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館書懷

作者:陳益稷 朝代:元代

鄂館書懷原文

蕭然孤館起淒風,半壁青燈照病容。

滴碎秋心窗外雨,敲殘曉夢枕邊鍾。

衡陽雁斷三千路,巫峽猿啼十二峰。

不盡關山回首處,暮雲疊疊水重重。

詩詞問答

問:鄂館書懷的作者是誰?答:陳益稷
問:鄂館書懷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鄂館書懷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陳益稷的名句有哪些?答:陳益稷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冬韻

參考注釋

蕭然

(1).猶騷然。擾亂騷動的樣子。《史記·酷吏列傳》:“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邊蕭然苦兵矣。”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不廢戒嚴,而猶物議喧囂,財力耗顇,數年之外,天下蕭然。”《明史·宦官傳二·陳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蕭然,生靈塗炭矣。”

(2).空寂;蕭條。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新唐書·宦者傳上·程元振》:“虜扣 便橋 ,帝倉黃出居 陝 ,京師陷。賊剽府庫,焚閭衖,蕭然為空。”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袁鷹 《故鄉夜話》:“此外四壁蕭然,再沒有任何東西。”

(3).稀疏;虛空。 宋 葉適 《題<林秀文集>》:“鬢髮蕭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楊柔勝 《玉環記·皋謁延賞》:“雙親棄世十八年,囊篋盡蕭然。”《明史·忠義傳四·徐世淳》:“州嘗被賊,居民蕭然。”

(4).簡陋。 宋 陸游 《自笑》詩:“惟餘數卷殘書在,破篋蕭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每行縣以物自隨,杯湯不肯受。去官貧甚,鬻所乘馬以行,行李蕭然,觀者嘆息。” 王闓運 《侯官陳君墓志銘》:“乘輿蕭然,襆被而已。”

(5).蕭灑;悠閒。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高蹈獨往,蕭然自得。” 唐 杜甫 《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詩:“秋水清無底,蕭然浄客心。” 宋 蘇軾 《游惠山》詩序:“愛其語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談起這事,好像天大禍事,就要臨頭一樣,比起前數月,蕭然而論 北京 事情的態度,真不同!”

孤館

孤寂的客舍。 唐 許渾 《瓜州留別李詡》詩:“孤館宿時風帶雨,遠帆歸處水連雲。” 宋 秦觀 《踏莎行》詞:“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清 黃景仁 《春夜雜詠》:“輕陰積孤館,枕簟流微涼。” 郁達夫 《客感寄某》詩之一:“一夜秋風蘭蕙折,殘星孤館夢無成。”

淒風

(1).寒風。《左傳·昭公四年》:“春無淒風,秋無苦雨。” 杜預 註:“淒,寒也。”淒,一本作“ 淒 ”。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 晉 陸機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之一:“淒風迕時序,苦雨遂成霖。” 明 何景明 《秋思賦》:“浩霖雨之泥途兮,淒風舉而飄揚。”

(2).西南風。一說,涼風。《呂氏春秋·有始》:“西南曰淒風。”淒,一本作“ 淒 ”。 高誘 註:“一曰涼風。”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紵舞歌辭》之一:“淒風夏起素雲回,車怠馬煩客忘歸。”

(1).寒風。《左傳·昭公四年》:“春無淒風,秋無苦雨。” 杜預 註:“淒,寒也。”《後漢書·寇榮傳》:“臣奔走以來,三離寒暑,陰陽易位,當煖反寒,春常淒風,夏降霜雹,又連年大風,折拔樹木。” 唐 柳宗元 《籠鷹詞》:“淒風淅瀝飛嚴霜,蒼鷹上擊翻曙光。”

(2).西南風。《呂氏春秋·有始》:“西南曰淒風。”

半壁

(1)

(2) 指朝東的半面山崖

半壁見海日。——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3) 半邊

我那岳伯父拼身捨命與金人撕殺,才保全得半壁江山。——《說岳全傳》

青燈

(1).亦作“ 青鐙 ”。光線青熒的油燈。 唐 韋應物 《寺居獨夜寄崔主簿》詩:“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 宋 陸游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詩:“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十一:“背老親而獨游,理 兔園 故業,青鐙顧影,悴可知己。”

(2).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天雨花》第二回:“不念我,少年春,空房獨守;不念我,紅顏女,一世青燈。”《冷眼觀》第一回:“ 張令 半世青燈,一行作吏,到任後吏治過於勤勞,偶染痰疾,刻已稍愈。”

病容

病人的氣色

面帶病容

秋心

秋日的心緒。多指因秋來而引起的悲愁心情。 唐 鮑溶 《怨詩》:“秋心還遺愛,春貌無歸妍。” 宋 張耒 《夏日五言》之十一:“庭除延夜色,砧杵發秋心。”

夢枕

(1).傳說中會使人做夢的枕頭。 宋 葛長庚 《樂府》:“馬瑙遊仙之夢枕,龍綜辟寒之寳砂。”

(2).借指做夢的人。 唐 殷堯藩 《寒夜》詩:“雞催夢枕司晨早,更咽寒城報點遲。”

衡陽雁斷

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傳雁來去以此為界。比喻音信不通。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巫峽

(1). 長江三峽 之一。一稱 大峽 。西起 四川省 巫山縣 大溪 ,東至 湖北省 巴東縣 官渡口 。因 巫山 得名。兩岸絕壁,船行極險。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 巫峽 ,蓋因山為名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絶。故漁者歌曰:‘ 巴 東 三峽 巫峽 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唐 楊炯 《巫峽》詩:“ 三峽 七百里,惟言 巫峽 長。” 宋 蘇軾 《巫山》詩:“ 瞿塘 迤邐盡, 巫峽 崢嶸起。” 郭沫若 《月蝕》:“ 巫峽 中的奇景,恐怕是全世界中所沒有的。”

(2). 戰國 宋玉 《高唐賦》記 楚襄王 游 雲夢 台館,有 楚懷王 夢與 巫山 神女相會的故事,後遂以“巫峽”稱男女幽會之事。 唐昭宗 《巫山一段雲》詞:“冰眸蓮臉見長新, 巫峽 更何人。” 宋 陳德武 《玉蝴蝶·雨中對紫薇》詞:“夢回 巫峽 ,春在瑤池。”《宦海》第十五回:“﹝ 木觀察 ﹞雖然丁了艱,卻不肯守著居喪的禮節,在那寢苫枕塊的時候,還要尋那 陽臺 巫峽 的風流。”參見“ 巫山 ”。

十二峰

亦作“ 十二峯 ”。1.指 川 、 鄂 邊境 巫山 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別為:望霞、翠屏、朝雲、松巒、集仙、聚鶴、淨壇、上升、起雲、飛鳳、登龍、聖泉。 唐 李涉 《竹枝詞》:“十二峯頭月欲低,空聆灘上子規啼。” 前蜀 李珣 《河傳》詞:“朝雲暮雨,依舊十二峰前,猨聲到客船。” 明 何景明 《竹枝詞》:“十二峯頭秋草荒,冷煙寒月過 瞿塘 。” 巫山 的十二峰名亦有異說。參閱 元 劉燻 《隱居通議·十二峰名》。

(2).曲牌總名的一種。屬南曲南呂宮,以由《三仙橋》、《白練序》、《醉太平》、《普天樂》、《征胡兵》、《香遍滿》、《瑣窗寒》、《劉潑帽》、《三換頭》、《賀新郎》、《節節高》、《東甌令》十二隻曲牌組成,故名。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更有以十數曲串為一曲,而標以總名,如《六犯清音》、《七賢過關》、《九迴腸》、《十二峰》之類,更覺渾雅。”

不盡

(1)

 

不完全

不盡合理

(2)

 

沒有盡頭;不完

感恩不盡

關山

(1) 關隘和山川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木蘭詩》

(2) 指家鄉

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疊疊

層層重疊的樣子

重重

(1) 很多層

重重圍住

(2) 許多

矛盾重重

(3) 充滿

煩惱重重

詩詞推薦

鄂館書懷原文_鄂館書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