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止書屋有會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鑒止書屋有會原文

書屋近臨水,因名曰鑒止。

是雖即景乎,而應會實理。

知進不知退,亢龍所以否。

鑒而知其止,不失正斯美。

設雲舉其事,繁不可僂指。

詩詞問答

問:鑒止書屋有會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鑒止書屋有會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十一

參考注釋

書屋

供讀書的房子

鑒止

亦作“鑒止”。照察。止,語氣助詞。《宋史·樂志八》:“何以致祥,上天鑒止。”

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興創作的作品

即景詩

應會

(1).應接聚會。《世說新語·政事》“羣胡同笑,四坐並懽”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王導 接誘應會,少有牾者。雖疎交常賓,一見多輸寫款誠,自謂為 導 所遇,同之舊暱。”

(2).適應時機。 唐 韓愈 《清邊郡王楊燕奇碑文》:“公結髮從軍四十餘年,敵攻無堅,城守必完,臨危蹈難,歔欷感發,乘機應會,捷出神怪,不畏義死,不榮幸生。”

(3).猶應付。 宋 葉適 《李仲舉墓志銘》:“倥傯難理,雍容應會;迷謬不決,歘疾赴機。”

實理

(1).真實的道理。《朱子語類》卷七四:“看來只是一箇實理。” 明 李東陽 《經筵講章》:“蓋天地間只是一箇實理。升而為天,降而為地,鍾而為人,散而為物。” 清 方苞 《讀子史·詁律書一則》:“神者,樂之精華,所以動天地感萬物之實理也。” 茅盾 《子夜》三:“ 朱吟秋 這話原也是真情實理。”

(2).真情,真實的情況。《鬼谷子·反應》:“同聲相呼,實理同歸。”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亢龍

(1).比喻驕橫無德之君。 漢 王符 《潛夫論·本政》:“今世得位之徒,依女妹之寵以驕士,籍亢龍之勢以陵賢。” 唐 獨孤及 《陳留郡文宣王廟堂碑》:“嗚乎,明王未興,亢龍無輔。運非我與,德兮何衰!”

(2).泛指剛愎躁進之人。《儒林外史》第四九回:“ 馬純上 知進而不知退,直是一條小小的亢龍。”參見“ 亢龍有悔 ”。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不失

(1).不偏離;不失誤。《易·隨》:“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孔穎達 疏:“以所隨之處不失正道,故出門即有功也。”《論衡·量知》:“御史之遇文書,不失分銖。” 劉盼遂 集解:“不失分銖,不出一點差錯。”

(2).不遺漏;不喪失。《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魏源 本義:“恢恢疎闊而自無漏網之人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酌奇而不失其真,翫華而不墜其實。”

(3).還算得上;不愧。 明 胡應麟 《詩藪·外編·元》:“故蹈 元 之轍,不失為小乘;入 宋 之門,多流於外道也。” 茅盾 《子夜》十七:“ 吳蓀甫 乾笑著說:‘能進能退,不失為英雄。’”

雲舉

高飛;高聳。 南朝 齊 張融 《海賦》:“遠翅風游,高翮雲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濡水》:“孤石雲舉,臨崖危峻,可高百餘仞。” 宋 高似孫 《水仙花後賦》:“媠輕裾之裔裔,泠清飈而雲舉。”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僂指

屈指而數;屈指。《荀子·儒效》:“雖有聖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元 李冶 《敬齋古今黈》卷五:“大抵僂,曲也,未能僂指,言未能曲指以一二數也。” 明 宋濂 《生生堂記》:“僂指計之,誠甲子一周矣。” 清 丘逢甲 《汕頭海關歌》:“歲十萬人出此關,僂指來歸十無四。”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一:“此類可歌文,尤不勝僂指,紅簫鐵板,異曲同工已。”

詩詞推薦

鑒止書屋有會原文_鑒止書屋有會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