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漪樓原文
層樓近碧池,階戺漾明漪。
自具文章旨,相資淡盪思。
雙雙下鳧子,個個躍魚兒。
俯仰皆天趣,還從鏡里披。
詩詞問答
問:明漪樓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明漪樓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明漪樓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四
參考注釋
層樓
高樓。 漢 繁欽 《建章鳳闕賦》:“象玄圃之層樓,肖華蓋之麗天。” 宋 張先 《卜運算元慢》詞:“縱西北層樓萬尺,望重城那見。” 元 薩都剌 《層樓即事》詩:“半空雲氣層樓暗,四月 江 南欲雨天。” 賀敬之 《雷鋒之歌》:“我胸中的層樓呵,有八面來風!”
碧池
水色清澄的池塘。 唐 李适 《帝幸興慶池戲競渡應制》詩:“拂露金輿丹旆轉,凌晨黼帳碧池開。” 唐 呂溫 《衡州夜後把火看花留客》詩:“紅芳暗落碧池頭,把火遙看且少留。”
階戺
台階兩旁所砌的斜石。借指堂前。《書·顧命》:“四人綦弁,執戈上刃,夾兩階戺。” 孔 傳:“堂廉曰戺,士所立處。” 唐 杜甫 《題衡山縣文宣王廟新學堂呈陸宰》詩:“有井朱夏時,轆轆凍階戺。” 仇兆鰲 註:“上六見堂宇寬深,下六見堂前幽勝。” 清 鄭燮 《七歌》之六:“蕭蕭夜雨盈階戺,空床破帳寒秋水。”
明漪
明淨的漣漪。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精神》:“明漪絶底,奇花初胎。”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透過這煙靄,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的明漪。”
自具
自備;為事物本身所具有。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運籌畫策,自具於章表;獻可替否,總歸於筆札。”《新五代史·雜傳一·羅紹威》:“起亭堠,供帳什物自具, 梁 兵數十萬,皆取足。” 明 何景明 《與李空同論詩書》:“然究之作者命意敷辭,兼於諸義不設自具。” 清 曾國藩 《答劉孟容書》:“冠履不同位,鳳凰鴟鴞不同棲,物所自具之分殊也。”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得者以文化不受影響於異邦,自具特異之光彩;近世中衰,亦世希有。”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相資
(1).相互憑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和樂精妙,固表里而相資矣。” 宋 張載 《正蒙·太和》:“若謂萬象為太虛中所見之物,則物與虛不相資。” 明 方孝孺 《綠疇軒記》:“上下相資,恩意交浹。”
(2).相互資助。《新五代史·楚世家·馬殷》:“然勉為吾合二國之懽,通商賈、易有無以相資,亦所以報我也!”
淡盪
(1).水迂迴緩流貌。引申為和舒。 唐 陳子昂 《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詩:“春風正淡盪,白露已清泠。”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一折:“繡幃中淡盪春風,紅浪輕翻翠被重。” 清 毛祥麟 《墨餘錄·平原聞詩記》:“對景一吟,意惟清麗,如朝煙夕霞,別具一種淡盪可人之致,斯亦已耳。”
(2).猶含糊。 冰心 《往事二》八:“一切離別恨都不是淡盪的,猶疑的;是分明的,真切的,急如束濕的。”
(3).猶散淡;悠閒自在。 清 錢謙益 《感嘆舊遊如在宿昔作此詩以寄之》:“羨君真作淡盪人,閒即牽舟湖上住。”
雙雙
(1).相併;成雙。《公羊傳·宣公五年》:“‘冬, 齊 高固 及子 叔姬 來。’何言乎 高固 之來?言 叔姬 之來,而不言 高固 之來,則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諸為其雙雙而俱至者與?” 何休 註:“言其雙行匹至,似於鳥獸。” 唐 權德輿 《秋閨月》詩:“稍映妝臺臨綺窗,遙知不語淚雙雙。”《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説著便自己過去,扶了 張姑娘 同 安公子 站齊了,雙雙磕下頭去。” 茅盾 《脫險雜記》十八:“那兩個蹲在地上的挑夫好像觸了電,一下子就雙雙跳了起來,而且搶過我們的行李,就要上挑了。”
(2).一對對。 南朝 梁 簡文帝 《詠蝶》:“復此從風蝶,雙雙花上飛。” 宋 柳永 《安公子》詞:“拾翠汀洲人寂靜,立雙雙鷗鷺。”《西遊記》第二十回:“崖前有怪石雙雙,林內有幽禽對對。”
鳧子
即鴨子。 宋 范成大 《上元紀吳中節物俳體三十二韻》:“鳧子描丹筆,鵝毛剪雪英。”自註:“紅畫鴨子相餽遺。”
個個
(1)
(2) 各個——和一個複數名詞和代詞連用,表示句子的意思對每一個體都適用
個個戰士都很勇敢
(3) 每一和任一
(4) 總起來,合起來的——與一個複數名詞或代詞連用,表示把幾個個體合起來看是適用的
個個班組都不示弱
躍魚
(1).指 周武王 渡 河 ,魚躍入舟中事。《史記·周本紀》:“ 武王 渡 河 ,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 武王 俯取以祭。”《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蓋 周 躍魚隕杭,休之以燎。”
(2).形容琴聲美妙。語出《列子·湯問》:“ 瓠巴 鼓琴,而鳥舞魚躍。” 唐 黃滔 《答陳磻隱論詩書》:“其次亦猶琴之舞鶴躍魚,歌之遏雲落塵,蓋聲之志也。”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天趣
自然的情趣
天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