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峨寺原文
孑立陀峨寺,風光寄客情。
松青山谷冷,泉細水痕輕。
塔影空中落,香菸世外清。
偷閒逢老衲,相與話浮生。
詩詞問答
問:陀峨寺的作者是誰?答:朱袞
問:陀峨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陀峨寺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孑立
獨立無依;孤立。《後漢書·蘇不韋傳》:“豈如 蘇子 單特孑立,靡因靡資。” 晉 李密 《陳情事表》:“外無朞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每當春秋時饗,孑立捧奠,顧眄無後繼者。” 明 楊柔勝 《玉環記·韋皋延賓》:“志覓封侯,孑立難謀不自由。何幸相逢萍水,飛舄遙臨,光賁遐陬。” 清 趙翼 《六哀詩·父執杭應龍先生》:“繄余少偏孤,孑立四無倚。”
風光
(1) 風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風光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毛 * 《沁園春·雪》
(2) 名勝風景
(3) 光耀,體面(含貶義)
客情
客旅的情懷。 南朝 宋 鮑照 《東門行》:“傷禽惡弦驚,倦客惡離聲。離聲斷客情,賔御皆涕零。” 唐 姚揆 《潁州客舍》詩:“鄉夢有時生枕上,客情終日在眉頭。” 元 戴良 《宿高密》詩:“高情既牢落,世議復紛惑。”《隨園詩話》卷六引 清 汪汝弼 《送春》詩:“子規啼急客情牽,婪尾花中罷綺筵。”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水痕
水浸的痕跡。《三國志·魏志·鄧哀王沖傳》:“ 孫權 曾致巨象, 太祖 欲知其斤重,訪之羣下,鹹莫能出其理。 沖 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 唐 岑參 《春尋河陽陶處士別業》詩:“藥椀搖山影,漁竿帶水痕。” 宋 楊萬里 《過沙頭》詩之二:“暗潮已到無人會,只有篙師識水痕。”
中落
中途衰落。《明史·邢侗傳》:“家資鉅萬,築 來禽館 於古 犂丘 ,減產奉客,遂致中落。” 清 侯方域 《蹇千里傳》:“ 鳴 既斥,家益中落,乃退與 奇章 氏耕於野。” 鄒韜奮 《書箱·錯誤的眼光》:“因為缺了孔方兄做伴侶,便由‘錢’的‘中落’而連帶陷入‘勢’的‘中落’。”
香菸
(1) 捲菸
(2) 燒香的煙霧
世外
塵世之外
世外之交
老衲
年老的僧人。亦為老僧自稱。亦有借用於道士者。 唐 戴叔倫 《題橫山寺》詩:“老衲供茶盌,斜陽送客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長公繡口錦心,不日連枝奮北;老衲萍蹤浪跡,來朝一葦度西。” 清 黃遵憲 《石川鴻齋偕僧來謁》詩:“先生昨者杖策至,兩三老衲共聯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種梨》:“道士曰:‘一車數百顆,老衲止丐其一。’”
相與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浮生
語本《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虛浮不定,因稱人生為“浮生”。 南朝 宋 鮑照 《答客》詩:“浮生急馳電,物道險絃絲。” 唐 元稹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詩:“自言行樂朝朝是,豈料浮生漸漸忙。” 明 王錂 《春蕪記·宴賞》:“浮生回首如馳影,能消幾度閒愁悶。” 茅盾 《追求》三:“永別了!如夢的浮生,謎一樣的人生!”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陀峨寺原文_陀峨寺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