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釭原文
空堂夜正長,孤鐙半明滅。
心隨膏火煎,愁共鐙花結。
鐙花結還落,愁心幾時絕。
抱影背鐙眠,重衾冷於鐵。
詩詞問答
問:寒釭的作者是誰?答:汪繹
問:寒釭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屑韻
參考注釋
空堂
空曠寂寞的廳堂。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日黃昏而望絶兮,悵獨託於空堂。”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七:“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 唐 王維 《秋夜獨坐》詩:“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正長
(1).謂君主或各級行政長官。《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時,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長之時。”《穀梁傳·僖公十九年》:“上無正長之治,大臣背叛,反為寇盜。”《周書·蘇綽傳》:“非直州郡之官,宜須善人,爰至黨族閭里正長之職,皆當審擇。” 宋 曾鞏 《正長各舉屬官誥》:“然存於《書》,二帝所命者 羲和 九官十二牧皆官之正長也,至於屬官則未有二帝嘗命之者。”
(2).古代指塾師。《逸周書·大聚》:“立勤人以職孤,立正長以順幼,立職喪以卹死,立大葬以正同。” 朱右曾 校釋:“正長,若書傳所言,卿大夫致仕而歸,居門側之塾,以教子弟是也。”
明滅
指時隱時現,忽明忽暗
星光明滅
明滅可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雲霞明滅或可睹。——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膏火
(1).照明用的油火。 南朝 梁 何遜 《為衡山侯與婦書》:“心如膏火,獨夜自煎。” 宋 蘇軾 《上元夜》詩:“今年江海上,雲房寄山僧,亦復舉膏火,松間見層層。”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重貶》:“相逢頃刻時,離情又催,心如膏火有誰知。” 清 方文 《窮冬六詠·無油》:“坐不惜膏火,愁隨更漏長。”
(2).特指夜間讀書用的燈火。因亦借指勤學苦讀。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詩:“不是無膏火,勸郎勤六經。” 宋 蘇軾 《送蜀僧去塵》詩:“十年讀《易》費膏火,盡日吟詩愁肺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念秧》:“三年膏火,冀博一第,不圖竟落孫山。”
(3).指供學習用的津貼。《明史·楊爵傳》:“兄為吏,忤知縣繫獄。 爵 投牒直之,並繫。會代者至, 爵 上書訟冤。代者稱奇士,立釋之,資以膏火。”《紅樓夢》第九回:“凡族中為官者,皆有幫助銀兩,以為學中膏火之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回:“他在局裡,卻還是當一個學生的名目,一個月才四吊錢的膏火,你叫他怎么夠用啊!” 梁啓超 《辛亥革命的意義》:“前 清 末年辦學堂,學費膳費書籍費,學堂一攬乾包,還倒貼學生膏火。”
鐙花
燈花。燈心燃燒時所結成的花狀物。舊時迷信者以為是喜事的預兆。 清 朱錫綬 《幽夢續影》:“凶年聞爆竹,愁眼見鐙花。”
愁心
(1).心裡憂愁。《墨子·所染》:“不能為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意。”
(2).憂愁之心。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明發動愁心,閨中起長嘆。” 宋 汪元量 《鶯啼序·重過金陵》詞:“聽樓頭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 明 金絅 《踏莎行》詞:“翠竹檐前,碧蕉叢里,秋聲鬭合愁心碎。” 姚雪垠 《言志篇》:“雄關屢戰愁心少,苦戰時經快意多。”
幾時
什麼時候,哪一天
你幾時來
抱影
見“ 抱景 ”。
重衾
兩層被子。《文選·張華<雜詩>》:“重衾無暖氣,挾纊如懷冰。” 呂延濟 註:“衾,被也。” 宋 周邦彥 《尉遲杯·離恨》詞:“等行人醉擁重衾,載將離恨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