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山國清塘

作者:李醜父 朝代:宋代

城山國清塘原文

平田一水自縈迴,喜見茲塘亦壯哉。

夏潦久收猶浩渺,壺山近看更崔巍。

刺船葑蓼中邊去,喚月煙嵐外面來。

見說艾軒詩句好,不逢墨跡重徘徊。

詩詞問答

問:城山國清塘的作者是誰?答:李醜父
問:城山國清塘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城山國清塘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2. 明周瑛弘治《興化府志》卷三二

參考注釋

縈迴

迴旋環繞

山上石徑曲折縈迴

夏潦

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宋史·河渠志七》:“夏潦漲溢, 荊南 、 復州 千餘里,皆被其害。”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二章:“夏潦時至,山水奔迸。”

浩渺

廣闊無邊

江湖浩渺足春水。——趙孟頫《送高仁卿還湖州》

崔巍

(1).高峻,高大雄偉。《楚辭·東方朔<七諫·初放>》:“高山崔巍兮,水流湯湯。” 王逸 註:“崔巍,高貌。” 唐 楊炯 《青苔賦》:“靈山偃蹇,巨壁崔巍。”《西遊記》第三六回:“你看那裡山勢崔巍,須是要仔細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 郭沫若 《武漢長江大橋》詩:“ 黃鶴樓 將要增加它的崔巍, 晴川閣 將要增加它的靜美。”

(2).指高峻的山。 清 陳維崧 《江城子·春雨新晴過吳城西禪寺次雲臣南水賦》詞:“千尋佛閣倚崔巍,眺 胥臺 ,漫生哀。”

刺船

(1).撐船。《莊子·漁父》:“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史記·陳丞相世家》:“ 平 恐,乃解衣躶而佐刺船。”一本作“ 刺舩 ”。 金 朱瀾 《宮瀾》詩:“採蓮宮女分花了,笑把蘭篙學刺船。”

(2).傳說 春秋 時, 成連 教 伯牙 學琴三年, 伯牙 情志仍未能專一,於是用船把 伯牙 送到荒僻無人的島上,讓他從自然界的音響中悟得琴理。事見《樂府古題要解》。後因以“刺船”為使人移情之典。《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小弟得會先生,也如 成連先生 刺船海上,令我移情。”

中邊

(1).《四十二章經》:“佛所言説,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佛家因以“中邊”指中觀與邊見(包括空、假等)。天台宗認為,“無空、假而不中,總中觀也。”見 隋 智顗 《摩訶止觀》卷五。 宋 陸游 《累日倦甚不能觴客睡起戲作》詩:“晚知古佛中邊語,正合 蒙莊 《內外篇》。” 明 丁鶴年 《逃禪室述懷十六韻》:“談玄分上下,味道悉中邊。”

(2).內外,表里。 宋 蘇軾 《東坡詩話·評韓柳詩》:“所貴乎枯澹者,謂其外枯而中膏……若中邊皆枯澹,亦何足道。” 冰心 《往事二》八:“父親說:‘和人群大陸隔絕,是怎樣的一種犧牲,這情緒,我們航海人真是透徹中邊的了!’”

煙嵐

山里蒸騰起來的霧氣

小山村被籠罩在煙嵐里

外面

(1) 外表

外面兒光

(2) 外場

這人辦事挺講外面

見說

(1).告知,說明。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

(2).猶聽說。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見説 蠶叢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今日見説,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 蘇州 所遇,果非虛話了。” 清 李漁 《蜃中樓·離愁》:“見説紅顏薄命,不信今生心兒願兒果得盈。”

詩句

詩的句子。亦泛指詩。 唐 韓愈 《和侯協律詠筍》:“ 侯生 來慰我,詩句讀驚魂。” 元 薩都剌 《登北固山無傳上人小樓》詩:“百年詩句里, 三國 酒杯間。” 郭小川 《把家鄉建成天堂》詩:“我的詩句是戰鼓。要永遠永遠催動你們前進。”

墨跡

(1) 用墨留下的殘跡

(2) 指某人手跡

這是張大千的墨跡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詩詞推薦

城山國清塘原文_城山國清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