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貢院行署

作者:廖騰煃 朝代:清代

初入貢院行署原文

層樓遙望越王台,五月披襟亦快哉。

萬舍秋鐙鈴柝靜,三聲畫角棘門開。

昔同群彥青衫至,今擁中丞赤棒來。

四十四年真一夢,冰壺滌筆有新裁。

詩詞問答

問:初入貢院行署的作者是誰?答:廖騰煃
問:初入貢院行署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初入貢院行署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參考注釋

層樓

高樓。 漢 繁欽 《建章鳳闕賦》:“象玄圃之層樓,肖華蓋之麗天。” 宋 張先 《卜運算元慢》詞:“縱西北層樓萬尺,望重城那見。” 元 薩都剌 《層樓即事》詩:“半空雲氣層樓暗,四月 江 南欲雨天。” 賀敬之 《雷鋒之歌》:“我胸中的層樓呵,有八面來風!”

遙望

向遠處看;看遠方

遙望山頭的蒼松

越王台

(1).在今 浙江 紹興 種山 ,相傳為 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登臨之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吳 既滅 越 ,棲 勾踐 於 會稽 之上,地方千里。 勾踐 得 范蠡 之謀,乃示民以耕桑,延四方之士,作臺於外而館賢士。今 會稽山 有 越王臺 。” 古直 《感事二律》之一:“ 越王臺 上悲歌日,竹石敲殘作楚騷。”

(2).在今 廣東 廣州 越秀山 ,為 漢 時 南越王 趙佗 所築。 唐 韓愈 《送鄭尚書赴南海》詩:“貨通 師子國 ,樂奏 越王臺 。” 清 周亮工 《寄閩南高雲客蔣用弢謝爾將》詩:“作賦久荒 庾信 宅,懷人空上 越王臺 。”

披襟

(1).敝開衣襟。多喻舒暢心懷。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有風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 宋 張景星 《秋日白鷺亭》詩:“開樽屏絲竹,披襟向蕭籟。” 清 杜岕 《張大育頭陀抱琴來同孟新聽彈》詩:“一曲《塗山操》,披襟此日過。”

(2).指衣衫破爛,把衣襟拖掛下來。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壯丁們在每一個人身上穿著一件衛生衣……大框小洞,帶片披襟,甚至有的一邊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猶披心。謂推誠相與。《晉書·周顗傳》:“ 伯仁 總角於東宮相遇,一面披襟,便許之三事,何圖不幸自貽王法。”《藝文類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臨海伏府君集>序》:“與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贈盧五丈參謀琚》詩:“入幕知 孫楚 ,披襟得 鄭僑 。” 清 陳盟 《與親友話舊》詩:“所願故鄉歸有路,披襟重話再生歡。”

鈴柝

(1).巡邏、報警用的銅鈴、木梆等響器。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季氏之富》:“其居繞牆數里,中有復道週巡,健兒執鈴柝者共六十人。”

(2).借指巡邏、警衛。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慮有盜,夜遣家奴數人,更番司鈴柝。”

(3).搖鈴擊柝。《明史·郭正域傳》:“方獄急時,邏卒圍 鯉舍 及 正域 舟,鈴柝達旦。”

(4).猶號令、紀律。《東周列國志》第三回:“三軍用命,鈴柝嚴明。”

三聲

舊指軍中用以傳令的金鼓、笳、鐸之聲。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十陣》:“三聲既全,五彩必具,辨吾號聲,知五旗。”

畫角

古管樂器。傳自 西羌 。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製成,因表面有彩繪,故稱。發聲哀厲高亢,古時軍中多用以警昏曉,振士氣,肅軍容。帝王出巡,亦用以報警戒嚴。 南朝 梁簡文帝 《折楊柳》詩:“城高短簫發,林空畫角悲。” 唐 陳子昂 《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晚風吹畫角,春色耀飛旌。”《水滸傳》第十二回:“將臺兩邊左右列著三五十對金鼓手,一齊發起擂來,品了三通畫角,發了三通擂鼓,教場裡面誰敢高聲。” 廖仲愷 《青玉案·泉州道中紀見》詞:“西風畫角悲征戍,人意也消何處?”

棘門

(1).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處插戟為門,稱“棘門”。棘,通“ 戟 ”。《周禮·天官·掌舍》:“為壇壝宮棘門。”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棘門,以戟為門。”又古代宮門插戟,故亦為宮門的別稱。《戰國策·楚策四》:“ 楚考烈王 崩, 李園 果先入,置死士,止於棘門之內。”

(2).古地名。故址在今 陝西省 鹹陽市 東北。《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祝茲侯 徐厲 為將軍,軍 棘門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渭水三》:“﹝ 鹹陽 ﹞外郭有 都門 ,有 棘門 。 徐廣 曰:‘ 棘門 在 渭 北。’ 孟康 曰:‘在 長安 北, 秦 時宮門也。’”

(3).指 棘門 軍。 吳梅 《題天香石硯室棋譜》詩:“四大家法半淪亡, 棘門 灞上 真兒戲。”參見“ 棘門軍 ”。

同群

(1).共處;為伍。《論語·微子》:“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宋 孫光憲 《女冠子》詞:“勿以吹簫伴,不同羣。”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女子亦人也,豈鳥獸不可與同羣哉!” 老舍 《四世同堂》四五:“他又想到烏鴉都是黑的,他既與烏鴉同群,還有什麼資格看不起他們呢?”

(2).猶同伴。 唐 李商隱 《失猿》詩:“莫遣碧江通箭道,不教腸斷憶同羣。” 郁達夫 《曼兄書來作此答之》詩:“非將苦語訴同羣,為恨幽蘭未吐芬。”參見“ 同伴 ”。

青衫

青色的衣衫;黑色的衣服。古代指書生

江州司馬青衫濕。——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中丞

官名。即“大中丞”,見該條

中丞匿於溷藩。——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赤棒

赤色的棒。古代大官出行,前導儀仗中兵器之一。《北齊書·王儼傳》:“ 魏 氏舊制:中丞出,清道,與皇太子分路行,王公皆遙住車,去牛,頓軛於地,以待中丞過,其或遲違,則赤棒棒之。” 唐 趙璘 《因話錄·羽》:“時新造赤棒,頭徑數寸,固以筋漆,立之不仆,數五六當死矣。” 明 高啟 《遊俠篇》:“不畏赤棒吏,里閭自橫行。” 清 桂馥 《札朴·赤棒》:“今督撫儀仗,皆有紅槓,即古之赤棒也。”

真一

(1).道教名詞。本指保持本性,自然無為。後多用以指養生的方法。《鬼谷子·本經陰符》:“信心術,守真一而不化。” 晉 葛洪 《抱朴子·地真》:“割嗜慾所以固血氣,然後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卻焉,年命延矣。” 明 劉基 《淮南王》詩:“收拾真一歸中圓,化為五色黃金丸。”

(2). 中國 * 教名詞。指真主獨一無偶,為天地萬物的主宰。這是 中國 * 教著述中闡明真主根本特徵的第一個概念。

(3).指真一酒。 宋 蘇軾 《真一酒歌》:“釀為真一和而莊,三杯儼如侍君王。” 宋 蘇軾 《真一酒》詩:“人間真一 東坡 老,與作 青州 從事名。”參見“ 真一酒 ”。

冰壺

(1).盛凍的玉壺。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潔。語本《文選·鮑照〈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李周翰 註:“玉壺冰,取其絜浄也。” 唐 姚崇 《冰壺誡序》:“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清也……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 明 孫梅錫 《琴心記·王孫作醵》:“官況托冰壺,友誼敦芳醑,數載夢中孤,今日樽前聚。” 清 陳夢雷 《贈秘書覺道弘五十韻》:“霜鍔揚輝耀,冰壺濯晶瑩。”

(2).借指月亮或月光。 唐 元稹 《獻滎陽公》詩:“冰壺通皓雪,綺樹眇晴煙。” 宋 楊萬里 《中秋前二夕釣雪舟中靜坐》詩:“人間何處冰壺是,身在冰壺卻道非。” 元 馬致遠 《青山淚》第三折:“正夕陽天闊暮江迷,倚晴空 楚 山疊翠,冰壺天上下,雲錦樹高低。” 明 陳所聞 《浪淘沙·中秋同皮元素泛月》曲:“秋色老梧桐,月滿遙空。畫橋百尺似飛虹。人向冰壺同載酒,細浪輕風。” 清 李基和 《戊寅中秋初度月下作》詩:“誰畫 雁門 今夜裡,山川別樣貯冰壺。”

新裁

(1).新的設計、籌劃。多指詩文、工藝的構思。 唐 賈島 《雪》詩:“強起吐巧詞,委曲多新裁。” 清 費經虞 《定軍山下村居》詩:“觀物未能忘舊事,避人稍欲著新裁。” 魯迅 《<北平箋譜>廣告》:“近來用毛筆作書者少,制箋業意在迎合,輒棄成法,而又無新裁,所作乃至醜惡不可言狀。”

(2).新體裁;新體例。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釋通》:“何謂仍原題?諸史異同,各為品目,作者不為更定,自就新裁。”

詩詞推薦

初入貢院行署原文_初入貢院行署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