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吾憐阮嗣宗,口不掛臧否。
是眼何親疏,青白生譽毀。
照鄰殆庶者,穎脫當悟此。
本心如虛空,何嘗受塵滓。
詩詞問答
問:《予與謝幼槃董瞿老諸人往在臨川甚昵幼槃已在鬼錄後五年復與瞿老會宿於星渚是夕大風雨因誦蘇州誰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之句歸賦十章以寄·其七》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紙韻
參考注釋
嗣宗
三國 魏 阮籍 的字。“竹林七賢”之一。 唐 杜甫 《示侄佐》詩:“ 嗣宗 諸子姪,早覺 仲容 賢。”參見“ 七賢 ”。
臧否
(1) 褒貶,評論
陟罰臧否。——諸葛亮《出師表》
臧否政界
臧否人物
(2) 善惡
未知臧否。——《詩·大雅·抑》
親疏
親近和疏遠
青白
白而發青,尤指臉沒有血色
譽毀
稱讚和毀謗。 唐 韓愈 《題哀辭後》:“古之道不苟譽毀於人。”
照鄰
猶言德化廣被。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修張良廟教》:“ 張子房 道亞黃中,照鄰殆庶,風雲玄感,蔚為帝師。”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公道亞生知,照鄰幾庶。” 唐 杜甫 《上韋左相二十韻》:“獨步才超古,餘波德照鄰。”
殆庶
(1).《易·繫辭下》:“子曰:‘ 顏 氏之子,其殆庶幾乎!’”後以“殆庶”指賢德者。《後漢書·黃憲傳論》:“ 憲 隤然處順,淵乎其似道,淺深莫臻其分,清濁未議其方,若及門於 孔 氏,其殆庶乎!”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 游 夏 之英才, 伊 顏 之殆庶。”《隋書·李德林傳》:“書契已還,立言立事,質非殆庶,何世無之。”
(2).猶言近似,差不多。 唐 陳子昂 《臨卭縣令封君遺愛碑》:“夫其忠信之教,寬猛之機,古之官人,君其殆庶乎?”
穎脫
(1).錐芒顯露。比喻充分顯現才華。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通變》:“憑情以會通,負氣以適變。采如宛虹之奮鬐,光若長離之振翼,迺穎脫之文矣。”《北史·魏收傳》:“ 收 本以文才,必望穎脫見知,位既不遂,求修國史。” 宋 葉適 《滕季度墓志銘》:“君獨智穎脫,固宜在左右,備顧問,不幸氛霧閉隔,失國之良寳,此余所以深惜也。”參見“ 穎脫而出 ”。
(2).謂超脫世俗的拘束。《晉書·陶潛傳》:“ 潛 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所貴。” 宋 陸游 《跋南堂語》:“及其死也,乃卓然穎脫,人亦不得而議,是誠未易測也。” 陳衍 《元詩紀事·李元珪》:“作詩若不經思,往往超詣穎脫。”
(3).挺秀。 宋 李清照 《沁園春》詞:“山驛蕭疎,水亭清楚,仙姿太幽。望一枝穎脫,寒流林外,為傳春信,風定香浮。”
本心
(1) 原來的心愿
(2) 舊指天生的善性;天良
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虛空
心中無著落
何嘗
(1)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嘗”、“哪裡”、“並不是”的意思
我何嘗說過這樣的話?(=我未嘗說過這樣的話)
歷史的教訓人們何嘗忘記?
在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何嘗叫過一聲苦?
(2)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嘗不想去?只是沒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沒工夫)
生物都有新陳代謝,細菌又何嘗不是如此?
塵滓
(1) 細小的塵灰渣滓
她又不雜一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朱自清《綠》
(2) 比喻世間煩瑣的事務
其餘桎梏塵滓之中,顛仆名利之下者,豈可備言乎?——《顏氏家訓·勉學》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露草牛羊長,風花杖屢香黃彥平《田家春日二首》
- 崑崙山上天風落,二十四橋吹洞簫陳允平《后土廟》
- 荒煙古木蔚遺墟,我來嗟祗得其餘
- 錯落數百字,肝膽寫豪橫陳三立《王編修澤寰偕族人篤餘明經自廬陵游江南攜示》
- 持杯相向各言衰,憶得襄州未老時項安世《少保席間道襄州朋舊》
- 龍不憚往來,而我獨宴安
- 相逢未多時,秋花開古城周文璞《江南曲四首》
- 一個把嫩草葉拾將來把布衫兒染,一個擂泔飄的休諂王大學士《【仙呂】點絳唇_探卷抽籤,》
- 笙歌莫占清光盡,留與溪翁一釣舟成彥雄《中秋月》
- 一動非容易,三年議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