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百詠·其四十三·懷古

作者:李江 朝代:明代

梅花百詠·其四十三·懷古原文

月洗冰壺一鏡清,分明照見老先生。

故人只有林和靖,知己非無宋廣平。

冷落南塘嫌俗態,淒涼東閣動詩情。

未拈一字騷經上,千載相看作目成。

詩詞問答

問:梅花百詠·其四十三·懷古的作者是誰?答:李江
問:梅花百詠·其四十三·懷古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梅花百詠·其四十三·懷古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冰壺

(1).盛凍的玉壺。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潔。語本《文選·鮑照〈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李周翰 註:“玉壺冰,取其絜浄也。” 唐 姚崇 《冰壺誡序》:“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清也……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 明 孫梅錫 《琴心記·王孫作醵》:“官況托冰壺,友誼敦芳醑,數載夢中孤,今日樽前聚。” 清 陳夢雷 《贈秘書覺道弘五十韻》:“霜鍔揚輝耀,冰壺濯晶瑩。”

(2).借指月亮或月光。 唐 元稹 《獻滎陽公》詩:“冰壺通皓雪,綺樹眇晴煙。” 宋 楊萬里 《中秋前二夕釣雪舟中靜坐》詩:“人間何處冰壺是,身在冰壺卻道非。” 元 馬致遠 《青山淚》第三折:“正夕陽天闊暮江迷,倚晴空 楚 山疊翠,冰壺天上下,雲錦樹高低。” 明 陳所聞 《浪淘沙·中秋同皮元素泛月》曲:“秋色老梧桐,月滿遙空。畫橋百尺似飛虹。人向冰壺同載酒,細浪輕風。” 清 李基和 《戊寅中秋初度月下作》詩:“誰畫 雁門 今夜裡,山川別樣貯冰壺。”

一鏡

(1).比喻言行可以借鑑得失的賢士。 唐 吳兢 《貞觀政要·任賢》:“ 太宗 後嘗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 魏徵 殂逝,遂亡一鏡矣!’” 唐 崔道融 《悲李拾遺》詩之一:“行朝半夜煙塵起,曉殿吁嗟一鏡沉。”

(2).指象一面明鏡的平水。 唐 劉長卿 《舊井》詩:“舊井依舊城,寒水深洞徹,下看百餘尺,一鏡光不滅。” 唐 錢起 《賦得餘冰》詩:“曉日餘冰上,春池一鏡明。” 明 陳藎卿 《讌賞·徐王孫惺予邀泛莫愁湖看蓮》曲:“拿舟深入水雲鄉,盪破湖心一鏡光。”

(3).喻有如明鏡的月亮。 唐 杜甫 《江邊星月》詩之一:“映物連珠斷,緣空一鏡升。” 明 梁辰魚 《傷逝·詠時序悼亡》曲:“長空一鏡輝萬里,全無一點纖翳。”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照見

(1).從光照或反光物中映現。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盧江水》:“山東有石鏡照水之所出,有一圓石懸崖,明浄照見人形。” 唐 岑參 《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詩:“月出 潘陵 尖,照見十六峰。” 茅盾 《子夜》十三:“閃電瞥過長空,照見滿天的烏雲。”

(2).詳察;明了。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 先主 臨終謂之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然,君可自取。’非 先主 照見 孔明 肝膽,其肯發此言?” 明 李贄 《心經提綱》:“彼其智慧行深,既到自在彼岸矣,斯時也,自然照見色、受、想、行、識五藴皆空,本無生死可得。” 魯迅 《集外集·<奔流>編校後記(七)》:“說得非常分明,這才可以照見 托爾斯泰 ,而且也照見那以 托爾斯泰 為‘卑污的說教者’的 中國 創造社舊旗下的‘文化批判’者。”

老先生

(1).對年高望重者的敬稱。《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時 誼 年二十餘,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 賈生 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我説的是那沒體面的相公們,老先生是正人君子,豈有偷觜之理。” 鄒韜奮 《患難餘生記》第一章:“老先生寧願和其他救國同志共甘苦,不願獨坐,始終未曾應允。”亦省稱“ 老先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大撒腳步正往東北走,合夥了箇 敬仲 老先纔顯俺的名。”

(2).舊時官場中的稱呼。 宋 時已有之,但非仕途常稱; 元 時始稱於官場; 明 代,三司見督撫稱老先生,見巡撫稱先生大人,雖行而猶有分別; 清 康熙 以後漸濫,京官通稱老先生。 明 馮惟敏 《新水令·送李閣老石鹿歸田》套曲:“呀,老先生去國,方顯的元臣出處得其宜。”《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他的子孫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們把他平日的好處怎長怎短的給他寫那么一大篇。”亦省稱“ 老先 ”。 清 翟灝 《通俗編·何氏語林》:“前 明 太監稱卿大夫,每曰‘老先’而不雲‘生’。”《醒世姻緣傳》第四回:“ 錢少宰 老先新點了兵部,狠命的央晚生陪他上京。”參閱 清 趙翼 《陔餘叢考·老先生》。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只有

(1) 表示必需的條件,下文常用“才”、“方”呼應

只有依靠民眾,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僅有

只有他知道內情

知己

(1) 了解、賞識自己

(2) 親密的朋友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 高適《別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關係密切的

知己話

宋廣平

唐 宋璟 的別稱。 玄宗 時名相,耿介有大節,以剛正不阿著稱於世。因曾封 廣平郡公 ,故名。 清 余懷 《板橋雜記·軼事》:“雖 宋廣平 鐵石心腸,不能不為梅花作賦也。” 清 趙翼 《六哀詩·故相劉文正公》:“吾師表 東海 ,間氣出英偉。鐵石 宋廣平 ,模楷 李元禮 。”參見“ 宋開府 ”。

冷落

(1) 冷清;不熱鬧

狹窄冷落的胡同

門前冷落鞍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宋· 柳永《雨霖鈴》

(2) 冷待

俗態

(1).世俗的情狀。 唐 王勃 《澗底寒松賦》:“見時華之屢變,知俗態之多浮。” 唐 杜甫 《石筍行》:“惜哉俗態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2).庸俗的情態。 宋 秦觀 《自警》詩:“從茲俗態兩相忘,笑指青山歸路僻。”《鏡花緣》第二回:“我們雖不必學人間暖閣圍爐那些俗態,何妨清吟聯句,遣此長宵?”

(3).世俗人的氣質。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佐》:“以汝前生好道,以得到 兜玄國 ;然俗態未盡,不可長生。然汝自此壽千年矣。”

淒涼

(1) 孤寂冷落

夜景淒涼

(2) 悲涼

字字淒涼

東閣

(1).東廂的居室或樓房。古樂府《木蘭詩》:“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間牀。” 唐 任希古 《和長孫秘監伏日苦熱》:“北林開逸徑,東閣敞閒扉。”

(2).古代稱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 唐 李商隱 《九日》詩:“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一本作“ 閤 ”。 宋 蘇軾 《九日次韻王鞏》:“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今日個東閣玳瑁筵,煞強如西廂和月等。” 清 龔自珍 《乙酉臘見紅梅一枝思親而作時客崑山》詩:“南天初返棹,東閣正留賓。”按,此義本作“東閤”,後世閤、閣形近音同混用。參見“ 東閤 ”。

(3). 明 清 兩代大學士殿閣之一。 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參閱《明史·職官志一》、《清史稿·職官志一》。

(4).閣名。指 東亭 。故址在今 四川省 崇慶縣 東。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 東閣 官梅動詩興,還如 何遜 在 揚州 。” 仇兆鰲 註:“ 東閣 ,指 東亭 。”一說謂款待賓客之所。參閱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一。

東閤:東向的小門。《漢書·公孫弘傳》:“ 弘 自見為舉首,起徒步,數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 王先謙 補註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門,不以賢者為吏屬,別開門延之。”《後漢書·周黃徐等傳序》:“ 東平王 蒼 為驃騎將軍,開東閤延賢俊。”後因以稱宰相招致款待賓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題長安主人壁》詩:“久廢南山田,謬陪東閤賢。” 唐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早歲思東閤,為邦屬故園。”

詩情

(1).作詩的情緒、興致。 唐 劉禹錫 《秋詞》之一:“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宋 陸游 《瀼西》詩:“亦知憂吏責,未忍廢詩情。” 清 王夫之 《東閣梅》詩:“香國 揚州 錦陣豪,詩情偏向峭寒高。”

(2).詩一般的美妙意境。 郭小川 《春歌》之一:“不是我捨不得花費筆墨,只因為春天的詩情太濃太多。”

一字

(1).一個字。 漢 王充 《論衡·須頌》:“夫一字之謚,尚猶明主;況千言之論,萬文之頌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故善為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

(2).謂同一個字。《左傳·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記》:“ 惠士奇 云:《上林賦》‘江河為阹’注云:‘遮禽獸為阹。’‘阹’即‘去’,實一字。”

(3).指一種字型。 漢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公羊》、《論語》七部經書,系 蔡邕 以隸書書寫。後因取別於 魏 正始 之三體石經,稱“一字石經”,或“鴻都石經”、“今字石經”。見《隋書·經籍志一》。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餘錄·一字三字石經》:“ 蔡中郎 所書,祇有隸體。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隸三體。 漢 刻本無一字之名, 魏 晉 而下,稱 漢 刻為一字,取別於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個別名。 明 黃宗羲 《宋元學案·紫薇學案》:“﹝ 紫薇 門人﹞ 林之奇 ,字 少穎 ,一字 拙齋 。”

(5).指簡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陳師道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詩之三:“因聲問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贄 《感事二絕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傳君一字到 黃州 。”

(6).謂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詩:“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唐 吳融 《新雁》詩:“數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

(7).京劇髯口之一種。 蘇少卿 《平劇手冊·髯口》:“一字,滿口之須而短只寸許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魯智深 等用;紅一字, 典韋 等用。”

(8).中藥量名。《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撮口》:“撮風散:亦腳蜈蚣(炙)半條……麝香一字,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下。”

騷經

指《離騷》。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故《騷經》、《九章》,朗麗以哀志。” 宋 陳與義 《墨戲》詩之一:“併入晴窗三昧手,不須辛苦讀《騷經》。” 清 黃遵憲 《放歌用前韻》:“不然痛飲讀《騷經》,望 衡 九面浮 湘 舲。” 柳亞子 《題屈大夫遺像》詩:“ 張楚 亡 秦 計已訛,《騷經》一卷自嵯峨。”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相看

親自觀看(多用於相親)

明日接迎春家去住兩日,以備人家相看。——《紅樓夢》

目成

眉來眼去,以目傳情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楚辭·九歌·少司命》

詩詞推薦

梅花百詠·其四十三·懷古原文_梅花百詠·其四十三·懷古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