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蔭軒原文
雲岩得路入林扉,咫尺高軒清曠依。
今日題詩亦已夥,夕章待閱可雲歸。
詩詞問答
問:嘉蔭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嘉蔭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嘉蔭軒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微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八十七
參考注釋
雲岩
(1).高峻的山。 唐 王丘 《詠史》:“雲巖響金奏,空水灧朱顏。” 唐 高適 《同群公題中山寺》詩:“平原十里外,稍稍雲巖深。” 宋 王質 《泛蘭舟·譙天授畫像》詞:“蕭蕭烏帽黃衫。煙水拍雲巖。”
(2).指 雲岩寺 。 宋 范成大 《再到虎丘》詩:“有緣再踏 雲巖 路,無處重尋石井泉。” 宋 盧祖皋 《虞美人·九月游虎丘》詞:“清尊 * 紅萸佩,兩度 雲巖 醉。”參見“ 雲巖寺 ”。
得路
(1).指仕途得志。 唐 孟郊 《傷時》詩:“男兒得路即榮名,邂逅失途成不調。”
(2).當道,當權。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上:“是時文學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鹹以推賢進善為意。” 宋 劉克莊 《賀新郎·送唐伯玉還朝》詞:“憶當年, 天章閣 上, 建明 尤偉, 慶曆 諸賢方得路,便不容他老子。”
入林
歸隱林下。 唐 王維 《酬賀四贈葛中之作》詩:“坐覺囂塵遠,思君共入林。” 唐 賈島 《賀龐少尹除太常少卿》詩:“中峯絶頂非無路,北闕除書阻入林。” 清 王夫之 《蘇太君孝壽說》:“故入林以來,二十餘年,如黃楊逢閏,筆舌盡縮,而一再為之引伸,不能自休。”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高軒
(1).堂左右有窗的高敞的長廊。《西京雜記》卷三:“﹝ 思賢苑 ﹞中有堂隍六所,客館皆廣廡高軒。”《文選·左思<蜀都賦>》:“開高軒以臨山,列綺窗而瞰江。” 李善 註:“高軒,堂左右長廊之有牎者。” 唐太宗 《元日》詩:“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 清 黃鷟來 《贈陳省齋》詩之六:“眾賓集高軒,玉珮紛成行。”
(2).高車。貴顯者所乘。亦借指貴顯者。 南朝 陳 徐陵 《與楊僕射書》:“高軒繼路,飛蓋相隨。” 金 劉迎 《上施內翰》詩:“正以高軒肯相過,免教書客感秋蓬。” 明 李東陽 《得文敬雙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迭韻奉答》:“淖險真停疋馬迎,情深屢枉高軒顧。” 清 李漁 《玉搔頭·締盟》:“風塵賤地,何緣忽駐高軒。”參見“ 高車 ”。
清曠
(1) 清靜空闊
田野清曠
(2) 清爽;開朗
耳目清曠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題詩
(1).就一事一物或一書一畫等,抒發感受,題寫詩句。多寫於柱壁、書畫、器皿之上。 唐 高適 《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崔顥》:“後游 武昌 ,登 黃鶴樓 ,感慨賦詩。及 李白 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二:“頃見一士題詩隣壁,甚佳。”
(2).指所題寫的詩句。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題詩一幅。”
雲歸
乘雲歸去。謂仙逝。 宋 蘇軾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詩:“初驚鶴瘦不可識,旋覺雲歸無處尋。”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嘉蔭軒原文_嘉蔭軒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