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瓊夜為颶風吹去所居屋原文
貪看長鯨吸舟楫,忽驚嬌蜃吐樓台。
朦朧醉憶王城別,汗漫遊從海國來。
夜半颶風攜屋去,朝來瘴霧放天回。
會須橫笛騎雲背,笑響從教落九垓。
詩詞問答
問:抵瓊夜為颶風吹去所居屋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抵瓊夜為颶風吹去所居屋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抵瓊夜為颶風吹去所居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參考注釋
看長
看得遠,有遠見。《醒世姻緣傳》第十五回:“ 晁夫人 道:‘狗!是甚么是,我只説是爺兒們不看長!’”《醒世姻緣傳》第十九回:“你若不茁茁實實的説與他,狗攬三堆屎,有了和尚,他還有‘寺’哩!甚么是看長的人!咱做這枉躭虛名的勾當。”
鯨吸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飲如長鯨吸百川,銜盃樂聖稱世賢。”後因以“鯨吸”喻狂飲。 宋 陸游 《歲晚》詩之二:“花前鯨吸猶堪酒,窗底蟬嘶未廢詩。” 清 褚人穫 《堅瓠秘集·大同妖婦》:“﹝ 大同 一婦﹞痴坐井上,汲水飲之,三日,不下百桶,而鯨吸不已。”
舟楫
(1) 船和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勸學》
(2) 水上船隻
江河湖澤給我們以舟楫之利
舍鞍馬仗舟楫。——《資治通鑑》
幸有舟楫遲。——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樓台
(1) 〈方〉∶涼台
(2) 較高的台榭,泛指樓(多用於詩詞戲曲)
近水樓台
朦朧
(1) 月光不明;看不清
朦朧的月色
(2)
(3) 看不分明;沒有鮮明輪廓或細節;勉強看得見
朦朧景色
(4) 在感情或直覺的意義上微微感覺到或覺察到
朦朧的意識
王城
(1).都城。《後漢書·趙溫傳》:“公前託為 董公 報讎,然實屠陷王城,殺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見而戶説也。” 唐 戴叔倫 《送少微山人入蜀》詩:“世俗多離別,王城幾日還?” 宋 蘇軾 《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詩之一:“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 明 袁宏道 《顯靈宮集諸公以城市山林為韻》之一:“仙人傑閣俯王城,西山見雨北山晴。”
(2).地名。即 洛邑 。今 河南省 洛陽市 西北。《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秋, 劉子 、 單子 以 王猛 入於 王城 。” 楊伯峻 註:“ 王城 ,在今 洛陽市 西北偶。”
(3).地名。 春秋 時 大荔戎都 故址,在今 陝西省 大荔縣 東。《左傳·僖公十五年》:“ 晉 陰飴甥 會 秦伯 ,盟於 王城 。” 楊伯峻 註:“ 王城 當在今 陝西省 大荔縣 東。”
汗漫遊
世外之游。形容漫遊之遠。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詩:“復見 陶唐 理,甘為汗漫遊。” 仇兆鰲 注引《淮南子》:“ 若士 謂 盧敖 曰:‘吾與汗漫遊於九垓之外。’” 元 耶律楚材 《過雲川和劉正叔韻》:“西域風塵汗漫遊,十年辜負舊漁舟。” 清 方文 《路灌溝喜遇談長益話舊》詩:“聞爾京師去,真成汗漫遊。” 清 鈕琇 《觚賸·神僧》:“我將從師為汗漫遊,師許之乎?” 葉玉森 《一島》詩:“煙蘿半壁能分我,請息諸天汗漫遊。”
海國
(1).近海地域。 唐 張籍 《送南遷客》詩:“海國戰騎象,蠻州市用銀。” 宋 蘇軾 《新年》詩之三:“海國空自煖,春山無限清。” 清 何紹基 《滬上雜書》詩:“愁風悶雨人無寐,海國平分鬼氣多。”
(2).臨海之國或海外之國。 明 何景明 《送宗魯使安南》詩:“日月天門逈,星辰海國遙。” 清 卓爾堪 《題劉松年海島圖》:“ 中華 百貨資百蠻,海國紛紛估客船。” 清 魏源 《寰海後》詩之九:“鶴盡羽書風盡檄,兒談海國婢談兵。”
夜半
見“半夜”
今夜半。——明· 魏禧《大鐵椎傳》
颶風
最初只指加勒比海的熱帶氣旋;後來又可指任何具有狂風的熱帶氣旋
朝來
早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西山 朝來,致有爽氣。” 元 顧德輝 《青玉案》詞:“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瘴霧
猶瘴氣。 唐 韓愈 《杏花》詩:“浮花浪蘂鎮長有,纔開還落瘴霧中。” 宋 曾鞏 《送江任序》:“其山行水涉沙莽之馳,往往則風霜冰雪瘴霧之毒之所侵加。” 郭沫若 《前茅·太陽沒了》:“猛烈的妖氣瘴霧卻是漫野彌天。”
天回
(1).天旋,天轉。形容氣象雄偉壯觀。 晉 左思 《蜀都賦》:“望之天迴,即之雲昏。”
(2).指時光流逝。 漢 桓譚 《新論·惜時》:“天迴日轉,其謝如矢。”
會須
(1).適逢需要。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 袁 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2).應當。 唐 項斯 《山友贈蘚花冠》詩:“會須尋道士,簪去遶霜壇。” 元 王惲 《平湖樂》曲:“會須滿載,百壺春酒,撾鼓盪風猗。” 沉礪 《送窮》詩:“會須立馬 崑崙 上,散髮披襟唱《大風》。”
橫笛
笛子。即今七孔橫吹之笛,與古笛之直吹者相對而言。 唐 張巡 《聞笛》詩:“旦夕危樓上,遙聞橫笛音。”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 後漢 馬融 所賦長笛…… 李善 為之注云:‘七孔,長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橫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謂之橫吹,非 融 之所賦者。” 胡道靜 校證引 朱珔 《<文選>集釋》:“至古笛多用豎吹,而今則橫吹,猶之古簫用比竹,今簫則用單竹。” 宋 李清照 《滿庭霜》詞:“難堪雨藉,不耐風柔。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騎雲
乘雲;駕雲。 唐 顧況 《曲龍山歌》:“下方小兆更拜焉,願得騎雲作車馬。” 清 舒位 《張公石》詩:“仙人夜半持山飛,騎雲東海聞潮雞。”
從教
(1).聽從教導。《韓非子·詭使》:“無二心私學,聽吏從教者,則謂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江楚黜教》:“ 羅 至 撫州 中途,憩息於從教 陳 姓之宅。”
(3).指脅從、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陝西按察使贈布政使嚴公神道碑銘》:“以其間縛悍 回 於 華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寬脅從,曰:‘吾但治從逆,不治從教。’”
(4).從此使得;從而使。 唐 韓偓 《偶見》詩:“千金莫惜旱蓮生,一笑從教 下蔡 傾。”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余愛其晚年佳句,如:‘廢書祇覺心無著,少飲從教睡亦清。’”
(5).聽任;任憑。 宋 韋驤 《菩薩蠻》詞:“白髮不須量,從教千丈長。” 明 高啟 《夜雨》詩:“醉來獨滅青燈臥,風雨從教滴夜長。” 清 錢謙益 《團扇篇》詩:“從教妾扇經秋掩,但願君心並月圓。”
九垓
(1).亦作“ 九畡 ”、“ 九陔 ”。中央至八極之地。《國語·鄭語》:“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經入以食兆民。” 韋昭 註:“九畡,九州之極數。”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今普天一統,九垓同風。” 北齊 魏收 《枕中篇》:“九陔方集,故眇然而迅舉;五紀當定,想窅乎而上征。”《明史·韓爌傳》:“念先帝臨御雖止旬月,恩膏實被九垓。”
(2).亦作“ 九閡 ”、“ 九陔 ”。九層。指天。《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上暢九垓,下泝八埏。” 李善 註:“垓,重也……言其德上達於九重之天。”《漢書·禮樂志》:“專精厲意逝九閡,紛雲六幕浮大海。”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閡亦陔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日未移晷,周章九陔。” 晉 郭璞 《遊仙詩》之六:“升降隨長煙,飄飄戲九垓。” 唐 吳筠 《秋日彭蠡湖中觀廬山》詩:“ 董氏 出六合,王君升九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