:“我生,謂母也。”
阨窮
困厄窮迫。《孟子·公孫丑上》:“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 唐 韓愈 《別知賦》:“寧安顯而獨裕,顧阨窮而共愁。” 金 元好問 《希顏輓詩》之三:“人間無路問天公,自古才難更阨窮。” 清 戴名世 《贈劉言潔序》:“然而生遭憂患,凡人世險阻阨窮之境,莫不嘗之。”
牆屋
(1).房屋。《詩·小雅·十月之交》:“徹我牆屋,田卒污萊。”《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叔孫 所館者,雖一日必葺其牆屋,去之如始至。”《孟子·離婁下》:“脩我牆屋,我將反。” 唐 白居易 《湓浦竹》詩:“剖劈青瑯玕,家家蓋牆屋。”
(2).指牆和屋頂等建築物的外表部分。《國語·晉語六》:“人之有冠,猶宮室之有牆屋也,糞除而已,又何加焉。”
苟完
大致完備。《論語·子路》:“子謂 衛 公子荊 :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宋 蘇軾 《超然台記》:“於是治其園圃,絜其庭宇,伐 安丘 、 高密 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苟完之計。” 清 陳夢雷 《木癭瓢賦》:“順逆由天,屈伸以理,或直節以孤標,或委蛇而受訾,彼樛曲之苟完,非本願之得已。”
荷衣
(1).傳說中用荷葉製成的衣裳。亦指高人、隱士之服。《楚辭·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 呂延濟 註:“芰製、荷衣,隱者之服。” 唐 錢起 《送鄔三落第還鄉》詩:“荷衣垂釣且安命, 金馬 招賢會有時。” 明 高啟 《歸吳至楓橋》詩:“寄語裡閭休復羨,錦衣今已作荷衣。”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八五:“白頭相見 山東 路,誰惜荷衣兩少年?”
(2).指舊時中進士後所穿的綠袍。 明 高明 《琵琶記·杏園春宴》:“荷衣新染御香歸,引領群仙下翠微。” 明 王錂 《尋親記·報捷》:“一別後杳無音信,知他有著荷衣分。”
隱居
退居鄉里,不肯出仕。退居山野
隱居之室。——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鶡冠
(1).以鶡羽為飾之冠。武官之冠。《後漢書·輿服志下》:“武冠,俗謂之大冠,環纓無蕤,以青係為緄,加雙鶡尾,豎左右,為鶡冠雲。五官、左右虎賁、羽林、五中郎將、羽林左右監皆冠鶡冠,紗縠單衣。” 唐 柳宗元 《送邠寧獨孤書記赴辟命序》:“﹝ 楊朝晟 ﹞沉斷壯勇,專志武力,出麾下,取主公之節鉞而代之位,鶡冠者仰而榮之。”集注引 孫汝聽 曰:“鶡冠,武士之冠也。” 清 錢謙益 《中秋日得鳳督馬公書來報剿寇師期喜而有作》詩:“鶡冠將軍來打門,尺書遠自中都至。”
(2).隱士之冠。《文選·劉孝標〈辯命論〉》:“至於鶡冠瓮牖,必以懸天有期。” 李善 註:“《七略》 鶡冠子 者,蓋 楚 人也,常居深山,以鶡為冠,故曰鶡冠。” 唐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詩:“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 仇兆鰲 註:“ 趙 註:鶡冠,隱者之冠。”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五:“渾忘憔悴無顏色,翻笑他人戴鶡冠。”
怨懟
怨恨;怨望
戚顏
猶戚容。憂傷的容顏。 晉 陶潛 《詠貧士》之五:“貧富常交戰,道勝無戚顏。”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幾時有
(2) 指夜明珠
溪堂
(1).臨溪的堂舍。 宋 辛棄疾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詞:“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
(2).堂名。 宋 辛棄疾 《滿庭芳·游豫章東湖再用韻》詞:“ 溪堂 好,且拚一醉,倚杖讀 韓 碑。” 鄧廣銘 箋註:“ 韓愈 有《鄆州溪堂詩》,詩前有長序,記 溪堂 修建因由。”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柴關
(1).柴門。 唐 劉長卿 《送鄭十二還廬山別業》詩:“ 潯陽 數畝宅,歸臥掩柴關。” 元 張可久 《水仙子·湖上小隱》曲:“歌《白石爛》,賦《行路難》,緊閉柴關。” 清 姚鼐 《雨晴出廬江寄諸同學》詩:“邈彼二三子,送我出柴關。”
(2).猶寒舍。 唐 李涉 《山居送僧》詩:“失意因休便買山,白雲深處寄柴關。” 明 李東陽 《雪不止迭前韻》:“漫將春雪比冰山,日薄風稀漸改顏。怯勢已銷 * 炭,欣貧猶擁舊柴關。”
螺杯
見“ 螺杯 ”。
亦作“ 螺盃 ”。螺殼所作的酒杯。後亦為酒杯的美稱。《藝文類聚》卷七三引《陶侃故事》:“ 侃 上 成帝 螺杯一枚。”《宋書·張暢傳》:“ 魏主 又求酒及甘橘。 孝武 又致螺盃雜物,南土所珍。” 唐 白居易 《昨日復今辰》詩:“螺杯中有物,鶴氅上無塵。”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回仙》:“飲器中,惟鐘鼎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梨花蕉葉最小。”《剪燈餘話·至正妓人行》:“螺杯謾想紅樓飲,雁柱徒懷錦瑟弦。”《花月痕》第十四回:“於是 曼雲 執壺, 丹暈 斟酒, 荷生 便喝了三螺杯酒。”
獨酌
獨飲。 南朝 宋 鮑照 《園葵賦》:“獨酌南軒,擁琴孤聽。”《新唐書·馬周傳》:“ 周 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眾異之。” 明 劉基 《題梅屏》詩之二:“獨酌梅花下,憐花與鬢同。” 清 陳夢雷 《木癭瓢賦》:“操一瓢兮獨酌,濯清泉兮汲明月。”
焦尾
見“ 焦尾琴 ”。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五噫歌
詩歌篇名。相傳為 東漢 梁鴻 所作。全詩五句,句末均有‘噫’字。《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曰:‘陟彼 北芒 兮,噫!顧覽帝京兮,噫!宮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 沉石厲 《月旦》詩之三:“昔誦 梁 家《五噫歌》,桂薑品性百年無。”亦省作“ 五噫 ”。 唐 皎然 《詠史》詩:“《五噫》譎且正,可以見心曲。” 宋 陸游 《秋思》詩:“平生許國今何有,且擬 梁鴻 賦《五噫》。” 陳去病 《疾起還吳有感》詩:“《五噫》吟罷曜初暾,省識 皋 家廡尚存。” 郁達夫 《席間口占》:“一飯千金圖報易,《五噫》幾輩出關難。”
遠懷
遠大的抱負。 唐 張九齡 《登郡城南樓》詩:“遠懷不我同,孤興與誰悉。”
伯鸞
(1). 漢 梁鴻 的字。 鴻 家貧好學,不求仕進。與妻 孟光 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織為業。夫婦相敬有禮。見《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後因以“ 伯鸞 ”借指隱逸不仕之人。 唐 孟郊 《下第東南行》詩:“試逐 伯鸞 去,還作 靈均 行。” 宋 蘇軾 《哭王子立次兒子迨韻》之二:“非無 伯鸞 志,獨有 子云 悲。” 王十朋 集註:“‘非無 伯鸞 志’,以言 王子立 有與妻共隱之意。”
(2).作為賢丈夫的代稱。 唐 劉長卿 《送子壻崔真父歸長城》詩:“送君卮酒不成歡, * 辭家事 伯鸞 。” 明 許自昌 《水滸記·聯姻》:“念伊少年,影形弔處,相依有 伯鸞 。”
清秋
明淨爽朗的秋天。 晉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 唐 杜甫 《宿府》詩:“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清 吳謙牧 《谷水歌》:“借問清秋月,先懸第幾峰。” 艾蕪 《回憶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國梧桐,披了一身金黃的葉子,送來清秋的景色。”
高寒
(1) 地勢高而寒冷
高寒山區
(2) ;比喻人的品格清高絕俗
省齋先生太高寒,肯將好語博好官?—— 宋· 楊萬里《長句寄周舍人子充》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寂寂西岩寺,何人訪靜來劉植《丙午普覺看梅》
- 千里江山留醉墨,五湖風月縱歸船
- 躋閣眺遠陂,浮陽來曄曄韓維《同勝之明叔游東郊》
- 意有不可,束帶之立弗與也岳珂《魏邦達聖訓帖贊》
- 惜共藜藿稱,命與羹糝和陳舜俞《采芑詩》
- 倚闌瘦立亭亭玉,刻畫一生清苦許有壬《摸魚子 賦玉簪,用明初韻》
- 此夜歸來無月,明朝去認行蹤邢叔亨《木闌花慢》
- 問麗質,從憔悴,消減腰圍,似郎多少方千里《霜葉飛》
- 千歲大夫松,萬竿君子竹文師敬《龍多山》
- 命無奈我何,方寸如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